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米兰世博,绽放的设计——IMOLA 千名设计师米兰世博之行见闻辑录

  • Update:2015-12-23
  • 来源: 2015年第10期
内容摘要
资料提供:筑巢投资集团·IMOLA 陶瓷(中国)
Provided by Zhuchao Investment Group, ImolaCeramica (China)
图文整理:周志
Edited by Zhou Zhi
2015 年,第42 届世博会在米兰盛大举行之时,也恰逢中意两国建交45 周年。为了绽放中国设计的梦想,促进中意文化艺术交流,让更多设计师走出国门去吸收设计灵感,提升设计能力,筑巢投资集团为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助力,于2015 年1 月9 日与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签署了中意文化艺术项目合作书,启动“IMOLA 千名设计师米兰世博之行”活动。此次活动,筑巢集团组织了来自中国100 多个城市的1000 名设计师到世界时尚之都米兰参观世博,品文化、赏建筑、观人文、学设计。
筑巢投资集团是一家专注泛家居行业经营的多元化产业集团。近年来,集团以IMOLA 陶瓷和筑客网良好的设计师资源为基础,强强联合,为室内设计师搭建了一个线下学习交流、线上推广宣传的系统平台。同时,与国内外知名院校清华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布雷拉美术学院合作开展了“筑巢·绽放中国设计”全系列设计师培养提升项目,包括筑巢奖(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清华高级研修、米兰国际游学、名师设计讲堂、欧洲文化艺术之旅等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习交流活动。此次“千人看世博”活动于5 月4 日正式起航,一直持续至10 月,是IMOLA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行动。一方面,希望能够多维度、多视角地解读米兰世博,全面展示世博盛貌;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世博之旅,能让中国的优秀设计师开拓视野,将世博会上获得的设计灵感与养分运用到设计之中。正如筑巢投资集团董事长张有利所说:“设计师是审美观、价值观、设计观最直接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他们的文化修为和素养,将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建筑设计的走向以及消费者的品位。因此,我们关注设计师群体的发展和提升,希望能为全民的筑巢之梦尽绵薄之力!”
为配合本期特别策划“米兰世博”主题,本刊从筑巢投资集团提供的资料中特别精选了四十余位参与本次活动的设计师的观点与言论,希望读者能够透过他们的眼睛,以更广泛的视角了解本届世博会。在此,再次感谢筑巢投资集团对本次“千人看世博”活动的大力支持,以及在提供材料方面给予的鼎力协助!

 
第一部分:主题感悟
对我个人而言,设计不是机械性的组装和堆砌,而是真正融入空间中,将每一个点线面巧妙地搭配出充满幸福感的活动空间。此次的米兰世博之行更是让我坚信了这一点。从1851 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到2015 年米兰世博会,已有160 多年的历史。160 多年来,世博会始终在回答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大问题,直面人类社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矛盾与困境。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此次米兰世博会让在场设计师不仅参观了建筑的外观,更能够从内在了解其设计背景、历史环境。在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每一个展会都俨然成了科技成果和设计理念的展现平台。“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是米兰世博会的主题,它强调了未来的地球需要我们与环境和谐共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王亮/ 烟台科瑞(紫禅设计)首席设计师
 
米兰世博会以“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为主题,我观摩学习了各国人们怎样看待和思考粮食相关主题的传达呈现,更集中见识了洋洋大观的建筑形态,弥足珍贵。
作七律《世博管窥》:
世博主旨论粮食,全球思想巧诠释;
蛋糕建房安哥拉,韩国菜坛立天地。
墙上菜蔬献美味,天棚佳果香四溢;
花草覆宅调室温,足不出户品四季。
——李天应/ 北京东易日盛专家设计师
 
走进世博会场的展馆,马上就感受到不同国家所展示的科技文化,感受到各国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同时,“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这一主题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各展馆并非呈现我们“所知”的主题思想,而是我们的“所感”。主题仿佛是流动的,随处可见,又处处不同。卓越的设计手法,让每个展馆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非凡的创意,熟悉的材料注入新的设计理念,恍惚之间,既离奇地新,又新得离奇,十分精彩!
——刘秀珠/ 中轴装饰(广州)设计师
 
