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传统豫西剪纸技艺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 Update:2018-01-09
  • 黄永健
  • 来源: 201711
内容摘要
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及发展研究”的课题要求,针对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南沟村的传统豫西剪纸技艺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考察豫西地区南沟村剪纸艺人的生存现状,揭示造成城镇化进程中传统豫西剪纸艺术传承困境的原因,并提出题材创新与传承手艺思想对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的南沟村被誉为“剪纸第一村”,其剪纸技艺传承具有百年历史,并带动了周边地区剪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南沟村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创新剪纸题材,融合传统民居、民间戏曲等“非遗项目”的地域化特征,形成了与村落旅游发展相结合的传统手工艺品类。本篇调研报告的撰写主要依据对南沟村的田野调研内容,包括对任孟仓、任更厚、任育新等剪纸艺人的专访,以及豫西剪纸艺术相关文献资料。
 
一、南沟村豫西剪纸技艺的生存现状
豫西主要是指河南省西部地区,包括洛阳与三门峡两个地级市,及其下辖的8个辖区、3个县级市和10个县。豫西剪纸广泛流传于洛阳至三门峡所辖县、镇、村的广大区域,其艺术风格具有廓形浑厚、塑形简洁明快的特征。豫西剪纸传承艺人多分布于三门峡市灵宝县和陕县等乡村地区,其中以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的剪纸技艺为代表。“在南沟村,几乎人人都是艺术家,户户从事剪纸手艺,剪纸已成为每家每户生活的一部分”。[1]
南沟村剪纸技艺传承具有百年历史,主要表现形式为窗花、顶棚花和炕围花,皆是围绕传统建筑民居装饰进行的创作。南沟村传统豫西剪纸题材包括农耕文化、人生礼俗、节令吉庆、神话传说、民间戏曲等内容,例如“四季花开”“娃娃”“石榴莲”“双喜”“十二生肖”。(图1)据村中的老艺人们回忆,旧时南沟村人最喜欢剪吉祥花鸟题材的窗花,按照每月里盛开的花之形状做成剪纸,年节时贴在窑洞门窗透亮的格栅内,具有增添节日气氛和美化环境的功能。此外,南沟村流传着豫西地区特有的民间风俗,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地剪窗花,将剪纸题材编成“十二月花”唱词,配上豫西特色的民间曲调,这些活动都是老辈南沟村人过年的娱乐。调研过程中发现,南沟村黑色剪纸具有特殊的民俗意义,人们喜欢购买黑色的窗花、炕围子花、顶棚花,贴在传统的地坑窑建筑构件上。这些黑色剪纸多出自南沟村艺人之手,其造型细腻而自然,以表现卓越剪工的线条为美。(图2)艺人们认为,选择黑色制作剪纸的原因在于,与红色或多色相比,黑色剪纸贴在建筑外墙上,色泽可以保持得较为长久。
南沟村共2500多人,现在会做剪纸的占20%,能够以剪纸作为副业谋生的占到15%,有30多户村民开办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任孟仓老艺人今年81岁,自16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剪纸,亦是豫西剪纸省级传承人。据任孟仓介绍,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是南沟村窗花剪纸艺术蓬勃发展的阶段,彼时村内男女老少都会剪出个花样儿,而且大家都以卖窗花为营生。历史上的南沟村除农业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剪纸窗花成为村里人的主要副业。2006年村里创办了“剪纸协会”,政府文化部门积极扶持这项农民副业,许多家族式的个体经营剪纸作坊应运而生。
近年来,南沟村与陕县其他乡村一样进行了城镇化改造。为了促进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剪纸手工艺文化的保护工作,在政府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剪纸协会组织艺人们参加全国各地的展演活动,并在村政府大院内设置了剪纸艺术陈列馆。为了实现剪纸带动村内经济和手艺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南沟村剪纸协会曾主办过三届剪纸学习班,培训出近千名民间剪纸能手,壮大了陕县民俗剪纸的艺人队伍。然而,现代豫西剪纸不仅在题材和技艺方面发生了变化,而且失去了传统生活娱乐的功能特征,作品整体更加趋向于工艺品和收藏品性质。在技艺的传承方面,尽管新一代剪纸艺人秉承了传统豫西剪纸“粗犷厚重”的风格特征,但是为了符合当下流行的剪纸艺术形式,他们不得不改变技艺方式,利用各种工具创作出造型具象、构图严谨、细节精致的观赏型剪纸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方面,以南沟村为代表的豫西剪纸传统技法,随着城镇化不断深入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追求大尺幅和装饰性效果;同时,为了适应工艺品市场的审美需求,创作了大量工艺性剪纸册页、画轴镜框、台历挂历、套装礼盒,更加倾向于“美术剪纸”的效果。在题材的创作方面,成立剪纸协会以来,村民有了对外交流的平台,积极吸纳各类新题材和新内容,制作了大量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先进人物事迹剪纸、社会新闻剪纸、新时尚剪纸等。如今的南沟村创作剪纸主题与时俱进,任孟仓、任育新等艺人创作的反映“香港回归”“中国梦”等新剪纸作品,丰富了新时代豫西剪纸的文化内涵。(图3)
