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陈幼坚:中西合璧

  • Update:2011-04-08
  • 来源: CCII国际设计网
陈幼坚,生于1950年的香港,凭着个人的天分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在设计行业打拼了26个年头。这26年来,他曾荣获香港乃至国际奖项400多个,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地名声大噪,他设计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陈幼坚设计的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陈幼坚作为世界大师,荣誉光环无法列数得清。但陈幼坚告诉记者,这次“东情西韵”的展览比所获得荣誉更能涵括他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追求。小小的两层展览室里挂满了陈幼坚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能让记者看到在欧式包装和西方简洁线条下跳跃着的中国热情。
 
从香港到内地 
记者:你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名的,能否介绍一下当时香港设计的状况?
 
陈幼坚:我记得70年代的时候,香港不怎么看重设计,大部分设计都是在广告公司,也没有好的设计公司。当时香港最出名的设计师是Henry Steiner,他是60年代末期从外国过来香港做一本杂志,结果留下来了。Steiner算是香港第一代平面设计师,但是第一代华人设计师是靳埭强,我是第二代。
70年代我在一家蛮大的广告公司工作,当时的老板都是外国人,都是外国的经验。那 是一个培训的过程,好像在外国大学读书一样,所有老板都是外国人,我很多东西都是那时候学的,讲英语啊,享受生活,喝红酒啊,怎么去追女孩子啊。他们从西 方的眼光看东方的事情,我们看得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们看得蛮有意思的,比方说筷子啊,鸟笼啊。        
如果你知道我的背景,就会知道我受外国影响很大很大,但是到头来我还是一个中国 人。很多人说我中西合璧把握得好,那是有背景的,不是那么表面。你看很多设计师都标榜自己中西融合,都是表面的,拿出去是西,拿进来是东,完全不融合的, 但是我的做法不一样。我们做创意的,生活的经验比较广,做出来的东西比较有深度。 
 
记者:但是你一直生活在香港?
 
陈幼坚:除了旅行和工作,我从来没离开过香港,但是我去上海,去日本,他们都以为我是留学回来的学生。因为我穿的衣服,style,觉得我不是本地人。我有很多外国朋友,曾经交过一个女朋友也是中西混血儿。 
记者:你是1980年开始自己的公司,那时候设计项目多吗?
陈幼坚:蛮多的,比如说产品包装,logo啊,经济也是最旺盛的,80年代末期生意蛮好的,那是设计师事务所最多的时候,90年代也蛮不错的。 
 
记者:为什么你会成为当时最好的设计师?你想过其中的原因吗?
 
陈幼坚:我觉得是因为我的背景嘛,所有平面设计师都是学平面设计出来的,但是我不一样,我是从广告设计出来的。做广告创意都很重视市场,到现在为止,我所 有的设计都是以市场为起点的。很多设计从美观出发,我是蛮注重市场研究的,跟他们不一样。算是我比较聪明吧,我的EQ、IQ比较高。到现在我的手还是放在 台上工作的,很难想象跟我一代的设计师还是像我一样那么努力去工作。 
记者:是的,设计师要面对市场,面对客户,面对不喜欢的客户怎么办?
 
陈幼坚:我这个人是这样子,我喜欢做些从来没做过的项目,看看后面那个老板那么不舒服,但我还是想做,去征服没有做过的事情,提高项目的质素。包括在长沙做的一家茶馆,这个项目做得很不开心,最后钱没给我,东西改得乱七八糟,里面配套都很差。 
 
记者:难道现在没有好转吗? 
 
陈幼坚:那是长沙啊,不是在上海,在北京,香港,层次不一样。中国内地是一方面开放得不得了,繁荣得不得了;另一方面,还是比较落后。还要10年吧,才能达到香港这个状况,最少10年。 
 
记者:这像以前的香港吗?比方说80年代。 
 
陈幼坚:80年代的时候香港已经不错,每个人都懂得规矩,懂得怎么去处理,我们有 一整套非常规范的规矩。内地不一样,他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内地在过去10年才真正繁荣起来,10年的规范和香港几十年的规范怎么比?有人说,上海比香港繁 荣,你怎么回答?你看上海的淮海路,整个一条街,多是香港人做出来的。香港即使遇到不好的客户,也会很清楚地解决,所有的法律都是保护我们。在内地,表面 是国际化,有时做事情存在地方保护,这怎么做? 
 