本届世博会是一场呈现食品工业传统与创新核心并存的全球盛会,聚焦农业、粮食和食品。中国人在发展农业、获取粮食和食品的同时,一直在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思索。其实作为人类,地球是我们唯一生存的地方,我们也确实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怎样才可以绿色环保,怎样才能够对人类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张涛/ 尚层装饰(北京)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
 
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米兰世博没有建在城市繁华地段,相反距离市中心有段距离。米兰精心准备着世博,但是米兰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这个大型活动而打乱。城市中的人们生活依旧,丝毫不会受到影响,这也许是政府考虑把世博建在郊外的主要原因吧。
但是更让我觉得体贴的,还是主办方针对参观者的服务设施设计。园区内有明确的指示路牌,有大量的免费饮水亭。饮水亭有矿泉水和苏打水两种,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在这里喝,绝对管够。大量的拍照,你的电量恐怕很快就不够用了,别着急,这里有很人性的手机加油站,N 多个充电头保证你没有后顾之忧。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在晚上9 点半安排了灯光秀,矗立在水中的“生命之树”变幻出不同的灯光效果,美轮美奂至极。
——川子/ 北京东易日盛原创设计师
 
通过参观此次世博会,让我在观摩了世界各国浓缩文化的同时,也了解了世界设计前沿的最新思想和动态。与此同时,也让我领悟到,“环保”的概念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健康,还有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我们更大的健康。不管是能源,还是我们使用的材料,可循环再利用才是最大的环保!
——王丽亚/ 盐城东易日盛原创国际首席设计师
 
提到米兰,脑海第一个念头是时尚之都,紧接着便是古奇、范思哲、普拉达……但今年的米兰世界博览会却让我从不同视角审视这座城市。以“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为主题的博览会荟萃各国特色设计和先进的科技,各个美轮美奂的场馆让人终身难忘。无论是意大利与德国馆的科技、中国馆的文化、日本馆的哲学,还是各个国家馆的“自然”主题,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享受。
——徐海萍/ 尚层装饰北京分公司首席主创设计师
 
相比上一届的上海世博会,这一次世博最直接地关注了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食物。从中国馆的“一粒种”到韩国馆的“what toeat”“how to eat”,以及废旧的汽车和报纸包裹的面包的强烈对比,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个思考的课题。而“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这个主题另外的一个体现,就是各个国家在场馆建筑材料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取了很多竹木材质的、可回收的材料,如中国馆的竹瓦、智利馆与斯洛伐克馆木条等。有些国家馆甚至把小麦等农产品直接种在了场馆的外立面墙上。未来的农业该怎么发展?这些做法都给了我们新的启发。德国馆从外部到内部的清洁能源的循环利用令我们耳目一新,而阿根廷这个国家的热情从他们内部的彩色装饰就能感受到,用废旧铁桶改造的架子鼓上鲜艳的颜色也体现了废物利用的设计理念。
——高敏/ 北京元洲装饰主任设计师
 
米兰世博会虽然规模不大,但各国展馆的设计都能通过对自己国家地理环境、科技、人文等等的展示,让参观者充分感受到“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这一主题。不同国家对生命与地球的诠释不仅有着不同地域的特点,参观者更能通过世博会这个平台享受每个国家的特色饮食。
——李晶一/ 北京业之峰汇巢别墅设计机构高级设计师
 
此次世博会中有143 个国家参与,他们以最古老的标志“十字架”方式排列在我们面前——各个国家馆位列在竖条方向,意大利的城市馆位列在横条方向,令参观路线十分清晰。在此次米兰世博会中,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一些热门场馆。让我记忆比较深刻的展馆有中国馆、德国馆、意大利馆、法国馆和日本馆。这些国家馆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是围绕世博主题来制作,表现得非常不错,大多数采用环保材料进行精心制作,与自然相当融洽。
——成荣志/ 南通辰渝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快速了解一个国家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平时不注意的小国家,如摩洛哥、阿曼,展馆之用心非常让人感动。此次主题也极其平易近人——食物!用最日常的元素作为切入点,相信参观者都有极高的兴趣。
——李慧/ 尚层装饰(北京)有限公司配饰设计师
 