笔者通过调研获知,豫西与陕西、山西交界,其城镇化进程已迅速发展至各乡镇村庄,受现代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影响,陕县南沟村的传统剪纸技艺传承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如今,村内艺人群体发展趋势缓慢,无法形成产业合力,年轻一代传承人稀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豫西剪纸的发展。不过,南沟村剪纸艺人在政府文化部门和剪纸协会的帮助下,借助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传承民俗生活剪纸的形式发展副业经济,不仅对本村经济收入的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豫西剪纸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城镇化进程中南沟村豫西剪纸技艺传承与发展
南沟村剪纸协会在引导艺人们传承和发展豫西传统剪纸技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个平台,村中传统民俗生活方式与剪纸工艺文化得以保护,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剪纸生产基地。南沟村几十家个体剪纸作坊在协会的帮助下,已经开启剪纸产业的现代运营模式,并结合豫西地区城镇化建设进程和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特色,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和文化创意,为今后豫西剪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南沟村剪纸协会在豫西剪纸技艺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两届剪纸协会会长任更厚和任宝珠都认为,南沟村传统豫西剪纸的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2006年,村政府为方便组织艺人们进行剪纸创作和销售,创建了南沟村剪纸协会。据会长任宝珠介绍,南沟村剪纸协会的主要职能是以剪纸副业生产带动村内经济,增加村民创收并提高生活水平。最初,协会由村里几位老艺人自发组织,爱好剪纸的村民可以聚集在一起,进行技艺交流,同时也对外进行宣传和培训。这个组织是民办性质,经费主要靠大家集资,协会经常组织参加郑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宣传豫西剪纸和南沟村剪纸文化的活动。协会成立以来,国家文化部门通过各级政府下拨的补助力度很大,村里的艺人群体不断发展,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农户的参与,为南沟村传统豫西剪纸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剪纸协会为帮助艺人创业,计划投资14万元建设南沟村剪纸品牌,并设立了以传统豫西剪纸文化为核心的南沟村旅游开发项目。此外,南沟村剪纸协会还有培育传承人群的责任。本村有500多人参加过协会举办的学习班,帮助以任育新为代表的新一代民间剪纸创作者进行经营和宣传,让周边地区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剪纸工艺。会长任宝珠认为,剪纸传承为南沟村经济带来了好的前景,发展剪纸产业为村民致富带来了新的途径,剪纸使全国人民认识了南沟村,亦加快了南沟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随着南沟村城镇化建设和旅游文化的不断发展,剪纸协会在豫西剪纸技艺传承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明显。协会组织村民进行创作和销售,不仅会为民众带来经济方面、文化方面、思想方面的益处,而且可以扩展村内经济结构的领域,加快全村乃至全县的经济发展。然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南沟村剪纸协会也遇到层层障碍。首先,仅仅依靠组织培训、参展、宣传活动,无法在现代工艺品市场中生存下去;其次,豫西本土的剪纸作品正在遭受商品化的冲击;再次,更重要的是,剪纸作品在全国工艺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效益不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传承问题。