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创意清流入庭院 :石大宇的设计之道

  • Update:2013-12-21
  • 黄德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10期
内容摘要
石大宇,设计生活品牌“清庭”创办人暨创意总监。1989 年毕业于美国纽约时尚设计学院,曾任“钻石之王”Harry Winston 珠宝公司设计师,1996 年获得戴比尔斯国际钻饰设计大赛大奖,成为该奖首位华裔获奖者。同年返回中国台湾成立清庭,引进全球顶尖设计生活物品,为消费者提供与全球同步的设计美学享受,并于 2010 年在北京成立清庭设计中心及设计概念店。作为设计精品业界的先锋,清庭倾力推广好设计,既注重引进国际知名设计师的经典作品,亦致力于将本土优良设计推向国际,并且不断朝自主开发、设计的方向努力,以期与国内的优秀设计师共同向国际市场呈现优良的中国设计产品。作为一名设计师,石大宇秉持可持续的环保设计理念,致力于发展根植于中国文化思维的环保设计,成功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当代设计,将清庭自创品牌设计生活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其设计作品如“双泉提梁方 / 圆壶”、“椅君子”、“椅琴剑”、“竹计划”、“赞竹茶盘”等屡获多种国际设计奖项。

中国设计、设计师的身份与定位
综观中国历史,“设计、开物、造物”的成就均有赖于政治、文人和工匠的结合。工匠一直是肩负着传统工艺及民艺传承精神和物质文明的重要阶层,但因封建制度中的阶级划分,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促进阶级流动的渠道,在一开始就不把这类知识列进评判标准,擅长某种技艺或通晓科技的人士被视为奇技淫巧的“下作”,无法如文人阶层般获得重视。而文人阶层由于讲究更精致的生活情趣,因此也参与日常生活对象的设计与制作,但因文人缺少动手做的训练及知识,所以必须仰赖工匠制作,再融合进自己的审美情趣,无论是生活所需还是乐趣所至,皆可见到两者合力的成果。
如今,受过完整而严谨的设计训练(也就是文人教育)且具反省能力的设计工作者,“应该是介于文人和工匠之间的特殊地位(尽管可能文人素养有所不足,工匠经验更为欠缺),这个地位必须要先被社会大众接受与认可,才能再进一步讨论中国设计的身份”。一方面,“设计师理应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如果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没有进行与生活和文化息息相关的设计,这是不合理的”。而另一方面,在中国,设计师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认同。教育系统缺乏能带领我们系统全面地认识与中国历史相关的设计和工艺的教程和教材,因此也没有发展出与自身文化相关的设计。大多数人对设计师的作用、地位和身份知之甚少,不知道设计师的职责范围何在。而在西方,设计师的身份清晰,受到社会重视,所以中国的设计师们更倾向于到西方去寻求指导和身份认同。
因此,厘清设计师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大多数人无法区分设计和艺术(或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区别,甚至认为是同一个概念,这种现象的根源要追溯历史。
中国在开始工业革命之前,只有受过人文教育的人,即文人阶层,才有资格成为所谓的艺术家、设计师、发明家或开物者。此阶层扮演了设计师和艺术家的角色,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设计师和艺术家之间的界限很模糊。更进一步说,人们无法区分设计师和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混淆了“文人”和“设计师”的概念,或者还混淆“文人”和“艺术家”的定义。这是人们对创意人士的传统认知,也是之所以无法区分设计和艺术、设计师和艺术家之间差异的原因。因此,作为一位设计师,在中国找到正确的定位至关重要。
当设计师清楚自己的定位,并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时,他就可以思考自己在这一背景环境下可以做的事情。否则,他所做的一切都将徒劳无功,也不会有使命感和对设计工作的信仰。
“我粗浅地认为,中国设计就是根植于中华文化思维而生的原创设计,跟文化有关系,也意味着与人、地域和生活密不可分,对应我们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现况与未来。以往经济与科技实力是左右一个国家在全球或区域政治版图位置的关键因素,现在我们则需要具备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设计来面对世界。从文化的角度去探索未来的设计方向,正是时候!”