走在世博会的各个国家的展馆中,我难掩内心的兴奋。中国馆的“风吹麦浪”,阿联酋馆令人震撼的设计理念,意大利馆内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马来西亚馆别出心裁的种子概念,奥地利馆的“喂养地球”,德国馆的“灵感的田野”,法国馆网格状的“多产市场”,等等,都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也许是职业原因,我大多会关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场馆都会给我带来一种新的概念,也将会更加充实我的设计理念……灵感的涌现本就能创造奇迹,甚至改变世界。创新是无止境的,这是设计的神奇所在,也是设计师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刘莹/ 易堂(天津)国际家居设计机构主创别墅设计师
 
人类的生存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索取之上,并以破坏环境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本次世博以“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为题,给各国出了一道命题作文。各国对“保护环境,滋养地球”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尤其以德国馆为盛,其无论是展陈设计、动线设计,还是策展概念都表现突出,对于现阶段已经应用在军事领域的核心科技的展示更是备受参观者称道。科技为人类所发明,而如何利用科技来实现环境保护更值得我们深思。
——罗刚/ 成都斯博兰德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这次去米兰参加第42 届世博会,受益匪浅。既学习到了全球先进的设计理念,也真切体会到了设计的精髓。特别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让很多设计师都在反思:在设计中,应该如何去关注环保、能源等等问题?早在世博之前,我就做过一个“守望麦田”的设计作品,设计理念是民以食为天。我们都是80 后设计师,有着美好的童年回忆,更应该尊重大自然规律,为世界环境做一份贡献,做一个有良心的设计师。
——黄育波/ 福州华浔品味装饰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第二部分:场馆见闻
这届米兰世博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由Schmidhuber 团队设计的名为“灵感的田野”德国馆。为了贴合世博会的主题,该项目反映了德国对环境保护和滋养意识的承诺。平缓的坡道通往建筑的空中平台,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德国的乡村风情,同时又给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场所。坡道上平铺着各种色调的木材,让人联想到农田的形象。毗邻德国馆西南角的一个“德国广场”提供了集会、表演、活动的场所。建筑首层的斜向阶梯座位与餐厅能容纳350 位客人。白色弧形拉伸纺织品的结构创建了空中平台的遮阳系统,还连接了室内外空间。透水外墙实现了被动通风,保持了室内的舒适温度,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德国馆有一个名叫“种子板”的移动设备,能让游客探索、发现和收集整个建筑的内容。分别代表土地、水、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各种路径营造了不同的空间体验。
——生萌/ 北京博洛尼装饰公司主创设计师
 
我最喜欢德国馆,因为德国馆名为“灵感的田野”,贴合“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的主题,反映了德国对环境保护和滋养意识的承诺,并且人工演绎了德国的乡村风景。德国馆的休闲场所中,在坡道上平铺了各种色调的木材,让人联想到小农田的景象。德国馆内有一个名为“种子板”的移动设备,能让游客探索发现和收集整个建筑的内容。代表土、水、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各种路径营造了不同的空间体验。此外,德国馆还对外墙进行了透水处理,允许被动通风,保持室内的舒适温馨,降低能源消耗。德国馆的小伙子帅气热情,不时与参观者互动。
——胡芸/ 南通锦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师
 
这次世博会让我对设计的价值有了新的理解:设计,首先一定是解决功能问题,其次再运用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情感收获,来开展满足心理需求的创作。这个理解是从德国馆的设计中得到的。考虑到未来工业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德国馆利用最先进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实现了场馆用电自给自足。此外,通过“蜜蜂的旅行”主题表演,展示了德国如何在大力发展工业及都市化建设的同时,解决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问题。设计的核心之一就是设计人与环境的关系,而我们需要的正是设计一种人与环境和平相处的关系。
——谢文川/ 西安文焯空间设计事务所创意总监
 
