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工匠精神与创造精致

  • Update:2016-07-01
  • 李砚祖
  • 来源: 2016年第5期
内容摘要
本文对工匠精神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工匠精神的历史性、民族性、个人性及其本质规定性;并就工匠精神与造物、传统手工业、现代工业制造业的关系,与“国之重器”的关系进行了深度解析。

       中国是一个传统手工业大国,我们上万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史,就是一部在造物中不断追求精工、创造精致的历史,也是一部工匠精神的史诗。作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中国青铜器、漆器、瓷器、丝织品等无数的工艺品,就是其明证。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追求生产速度和效益时,不少产品的品质下降,包括传统工艺产品的品质,多有令我们堪忧的地方。以致我们的家电产量世界第一,但中国人仍然蜂拥日本购买电饭煲、马桶盖等日货——道理很简单,日货质量好。在传统工艺领域,日本、韩国的传统工艺如漆器、陶瓷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品质也有了更多的保障和提升。而我们当代的漆器、陶瓷等工艺却日益粗率,产量上升,品质却下降。有人谓:世人都知日本漆器好,中国漆器却不见了!中国是当今陶瓷生产大国,日用陶瓷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 以上,而其收益却不到世界总收益的20%,主要原因也是品质问题。这种品质问题,既有生产的,也有设计和其他方面的,但根本的在于或缺一种关键的工匠精神,而日韩等国致胜的法宝也正是这种关键的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实质上是指一种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追求精工精致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以往传统工匠的工作和产品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和明显,即无数光耀千秋的工艺美术品多是工匠们在工艺生产中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追求精工精致精神的产物和结晶。今天,世界一流的产品,无论是手工制品还是大工业产品,毫无例外都是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追求精工精致精神的产物和结晶。当然,工匠精神不唯独“工匠”所有,它应是人类一种通过不断学习、创新所积累的一种历史的、求实的、能够把工作做好的基本精神和保证。它本质上与粗制滥造、马马虎虎相对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上,工匠精神不仅是能够把工作做好的基本态度,也是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品质和审美要求的提高而越加重视的关键所在。
工匠精神首先与工匠相联系。工匠,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所指,狭义的也即传统意义上专指从事手工造物和劳作的匠人,如木匠、瓦匠、铁匠、皮匠,等等;在现代,广义的指包括传统匠人在内的所有从事劳作的专业人员和生产者。美国学者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一书中认为有三种匠人:一是木匠,一是实验室的技术员,一是乐团指挥。“木匠、实验室技术员和指挥家全都是匠人,因为他们努力把事情做好,……匠人代表着一种特殊的人的境况,那就是专注”。近些年在西方关于手作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包括手工食品都成为研究对象,如希瑟·帕克森的《奶酪生活:美国手工食物的意义》等著作,而从事手工食品生产的人实际上也是手工匠人。可见,工匠精神不仅仅指向工匠,它实际上指向一切造物的所有劳动者和劳动。
工匠精神是历史性地形成的。自从人猿相别,人开始有意识地设计、造物起,“工”就开始了。所谓“匠”,实际上就是一种职业性。“工匠”本意应是一种职业化、专业化工作之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传统的民族,所谓中国文化,无疑包含着造物的文化,即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传统中包含着无数工匠的造物生产和创造在内。工匠们抱着对造物的美好期盼,对劳作技艺和设计的不断革新和积累,经过长期不息的探索和积淀,形成了一种刻意求新求精的精神,这就是民族性的工匠精神。《管子》曾谓当时的在官之工,旦夕从事其工,“相语其事,相示其高”。工匠艺人们日夜在一起从事手工劳作,专心致志,互相切磋技艺,互相比试技艺的高低,评论成品的优劣,讨论改进的方法,日积月累,这种精益求精的奋发进取精神就成为工匠造物的基本素质和精神内核。
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之为“工”的精神,也是一种独具民族性的精神。瑞士手表长期以来一直以精工精致著称,尤其是在当今机械化、自动化十分发达的今天,瑞士顶尖手工艺人打造的手工手表其精确度要超过机械化、自动化加工的手表,支撑这一绝技的内核正是工匠精神。德国制造,是高质量、高品质工业产品的代名词,著名的奔驰、宝马汽车以及许许多多的工业制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信誉,靠的也正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实际上工匠精神已成为德国制造的内在精神,甚至是德国人的某种精神。德国人以严谨、理性著称,在制造领域,这种严谨、理性就表现为工匠精神。可以说,德国制造是德国工匠精神的物化。日本是传统工艺之国,也是现代制造业的强国,日本制造也有很好的声誉,在制造领域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同样充分展现出日本民族文化的内在性和精神品格。