正如任更厚所说:“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剪纸了,做好了卖不动啊,又费事又不赚钱,还不如出去打工。”甚至协会里部分骨干艺人也出现了改行的想法。“忙活一年做的剪纸没地方销售,拿到市里或者镇上,消费者不认可。咱们的手工剪纸在精细程度上无法与机刻剪纸相比,艺人赚不了钱,就再也没人做了。”村长任宝珠的这番话,说明了传统手工剪纸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南沟村剪纸协会在促进豫西剪纸发展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亦可作为各乡镇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之典范。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区应该建立如剪纸协会、制作联盟等行业机构,发挥艺人集体力量,加强对本地区艺人创业引导,以及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城镇化建设以来工艺品市场的特点与消费取向。
2.黑色剪纸窗花在南沟村豫西剪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任宝珠曾谈到,南沟村剪纸协会的创建与技艺传承延续均得益于黑色剪纸窗花。2006年4月经专家考察,认为南沟村豫西黑色剪纸或为夏文化的遗存(这个结论未经考古或艺术史学证实,有待考证)。“黑色剪纸在南沟村很受大家喜爱,原因是夏代有崇尚黑色的习俗。今天的三门峡市是夏王朝的衍生地,崇尚黑色习俗从古延续到今天”。[2]这个事件促成了南沟村剪纸的兴起,亦使国内外学者和游客逐渐关注南沟村。抛开“黑色剪纸起源”的学术性问题,仅就其现象而言,这是一个推动民间剪纸繁荣发展的最佳契机。
豫西传统黑色剪纸蕴含着丰富的原生态符号语义,“以黑为美”是豫西地区民间艺人在生活中总结的审美经验。南沟村的任孟仓老艺人也提到,黑色剪纸与当地民间制作刺绣的花样、熏样有关,黑色窗花不易脱色等,这些都是南沟村剪纸生态文化的表征。(图4)此外,黑色剪纸的功能与建筑装饰有关,其形态多应用在地坑窑、靠崖窑等颇具豫西地域风格的传统民居建筑构件中,具有丰富的民俗性和装饰性特征。尽管南沟村黑色剪纸对于豫西剪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诸如传统样式的黑色小窗花却极为少见。南沟村艺人们认为,黑色剪纸作品不好卖,随着城镇化程度愈高,人们愈加喜欢那些五颜六色、喜庆吉祥的剪纸。
由此可见,豫西传统剪纸的地域文化特征十分鲜明,黑色窗花作品在学界和本土民间风俗生活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其形式表现和色彩审美观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应该成为当地“非遗文化”的重要标识。此外,探究黑色剪纸的民俗审美价值,亦可为豫西剪纸品牌发展策略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实现剪纸技艺传承的可持续性。这项举措对于面临城镇化过程中备受冲击的豫西传统剪纸技艺,以及每位个体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3.南沟村艺人作坊的运营发展
南沟村剪纸销售已有百年历史了。据任孟仓回忆:上世纪初,剪纸属于村民自发组织且自娱自乐的年俗活动,大家视剪纸为农闲时贴补家用或者装饰建筑的小饰品。随着80年代后期豫西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传统剪纸与其经营方式产生了变化,市场营销与批量化生产强烈冲击着这门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如今的南沟村剪纸艺人已经意识到,必须实现剪纸生产形态的转变,并积极引入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以任孟仓、任育新、任更厚等为代表的南沟村剪纸艺人作坊,既要坚持传承豫西手工剪纸技艺,亦更加重视剪纸产业生存发展的新趋势。
任孟仓将自己居住的地坑窑窑洞布置成剪纸创作室和展览室,与妻子云月英一起做剪纸。他将南沟村剪纸风俗进行了整理,重新编排“十二月花”的歌舞表演形式,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大家喜欢到他的老窑洞内观看剪纸文化活动。(图5)多年来,任孟仓以这样的形式接待了无数国内外旅游者,他认为,传统生活形态并没有因为电视、电脑、网络的出现而退出人们的视线,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剪纸文化活动更能够吸引观众。任孟仓认为:“不管是北京、上海来的客人,还有国际友人来俺村旅游,他们都要来这里的窑洞游览,看剪纸,听唱腔,跳跳舞,大家都十分喜欢这种形式,也为剪纸创作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任孟仓老艺人在2015年才被评为豫西剪纸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之前他仅仅靠销售少量的剪纸贴补家用。近年来,在南沟村剪纸协会的帮助下,利用他家保存完整的地坑窑建筑形式,将剪纸、窗花、建筑和民俗活动融合成一体,还原出传统豫西剪纸的文化生态。如今,任孟仓的剪纸作坊已经成为村里艺人创新形式的典范。(图6)