这次世博让我触动最大的是参观德国馆。作为所有参展国家中面积最大的展馆,德国馆通过各种科技元素展示粮食生产和可持续消费方面的创新思路,采用各种高科技和多样化的形式增加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作为“技术控”的我,对德国馆完全没有招架能力。而且,通过参观德国馆,更让我深入体会到德国人做事之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德国馆内每一位志愿者都至少精通三门语言,并把自己擅长的语言写在名牌上,方便有问题的观众随时沟通。
——黎富明/ 香港鼎成装饰设计师
 
之前,我对绿色环保的理解可能只是停留在自己生活的一些微小部分,参观完世博会,才惊叹现今的绿色环保理念已经通过科技化的运用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德国馆的未来“IPD”,展现了它的强大功能。印象深刻的还有意大利馆和日本馆,入馆之后都是采用了光影效果展现他们的主题思想。日本馆的“心之和,技之和”,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连接起来”向参观者传达它的理念。此外,意大利馆的光影时装秀及晚上的生命之树的灯光秀,对于参观者而言也是一场视觉盛宴。
——蔡璨/ 锦华装饰南通分公司首席设计师
 
我个人非常喜欢2015 年米兰世博,各个国家馆的建设比较小而精,没有铺张浪费,建设得非常适度,主题表现得也很到位。整个米兰世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环保”的诠释,让我理解了从“小我”的环保到“大我”的环保,从“被动”的环保到“主动”的环保。中国馆建设得非常出色,超出我的期望和想象。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打破了一些设计上的传统理念,摒弃了许多中规中矩的东西,设计非常大胆,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同时,“风吹麦浪”的意境也非常符合米兰世博会的主题,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德国馆也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些设计理念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我们平时谈环保,总是说回归自然,节能减排,减少浪费,做到维护原生态。那么德国馆的主题更多是强调利用现代的科技去实现环保的终极目标。例如:德国馆外面的能量树,不仅是美化城市的景观,也是一个太阳能装置,白天是景观,晚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发电装置……我认为这些展示技术引领了新的环保方向。
——胡冰/ 北京胡冰室内设计Club 设计总监
 
据说意大利馆的设计是2015 年米兰世博会竞赛第一名,单看建筑的外立面就已经非常震撼。其外表覆盖了错综复杂、分支状的“皮肤”,六层晶格结构由900 片“i.active 生物动力”水泥板制成,它们捕获空气中的污染物,并将它们转换成惰性盐,使空气无法污染意大利馆的外立面,具有一定的自我清洁功能。意大利馆设计感很强,很有创新思维,现代感突出,体现了东道主的气魄。
——刘晨/ 绵阳意邦装饰公司设计总监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意大利馆,距离很远就能看到它白色的外建表皮,走近你能感觉到它的科技感与建筑表皮的张力。镜厅的空间既具有未来感,又很有历史感,类似镜面材质的设置,让我们迷失在也许是过去、也许是未来的不断变幻的场景里。其实,人类生活脱离不了过去祖先留下的智慧,人类也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在时代之外。
——李明辉/ 银川佳明装饰(S design 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意大利馆是本次规模最大的一个场馆,其树枝外观借鉴了“城市森林”的概念。整个外立面使用了大量的生物动力面板,这种材料一旦与光接触,便可以“捉住”空气中的污染物,将它们转换为惰性盐以减少污染,犹如一个人造的森林氧吧。中国馆是米兰世博会第二大规模的外国国家馆。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如同希望田野上的“麦浪”,设计靓丽清新,大气稳重,用艺术化的设计语言、先进的科技手段,诠释了中国人对农业、粮食、饮食、自然的看法。
——姚殿君/ 扬州水木清风装饰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米兰世博会意大利馆设计元素包括:有机建筑的仿生外立面、地层架空的内空间、意大利灰的墙面和地面、自由平面和立面、科技仿真的大面积LED 海景,以及意大利古典建筑等。建筑不是为了政治意义和所谓视觉感而生的,设计师应尊重世间万物属性,不以人膨胀的意识形态为主体,否则岁月早晚会把它们扔进垃圾桶。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道法自然,与自然生存。
——顾浩/ 北京博洛尼主创设计师
 
