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 Update:2015-11-12
  • 来源: 2015年第8期
二手书计划
作者:姜辰雨、廖柳钧、蔡渊、陈善乔、郑瑞萦、唐小媛、王欣怡
指导教师:宋协伟
设计说明:
今天,设计者扮演了更难以定义的角色,就像二手书所打开的维度。当每一个体去思考二手书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深入,会发现其拥有比寻常理解的概念更为广阔的内涵和延展力:它可能会引导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行为方式或市场规则,等等。设计姿态的主体间性,也意味着在设计的主动性姿态。东方的“物—我”,并非只是客体与主体,而更像是“你—我”的关系,即主体间的对话。我们关注的不是如何去设计一本书,而是一直试图去探索书籍媒介与内容意义之间的某种对话关系。
二手书拓展了设计的时空与维度,二手书也重新定义设计者。每个设计都最初源于某个编辑概念,编辑概念则基于深入的同情与体验、独到的理解与认识,而后才是恰如其分的设计描述。在此,设计师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超越装饰层面的诱惑,而为真正重要的内容贡献出合理而真实的叙事性结构,并监督把握这一结构的生产进程。
 
七个提问与七个项目
未来是否是图书馆的模样?
作品包括实验过程和四本故事集。创作过程通过将收集到的二手书中的内容打散,建立不同的场景,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提取信息,以非线性的方式进行拼贴。我以小说的叙述方式将日常生活的情节放大,利用人、物、景虚拟结合,形成一个碎片化的故事集,从而文本与图片组织成了一个带有个人幻想的阅读文本。
——姜辰雨《我幻想阅读现有的一切》
什么是旅行?
二手书这个概念,最朴实、最核心的理解是所有权的转移,它与书的新旧、内容、出版年代等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二手书流通交易的过程中,所有权的转移往往伴随着地理位置的改变。这是一个由人的动态导致的书的动态,同时也是由静态的书引发了人的动态。我将这理解为“书的旅行”。什么是旅行?在我看来,旅行是怀着一颗毫无功利之心的探索过程,在于发现过程中的美,是一种真实的体验。这与毕业设计的状态别无二致。
——廖柳钧《二手书——书的旅行》
现今思想碎片化的“亡民”,将面对怎样的未来?将呈现何种曾经?氓本意即人民。我借由1.“十封信件”两两对比呈现;2.“十本书”与信以及当下社交网络、报纸的话题链接;3.“自我评论”;从“爱/育/家/德/长(音zhang)”五个主题客观陈述价值观的流变。如此不禁思考,现今思想碎片化的“亡民”,将面对怎样的未来?将呈现何种曾经?
——蔡渊《氓》
痕迹的意义?
我寻找二手书的时候偶然发现它的特点:痕迹。因此,从这个点继续寻找有痕迹的二手书。我用持续记录的方式来表达寻找的过程,通过照相与写作,将实物纪录都放在笔记本里。最终,项目从笔记本开始,最终又以笔记本结束。
——陈善乔《白书》
二手书的互文性的回环?
我的研究对象是二手书里的关于二手书的内容、谈到二手书的文段,通过书籍阅读和内容收集,以及对资料的归纳和组织,进而从中完成个人意愿和描述。同时,这些内容又是能串起来的、连贯的。这本书里的这句话存在着某一个点或概念,连接着那本书;或者这本书被那本书所提及,而那本书也还有另外一本书提到了它……以此类推,没有穷尽。这种情形也就成为一种带有互文性的回环。
——郑瑞萦《二手书的二手书——互文性的回环》
如何再版以塑造一个符号?
近百年来的书籍出版总录上,“鲁迅”保持着极高的再版率。为什么是鲁迅?鲁迅是谁?或者要问,“鲁迅”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重读鲁迅、发现鲁迅,了解了他对艺术、美学的诸多论述,我很快地将他定义为艺术家、设计师。我以艺术作品的角度再版一本鲁迅作品选,但在完成复刻、翻印、编辑之后,突然觉得,“鲁迅”对我而言就已经生成了一个符号。“中国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可以在‘鲁迅’里一叶知秋”。鲁迅始终未变,他更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和综合体,时代需要什么,他就可以被如此重新定义。
——唐小媛《再版鲁迅作品》
如何将独立出版作为方法?
在探索独立出版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展开研究,渡边淳一笔下的两性心理书籍。我尝试用视觉的方式对他的书籍进行表现。运用角色转换与编辑重组的方法形成与渡边淳一的对话关系并输出我对于这位作家的个人观点和解读,制作成有关渡边淳一的独立出版物。
——王欣怡《向渡边淳一致敬》
 