中西合璧 
记者:80年代你就形成了特别清晰的中西合璧80年代你就形成了特别清晰的中西合璧的思路吗?
 
陈幼坚:没有。中西合璧是70年代我老板培训出来的,但是那时候没有那么明显。只是有几个项目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做得特别好,就变成专家了。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不但中西合璧做得好,其他纯西方的概念也做得好。 
我受日本文化影响非常深。日本太美好,什么都是101分的,太完美了。包括城市建 筑,到餐具,到电影院,时装不用说啊,每一次去都感觉很好。直到现在,日本还是设计潮流的指标,很多外国的建筑师,平面设计师也好,受日本影响很大。我 80年代经常往日本跑,打日本的市场。我在日本影响很大,有很多不同的项目。 
 
记者:你是怎么开拓日本市场的呢?
 
陈幼坚:1989年,香港有一个“Hello Hong Kong”的推广活动。那时候银座一个商场整个七层楼,都是香港产品。设计方面挑中我。这次推广非常成功,在日本很受欢迎,从那一刻开始,我慢慢做一些有 影响力的项目。中西合璧是从中国文化过来的,日本人喜欢,所以他们尊重我。我觉得一个设计师可以在日本生存,代表他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日本好设计师 太多了。这是一个荣誉。我蛮开心的。 
 
记者: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你除了十个月的夜校,并没有受过学校的训练,但是现在做得很成功。
 
陈幼坚:天分是一个因素,兴趣也蛮重要的,我中学就喜欢设计自己的衣服。我妈妈对美术全都没有感觉,我爸爸从来没有读过书,就是卖水果,一步一步过来,但是家里的家具都是他自己设计的,我的天分可能是从他那里来的。 
 
记者:可能还要包括很好的沟通能力?
 
陈幼坚:可能是因为我女人缘特别好吧,90%的朋友都是女性。怎么说呢?这样子说 吧,日本人说,Alan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们觉得我是个大师,不可以跟人握手,不可以公开亮相,但是我不是这样,所以他们很喜欢我。女生喜欢男孩子幽 默感,这是我最大的武器。就这样子。我喜欢交好的朋友。聪明的,IQ高的。我的客户非常多的是女孩子。 
 
记者:你给很多明星做过唱片设计和形象设计? 
 
陈幼坚:80年代没有形象顾问这回事,我当时有点名气,有机会认识刘培基,他请我 过去给梅艳芳做包装。从那开始,梅艳芳第一张唱片,罗文和甄妮的第一张唱片,都是我设计的。反应特别好,所以很多人来找。我要考虑关注他们的是哪些人,考 虑用唱片里一到三首主打歌,来做形象。比如说张国荣,明显是年轻人会喜欢他,男孩子也会喜欢他,所以要包装他的品位,要懂得穿衣服,很优雅的。那时候平均 每两个月做一个唱片,每年做一到两个演唱会的宣传,钱不多的,但是老百姓一下子就看到你的名字。 
 
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香港黄金时期,然后经济开始步入衰退期,这个对你有影响吗?
 
陈幼坚:有啊。在SARS的时候,我们公司有差不多70%的人走掉,当时这个office刚开始,吃了很多苦头,有两年我们一直在亏本。所有的房子都卖掉,才能出钱给员工。2004年,2005年两年才开始重新来过,恐怖啊,很恐怖。
 
记者:对你来说,产品创意是怎么形成的呢? 
 
陈幼坚:创意都是一个心理学,我比较细心。这不只是平面设计,是思维的方法。比如说那个钟,我就想,中文字都是从笔划开始,那能不能这样做?就这么想出的。每件事情都有超过一个答案,你要想到怎么去处理,在什么时候表达出来,最后产品不但美观,还有深层的意义。 
 
记者:那你觉得内地设计师的问题是什么? 
 
陈幼坚:现在内地的设计师还是一个仿造的过程,仿得很像,很聪明,但是很表面,没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