意大利馆是参观世博会的第一个场馆。我们感受到意大利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也如同意大利馆的设计——现代、科技与古典并存。场馆里运用了很多科技手段,如以镜面和灯光再现古老辉煌的建筑。日本馆也是此次感受比较深的展馆,它深刻地解释了生与死之间的秘密,并且对生态饮食有着完美诠释,让人着迷。其实,并不只有华丽的展馆才能够让人印象深刻,我看到很多小国家,比如柬埔寨或者泰国的国家馆,对亚洲文化的理解和对声、光、电的理解也非常好,很好地以低成本,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英国馆,他们的理念是生物仿生学——蜂巢,通过蜂巢的振动达到声音的传播和感受,更多的是希望带给参观者一种感受和体验。中国馆这次在设计上构思上有很多新意,但是在维护上不如其他馆精细及舒适。
——李娜/ 尚层装饰公司八中心首席设计师
 
本次世博的主题是“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场馆建筑呈现出最大特点是节能、绿色与环保,可以说是一次多元文化的绿色建筑大展。有许多场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东道主意大利馆、中国馆、德国馆、日本馆等。意大利作为东道主是这次规模最大的一个场馆,它不会像其他场馆一样会拆除,而将是一个永久性场馆。场馆建筑运用了很多高科技材料,如外墙的新型水泥材料会捕获空气中的污染物来净化大气中的烟雾,顶层的玻璃天幕使用了太阳能发电可产生再生能源等。
——王乐/ 广东三禾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设计总监
 
一直相信,世博会是我们的这个星球上的人表达生活方式、态度和能力的一个聚会,所以如果没有80 天环游世界的钱和闲,那么去世博会是最好的环游世界的方式。日本馆以“共存的多样性”为主题,展馆正中央的的木头不仅仅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更象征了植被、森林等自然元素。而森林与植被历来被视为从陆地到海洋的生命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全世界人类的各类饮食至关重要。此外,日本馆还展现了日本人对灯光“引而不发、透而不露”的运用理念。
——华雪斐/ 赤峰美惠元洲装饰公司设计师
 
“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是本次世博会的主题,食物成了关注的焦点,而坐拥4170 平方米面积的日本馆成了我们重点感受的场馆之一。日本馆的建筑材料简单,木头、混凝土、玻璃,但是建筑结构却非常丰富,在向我们诠释了建筑多样性的同时,也展示了日本食物的多样性。馆内的工作人员十分友好热情,还有很多互动环节,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日本食物的发展历程。
——何晓宇/ 高见(天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
 
设计是种感觉,只服务到感受到意境的你。由北川原温、Nendo 工作室及teamLab 公司合力打造的日本馆诠释了东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同时也展示了日本的和食文化。这座双层建筑的基座是一个三维木质网格,象征着日本多样性的起源。该展馆旨在成为一个“包容多样性的碗”,在这里,植根于日本的多样性元素能在全球性危机中被视为一个强大的潜在贡献力量。日本馆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设计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视觉冲击力只有当人们踏进场馆的那一刻才能切身体会。
——李琦琛/ 赤峰市自由设计师
 