 
 
RWB6.01
作者:刘昱玥
指导教师:安尚秀、王子源、何君
设计说明:
伴随着中国人口巨大的流动潮,蛇皮袋见证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式的发展速度与城乡变化。因廉价与坚韧的实用性,蛇皮袋用来装运行李、货物,包裹外墙、房屋、新建筑……它是这个时代的记忆。
我想给红白蓝以新的可能,物品被线条包裹产生基于原本形态的新视觉效果,所有琐碎平庸的装饰都被忽略,只剩下最本质的瞬间。平面进入立体,到多维的“物品”层面,不同颜色、图像的交织和结合……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瞬间性和流动性是一种现代化和艺术化的表达。在此,红白蓝与陶瓷结合,陶瓷精细的视觉触觉体验使红白蓝脱离原有的粗糙感,从而形成了另一种新的艺术语言。RWB6.01系列瓷器为手工编织陶瓷花纸后烧制,每款皆由两种红、蓝相互组合编织,并以包裹的方式、内外颠倒的图案装饰方法,使编织图案过程中产生的瞬间性美感成为主视觉。我试图衍生这种方法来创作一个新的艺术生活品牌——“RWB”。
 
6699 当代艺术中心
作者:孙志杰
指导教师:王敏、林存真、王捷
设计说明:
6699 当代艺术中心是一家虚拟美术馆,旨在批判当代艺术评论中的过度阐释现象。我们相信,有了“万能的”艺术评论,任何事物都可以被阐释为艺术。
本次展览将 798 艺术区2014 至2015 年度内100 个展览的相关评论与这一年内的微博热门图片进行对应性研究,并以书籍作为展览空间,重新呈现这100 个展览。展览不仅展示了当今某些艺术评论的“万能性”,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如何评论艺术作品的思考。
展览的主题是“6699”,它形同现代汉语中的引号,意指本次展出作品对于当代艺术评论的引用。同时,6699 含有颠倒位置的概念,暗指从艺术世界到大众媒体的语境转换。6699 亦是话语的尺度,本次展览从标志系统到书籍尺寸都以66:99 为模度进行设计,试图完整地呈现一个由话语组成的艺术空间。
在项目的过程中,我分别以三个身份介入。作为一个收集者:由我的关注点“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过度阐释”出发,收集了798 艺术区的展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作为一个策展人:建立6699 当代艺术中心,对收集的展览评论进行分析与筛选,截取展览评论中的“万能性”语句,同时收集来自大众的“艺术品”,将二者置换语境;作为一个设计师,对项目的形象及空间进行设计。不同于以往的白盒子,话语被书籍存放,书籍成为由话语组成的美术馆。项目的过程中,我始终关注着不同身份的转换,并以身份的重叠产生出作品。
 
指导教师评语:
项目作者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实习经历出发,探讨了当今艺术评论中的过度阐释现象。作者以“身份转换”作为切入点,从最初资料的“收集者”到展览的“策划者”,最终回归到“设计师”,由此策划了“6699 当代艺术中心”这一虚拟的艺术空间,对当代艺术评论进行了审视与批判。项目将人文、艺术、设计等多方资源整合并进行综合设计,拓宽了设计的边界,使设计介入社会问题之中并发挥作用。作为毕业设计项目,他能够从当代设计师的视角,发现敏感的艺术及社会问题,并用设计思维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十分可贵。(林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