任育新在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剪纸、木雕、画画,对于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没有机会接受美术培训,只能靠家传和自学。任育新也是在2006年开始了剪纸工作室的创业(图7),其作品销售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每年剪纸的收入约10万元。2009年,他创作了6米多长的《天井人家忙乐图》剪纸作品,内容体现了豫西地区农耕生活的景象,被博物馆收藏。任育新认为,南沟村的豫西剪纸传统技艺非常具有地域特色,诸如窗花、炕围花、顶棚花之类的作品内含丰富的民俗生活性和装饰性。任育新剪纸作品多是反映现代农村生活变化的主题,今后他的剪纸工作室将在发展村落旅游文化基础上,坚持传承豫西剪纸的技艺手法,创新剪纸作品的题材。
通过上述典型案例的调研可以看出:任孟仓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以还原豫西地域性为特色创办剪纸作坊,带领着村里的剪纸艺人,以各种展演形式传播着豫西剪纸的文化意义,在传承、传播和保护民族本土传统工艺美术品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任育新作为南沟村艺人作坊创新经营的代表,坚持豫西剪纸艺术的民俗生活性特征,传承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并积极进行技艺与题材的创新,努力促使剪纸经营适合现代社会的市场理念。由此可见,在南沟村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境遇下,剪纸艺人作坊的运营情况较好。村内其他艺人在剪纸协会的引导下,通过建立工作室、作坊等形式进行作品创新和文化创意,奠定了豫西剪纸艺术在南沟村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剪纸艺人生产作坊是豫西地区传统民间风俗生活的传播载体,保护和发展其运营形式已是刻不容缓。目前,豫西剪纸艺人较多依靠政府文化部门的经济资助,被动地摸索传承途径和发展机遇,无法适应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的社会环境;传统豫西剪纸生产销售多为独立经营,很少与其他非遗项目或工艺美术行业进行交流合作;更重要的是,豫西地区剪纸艺人的作坊分布较散,很难形成产业化合力,不利于其在现代工艺品市场中的竞争。因此,作为地域性传统工艺美术品类的豫西剪纸,必须适应城镇化生活形态和市场生产形态的转变,艺人作坊运营需要形成产业化力量,并积极引入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三、豫西剪纸技艺传承的困境
南沟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旧时因生产力水平不高,常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于是,冬天农闲做剪纸成为南沟村家家户户创收的方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这种传承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迅速扩展,很快会剪纸的人发展到几百人,南沟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剪纸窝’”。[3]然而,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这一传统习俗。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深入发展,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不再遥远,南沟村村民逐渐走出封闭的环境。更多的新技术新职业出现在人们面前,新的创收方式吸引大多数人离开乡村田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已经无法提供最大的经济效益,诸如剪纸这样的手工技艺也就逐渐失去了传承基础。
目前,南沟村豫西剪纸技艺的传承问题引起了剪纸协会和村政府的关注。村里能够做剪纸的艺人年龄都在50岁左右,20岁以上的年轻人大多数进城打工,技艺传承已然出现断层。在城镇化进程中,以新技术、新材料为主的工艺类剪纸代替了传统手工剪纸,工艺品市场行为取代了传统节令民俗生活中的剪纸销售,甚至出现了机器代替手工进行批量生产的情况,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豫西传统剪纸是依赖于民俗生活环境的纯手工操作技艺,传统生活方式的消失促使以剪纸为副业的艺人无法因之创收,更加速了窗花、顶棚花、炕围花等传统剪纸品类的消亡。