日本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馆。日本馆是今年米兰世博会上最大的展馆之一,它以“共存的多样性”为主题,既诠释东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理念,也展示日本当代的饮食文化。其外立面三维木质网格造型的设计创意着实令人震撼,不仅把日本传统文化加了进去,更象征了如植被、森林等自然元素,而“自然的睿智”也正是2005 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主题。尽管建筑结构造型吸引了我绝大多数的目光,但日本馆内的两场艺术展无疑也是重头戏。第一场名为《和谐》,当参观者们漫步在空旷的展间里时,构成作品《和谐》的投影图像便会随着参观者的移动而产生变化,给予观众宛如漫步在稻田里的感觉。第二场名为《食之旅》,参观者可以了解从产地到餐桌的食物生产加工过程。以餐桌为概念设计的圆形影像剧场“未来餐厅”,则展现了“我开始用餐了”“多谢款待”等所表达的日本人对自然恩惠的感激之心。制作方在时间节点和素材准备上用心到了极致,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张俊杰/ 江苏无锡润邦国际高端设计机构创意总监
 
日本馆以“共存的多样性”为主题,既诠释了东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理念,也同时展示日本当代的饮食文化。从中你可以看到日本民族“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真的令人十分钦佩!日本馆的外建筑采用的是榫卯结构,象征了日本从唐朝学习过来的木构架结构的建筑传统。穿透的设计,让排队的人可以产生眼神的互动。为了遮挡设备机器,日本馆设计师采用了可触动式木条,当游客用手划过木条时便能听到清脆的声响,就像日本人喜欢用风铃来感受风动一样。日本馆的宣传视频也很别出心裁,它用传统水墨的表现形式演绎生死流转的生命过程,展现出了日本民族“向死而生”的生命哲学和“侘寂”的审美特质。如果说传统是日本馆“形而上”的精神内涵,科技感就是日本馆“形而下”的表达载体。为了更好地表现日本人对食物的崇拜,设计师采用了不少极富科技感的体验式设计,让游客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也能够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如用筷子在触摸屏上“夹取”日本传统料理,这让游客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筷子的使用方法。
——曾睿/ 江苏无锡观唐上院装饰公司创意总监
 
日本馆从建筑设计到室内设计,再到展陈设计,都给我很大的触动。场馆以整体统一的呈现方式,将源自中国汉唐文化的日本古代文化精髓展示得淋漓尽致。从中我理解到,坂本彦的设计理念在于,我们今天所做的设计实际上不存在原创的成分,而都是在努力地把先贤留下来的设计遗产尽可能地挖掘和再现。比如日本馆的外立面便采取7 世纪法隆寺的榫卯建筑结构,大量应用原木材料,营造一种还原自然真实的效果。我在想,设计的使命应该恰恰在于此,就是去挖掘祖先留下来的文化与设计遗产,然后结合现代的呈现手法加以变化,完成一次创作的过程。中国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特别是西安拥有华夏文明汉唐鼎盛时代的里程碑,作为西安的设计师,更应该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挖掘文化传承,并体现在设计作品之中。
——魏占亮/ 西安V 空间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我最欣赏的是英国馆与日本馆,初次去世博观看这些展馆是在白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妙之处,晚上又独自去了一次,那不同凡响的效果让我为之震撼。英国馆的蜂巢圣殿在夜幕下光芒四射,日本馆也把东方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连比较简单的西班牙馆也在最低的成本内将低碳环保诠释得非常到位。反观中国馆,硬装做得非常到位,但内在细节方面还有所欠缺。中国设计的路还很长,需要广大设计师同行们共同努力。
——赵福清/ 北京业之峰汇巢别墅设计机构首席设计师
 
不得不赞扬日本馆还是非常出色的。室内与室外的融合,材质与结构的运用,整个馆起点也是终点的流动线,无一不展示出设计师的设计功力。日本馆建筑外表皮木条与木条的关系与形态都可以看出东方传统乐器摆钟的影子。整个日本馆将科技、艺术和主题阐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每位游客进入德国馆内都会派发一个“未来掌上电脑”,它不需要电源,就是一个里面有接收芯片的纸板,可以与馆内的多媒体进行互动,还可以作为一种互动性极强的乐器,确实很有创意!
从整个建筑和室内的设计来看,韩国馆与日本馆的设计手法有些异曲同工,同样是从室外往室内做起,室内与室外的整体性很强。一层架空,采用20 世纪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部分设计元素。进入馆内,黑白色的穿插让人产生空灵与压迫并存之感,从而引起对生命的思考。
——朱印辰/ 江苏无锡观唐上院装饰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
 