值得关注的是,工匠精神还决定着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的品质。而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的品质不仅是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经济价值的高低,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更是如此。工业制造的强国美国、德国、日本,等等,其国力同样强大,强大的工业制造业支撑着强大的军事工业体系。而强大的军事工业制造,如航母、核潜艇、军用飞机以及航天装备等等这些大国“重器”,无一不是强大国力的象征,也无一不依赖于包括手工制造在内的精密制造,即需要工匠精神作为内在的支撑。中国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也需要强大的军事工业,需要“大国重器”。国之重器,指的是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性、代表性的器物。在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大鼎就是国之重器。在今天,核武器、航母、宇宙航天器、大型机器装备,都可以称作“国之重器”。这一点,中国自古就有所认识。《史记》《左传》等都记有“楚王问鼎”的故事,《左传·宣公三年》谓: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故事虽强调的是“德治”的重要,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国之重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国之重器的设计、生产制造,无不是工业制造高度发达的产物,无不是工匠精神的物化。
工匠精神既是民族性的,也是个人性的。它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生产环节、一件件产品来体现的,无论中外多是如此。所有人的兢兢业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所有个体工匠精神的积淀汇聚,成就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成就着“当惊世界殊”的大国重器。当今中国也不乏“大国重器”:如辽宁号航母、长征系列火箭、航天器、核武器、核潜艇乃至高铁、高端数控机床等等。在这些“大国重器”的设计、制造中,都凝聚着中国劳动者的心血,凝聚着民族性的工匠精神。不独在上述领域,在传统工艺领域,近些年也有坚守工匠精神的优秀范例。以紫砂工艺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的30 余年,以紫砂壶为代表的宜兴紫砂工艺,无论市场,还是设计创新,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可谓是超越历史的一个辉煌的时代。考察当代宜兴紫砂工艺可以发现,精工精致是其根本特征,以国家级大师为代表的工匠艺人们,自觉坚守着工匠精神,甚至是以这种工匠精神作为法宝、作为致胜武器,“相语其事,相示其高”,将紫砂工艺越做越好。陶瓷,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仅注重效益和产量,产品品质有所下降,导致包括景德镇十大瓷厂在内的不少工厂倒闭,不能不说与此没有关系。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景德镇陶瓷开始发生一个明显的转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注重设计上的创意;二是注重产品的精工精致。也就是说,工匠精神回归了。这两方面,关键是第二点,在工业和工艺生产中没有工匠精神、没有精益求精的生产制造,再好的创意设计也不行。北京的传统工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工精致的传统,最近许多国礼都出自北京工艺美术集团的大师之手,如2014 年北京APEC 会议的国礼之一的银质果盘,果盘中似乎随意放置着用0.6 毫米厚的银片精心打制的一条丝巾,丝巾上有宝相花和卷草纹装饰图案,围巾流苏自然下垂,整条丝巾丝丝入扣十分逼真。这是工匠艺人们用传承近3000 年的传统錾刻工艺精心打造的,是设计师和制作艺人追求极致的产物。
历史能够证明过去,但不能证明现在和未来,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今天,重提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发展经济,相反会拖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中国质造”,都需要工匠精神的回归,都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所有工作者的内在素质。
重提工匠精神,对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是美术界也不例外。现在不少粗制滥造的艺术作品充斥市场,一些作者主要精力放在作品之外的社交上。就中国传统绘画而言,有所谓工笔和写意之分,从形式和表象上看,工笔中的工匠精神是显见的,但实质上,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艺术创作都需要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也就是说需要工匠精神作为内在的精神品质。梵高、毕加索的画能说不是工匠精神的产物吗?写意,形式是写,但艺术家在“书写”胸中之意时的态度绝对不是“逸笔草草”马虎应付的。
工匠精神对于设计界和工艺美术界还有另一层特殊的意义,这就是“手工”的价值。工匠之工在“手工”。在大工业时代,主要日用品的生产多已经机械化了,高档的衣服、首饰、硬木家具、手工陶瓷,等等,社会需求大,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这种需求还会加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工的地位还会提升。过去所谓“日用品的工艺化”,在如今已经与手工制作和精工精致同义了。
工匠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工匠在工作中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等精神内涵,本质上都与精工精致相联系。在写作本文时,想起20 年前的1996 年笔者发表在《装饰》上的《创造精致》一文。这是我1995 年底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经过近一年的访学回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在日本时深有感触的思考记录和对于当时国内工艺生产和市场上不少产品粗制滥造的有感而发。在文章中我提出,精工精致是工艺美术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只要是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必定也必须是精致的。时至今日,工艺美术界以及工业制造业在生产上存在的粗疏依然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各行各业面临的发展、转型升级,更需要一种精神加以保证,那就是得到国家重视和提倡的“工匠精神”!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