豫西传统剪纸技艺在其发展历史上具有民俗生活化和自娱自乐式的传承模式,艺人的销售行为仅是一种自给自足性质的交换。然而,在面临城镇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的阶段,现代工艺美术行业呈现出产业化与商业化特征,那些规模小、收益薄、竞争力弱、个体行为的生产,将逐渐被批量化、集约化、商业化、市场化的生产销售形式所替代。豫西剪纸将会受到来自市场、经济、个体利益、社会收益等各方面的冲击,其浓郁的民族民俗生活性特点及本土化艺术风格亦将被现代工艺美术的商业风格所湮没。“豫西剪纸依附于地域文化、民俗而存在,而豫西地域文化又与中华民族古老、多元文化的纵向传承发展、横向传播融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4]依靠双手创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曾经是豫西地区民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以传统中原农耕文化和民间信仰为基础的。(图8)因此,保护南沟村剪纸技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保持豫西地区传统文化风俗原生态性为核心,亦须着眼于技艺的传承模式,包含世家传承、个体作坊、厂内培训和工作室学徒制等各种传承途径,更要注重对年轻一代剪纸艺人的培养。
 
结语
通过考察陕县南沟村豫西剪纸技艺生存和发展情况,结合南沟村剪纸协会及代表性艺人剪纸作坊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传统手艺人的剪纸生产缺少行业发展策略,仅凭自给自足的模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商业化运作的机刻剪纸透过市场全面侵占本土手工剪纸的文化空间,将加速本地域传统剪纸文化的消亡。因此,针对以南沟村为代表的豫西地区传统剪纸技艺传承保护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理论思考和建议:
首先,豫西剪纸技艺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艺人自身。豫西剪纸艺人和传承人群必须从自身做起,坚持传统地域风格和传承手工文化思想,同时要注重拓展剪纸主题的创新思维和观念意识;借鉴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数字化传媒应用、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等经验,为打造出豫西地域工艺美术的特色而努力;豫西传统剪纸技艺必须进行设计理念的创新,传承人应该始终坚持本地域民族性、生活性的手艺思想,加大剪纸作品中传统题材与现代题材相融合的创新力度。此外,豫西剪纸作品在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面貌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是豫西剪纸品牌建设和发展行业基础的有效抓手,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艺人在剪纸技艺传承和题材创新方面的工作,使其在现代工艺品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其次,根据调研获知,南沟村剪纸协会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要,应该成为豫西地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典范。以剪纸协会作为有效平台,组织南沟村剪纸技艺出色的艺人家庭或个人,围绕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建立手工剪纸作坊或公司,实现对外业务统一化管理;以剪纸行业协会为核心,创建豫西剪纸品牌,围绕名牌建设开展对外交流、参展参会、信息资源共享和市场推广等活动;发挥协会、行会、企业联盟等组织机构的引导作用,能够集中剪纸艺人的创作力量,形成有效的产业竞争力,为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保障。
再次,南沟村正在走向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利用古村落、地坑窑、民俗习惯、年节剪纸等传统文化精髓,使之成为本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关注,这是保护和发展豫西剪纸的重要途径。
最后,剪纸艺人的作坊运营可借助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传承民俗生活剪纸的形式发展副业经济,这一措施不仅对本村经济收入的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将会对豫西剪纸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批准号:14ZD03)课题调研成果,首席专家潘鲁生。
 
注释:
[1]员旭敏:《中国剪纸第一村——南沟村独特的剪纸文化探析》[J],《美与时代》,2013年第8期,第38页。
[2]杨烨:《知其白,守其黑——南沟村的黑色剪纸艺术研究》[J],《文艺争鸣》,2014年第12期,第206页。
[3]张阿霞:《陕县剪纸传承方式及艺术特色》[J],《河南农业》,2009年第22期,第61页。[4]倪宝诚:《豫西民俗剪纸源流考》[J],《寻根》,2006第6期,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