这一次米兰世博之行,除了能感受各国顶尖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思维的开拓以外,更让我们体验到了用心做设计收到的效果。这从进入世博馆前的白色长廊开始就得以体现。白色纯净,放空自己,重新感受设计。整个世博会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日本馆和德国馆,不管是场馆的建筑本身还是馆内的文化和传播,都是比较有趣与走心的。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我们的中国馆,个人认为此次是一个转折点。本人参观过上一届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当时还没有脱离中国符号的硬性呈现,而本届则既有中国特色,又有非常自然的展现。
——张晓/ 无锡观唐上院装饰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一百多个国家的场馆聚集在一起,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大家都在表达“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这个主题……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馆的设计。我觉得动线不错,展馆要表达的是“天地人合”,从开始穿过代表农业的“麦浪”,再进入展馆里逐一介绍传统农耕、饮食,包括科技。从楼上往下俯视,回到麦浪的场景,参观路线很流畅。但个人感觉,中国馆在表达传统文化上有点太过于具体化了,包括高科技展示,相比其他一些国家场馆来说较为单一,当然整个体验过程还是很不错的。
——吕爱华/ 北京尚界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感触最深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展馆——中国馆。4590 平方米的展馆,独特的建筑形态,像希望田野上的一片“麦浪”。此次中国馆正是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寓意为提供充足、健康、优质食品而努力,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馆内分为“序、天、地、人、和”五大展区,从入馆初步了解展示理念到农事行为、时令美食,让人印象深刻。“和”展区是参观中国馆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影片《团圆》通过一个传统家庭三代人在除夕之夜团聚的感人故事,总结了前面“天、地、人”展区的理念。虽无语言表达,但每一个眼神都足以传递最本质的感情——亲情。看完影片,我更深刻地了解到家的意义——家,就是团聚。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也在为每一个家庭实现理想的“家”而努力。
——申旭/ 无锡观唐上院装饰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米兰世博会“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这个主题非常好,呼吁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发展的平衡点。中国馆让我印象最深刻,以“天、地、人、和”为设计原点,凝练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农业文明与民族希望,引导参观者去探究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非常令人感动。
——江涛/ 北京钛马赫设计师
 
此次米兰世博之行最期待的是中国馆的真实样子,第一眼看到“他”还是有些惊叹,完全与传统的中国符号没有联系,但主题却非常明显。中国馆的设计为竹编屋顶+LED 模拟“麦田”。总面积为4590 平方米,是这次世博第二大规模的场馆。主题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场馆建筑外形起伏蜿蜒,灵感源自田野上的“麦浪”,屋顶则采用竹编材质,通过传统竹编工艺选择不同的透光率,将自然采光引入室内,降低了人工照明的能耗。
——任方远/ 尚层装饰北京分公司首席设计师
 
本次世博会,中国展馆以麦浪的造型诠释着中国自古以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和谐共存的给养思想。中国人自古就认为:“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决定性生产部门,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专门掌管农业生产的官员——“后稷”。古代农学三才的核心思想认为:人乃主观要素,在于掌握自然规律,尽可能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取得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农学三才思想历史久远,渗透在各个领域,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能处处都感觉到它的影响。
——布娟/ 厦门万饰如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进世博园就很有感触,像欧洲的几个展馆都很有特色。如英国馆具有一种“密集感”,整座场馆主要分为露天花园和模拟“蜂巢”的巨大圆球形装置。其中“蜂巢”这一球形结构是核心,密集相连的钢结构犹如蜂巢,游客会在内部感受蜂巢的模拟实景。亚洲的几个国家也可圈可点,中国国家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建筑外观如希望田野上的“麦浪”,设计靓丽清新,大气稳重。馆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刺绣、京剧文化……感触较深的还有韩国和日本的国家馆。韩国馆一进门就有炫酷的感觉,充分展现他们泡菜文化。日本馆也是今年米兰世博会上最大的展馆之一,以“共存的多样性”为主题,馆内通过影像循环地介绍日本大米耕种和制作的过程,观众还可以用筷子去夹放在“触控屏餐桌”上的美食。
——王馨珞/ 无锡观唐上院装饰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这次世博游活动对设计师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之旅。世博会上展出了许多新技术与新理念,让设计师可以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我觉得,未来的设计在新型电子技术与环保节能方面都会有更大提升。我最个人喜欢的是阿联酋馆,阿联酋迪拜也是2020 年世博会的主办城市。阿联酋馆的设计像一个沙漠绿洲,在主馆旁还设有一个餐饮空间,其中包括咖啡馆、餐馆和观景天台,在那里可以领略到“沙子的魅力”。
——李园园/ 南通市崇川区仙人球室内设计工作室设计师
 
人类的创造力不是自身原创的能力,而是自然环境赐予的复制力,没有树木,人类不可能自己画出森林!因此,无论是科技还是工业,以及互联网,都不可能创造生命,只有自然拥有这份力量!我们唯有尊重传统敬畏自然,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各国展馆走过好多个,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来自阿联酋馆沙漠中的“生命之水”。它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地球上各类生物对自然界的依赖。
——黄华/ 南通天福装饰首席设计师
 
此次活动不仅开阔了国内设计师的眼界,也增进了国内各个区域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和触动,提供了一个好的交流平台。这次世博会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韩国馆,简洁明了,主题鲜明,路线规划明确,总体设计思路比较完善,也突出了环保和绿色的主题。
——张喜胜/ 安徽大圣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纽荷兰企业馆外部展示的是在有角度的土地上耕作的可能性。那台标志性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将真正实现零排放。正如自动驾驶的车辆将对未来城市交通产生变革,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也将“重塑”农业。场馆内部的大屏幕播放着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农田录像,以此让参观者关注能源和可持续农业。到了比利时馆,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现场制作的巧克力,还可以通过一个时间与能源消耗的黑色走廊,看到未来的农业栽培技术,了解他们的生态农业和清洁能源技术。
——高利国/ 北京元洲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全案设计师
 
那些“高、大、上”的国家展馆已经得到不少世人高度的盛赞,但我很想分享那些不怎么“招人”眼球的国家展馆,因为它们在参观中带给我以“意- 外- 惊- 喜”的发现。
韩国馆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有意思。韩国馆建筑源于传统陶器——月亮坛,月亮坛是韩国瓷器工艺美学的典范代表,整体造型及结构设计是为了造成漂浮的错觉。最让我看得开心的就是盛装食物的瓶瓶罐罐装置的主线。
越南馆是很意外的收获。越南馆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用自然环保的竹子作为建筑材料,雨伞状结构高低错落犹如音阶般有节奏感,竹子建筑及地处东南亚的越南又让人想到那里的热带风光,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阿联酋馆令我有一种惊羡的震撼。犹如迷宫的蜿蜒步道与圆形数位展览区,两边是约12 米高的“沙丘”造型墙,墙面的造型纹理可让观众认识并欣赏到依照地理特色打造的不同深浅度的沙漠。展馆整体采用的坚固 GRC(玻璃纤维强化水泥)材质,在展期结束后可以方便地将整座展馆运回国内重新展示。走入中心数字展览区,游客可在此享受以数字形式呈现的先进能源科技与农业介绍,展示完毕后则自动引领观众前往一览逼真的人工景观。
巴西馆让我真心觉得好玩。其建筑概念来自于“网络”,简单的长方体状的钢结构骨架形成网箱建筑,所有的钢材不做任何饰面保护,任其自然裸露生锈。最让我喜悦万分的是展馆中间挂起的一张大网装置,可以让来自各方的游客在一起开心地玩耍。的确,当我走完这张网,第一反应就是发微信分享我的惊讶和乐趣。
——黎贤才/ 广州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资深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