12.《竹计划》竹房内部“竹光”全暗效果。如果不开灯,使用者看到的是由三种不同色阶组成的拼花竹板材。2011


13.《竹计划》竹房内部“竹光”全亮效果。“竹光”光源为 LED, 从指定的区域通过竹皮透出温润的光。2011


14. 屏茶与桌八方


15. 桌八仙,2012


16-18. 桌八仙,细节


19. 椅刚柔,2012


20. 椅君子,2010


21. 椅琴剑,2010


22-23. 凳君子

竹子的新生
近年来,石大宇设计了很多竹制产品,他对竹子的特殊感情通过这些作品完全流露出来。竹子这种传统材料,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新的设计形式。
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时期已有竹制品。竹之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蕴含着中国文化哲思,更是历代文人寄托满腹理想的载体。今日,竹子被公认为最具环保价值的植物,在全世界面临生态危机、资源稀缺的当下,竹子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性材料。
尽管中国拥有悠久的竹工艺,但由于长期以来竹制品多为廉价粗陋的民间制品,市场上缺乏工艺精湛的竹制生活用品,既无法挖掘材料所拥有的深度,更遑论提升其工艺技术,所以人们大多“将竹材等同于低廉”。
同时,作为一名设计师,石大宇一直在思考手工艺制品与当代生活的关系。希图保留和发扬传统工艺,使之在当代生活用品中体现出来;进而评估市场需求与地方情况,设计出当地的工艺能达到、外在的市场能接受的产品,以设计来带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使传统工艺在产业的发展中得以传承和振兴。
石大宇的设计理念很简单 :“就是做我想做的事,而眼前我所着手进行的是发展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设计。”
在经营清庭 17 年的过程中,他发现,根源于设计所体现的生活物件,皆源于西方或日本,因为中国设计师所受的设计教育就是源于西方,中国也因此没有发展出与自身文化相关的设计,也找不到出自中华文化的优秀当代设计品牌。这让石大宇产生了创立、发展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设计的动机,“我希望能应用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材料和工艺,把传统中国人的造物精神在当代设计中体现出来”。而要想做出好的设计,材料无疑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没有材料,设计是不可能被实现的。对应材料的应是精湛的工艺和技术,而精湛的工艺和技术代表的是对此特定材料在物质和精神上透彻的理解。设计者只有在认识材料后,才能依据材料特性,发展出有意义及影响力的设计。如果现有的技术和工艺无法实现,设计者需同工匠、技术人员、材料专家一同探索、研究,在环保和可持续的前提下,研发出具备设计所需特性的材料和对应的工艺技术,以设计推动科技和创新材料的发展。
此外,石大宇还认为,“追求设计‘物质性的’不朽及永恒是傲慢、自私、无知的设计行为。审视设计本身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和正当性,除了采用环保的材料,还应考虑在制作过程和工法及使用过程等各方面减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环境的因素,需考虑天然材料的消耗、复育、再生是否能促进生态恢复平衡。当产品的寿命终结时,能自然降解,不造成环境的负担”。
以上种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石大宇潜心钻研竹材特性,开发为竹材属性量身定制的设计对象,融合当代设计语汇与价值观,展现竹子作为一种材质的潜能及多样性。进而以卓越的设计品质为底蕴,持续运用、展现特殊的竹工艺,并在此过程中推动竹材相关技术及产业提升,扩大竹材应用的可能性,以接续和发扬中国悠远的竹工艺传统,以作品再现我国文人设计所追求的“风雅”气韵,在精神与物质层面提升竹子作为一种材料的价值与深度。作为一种材质,竹子具有极大的潜能及多样性。竹子是长纤维,其独一无二的禅意线性肌理为世上所有木材无法相比。石大宇的作品将竹子多样化的潜能有不同方面的发挥 :“椅君子”所展现的是竹子的刚性、弹性、韧性;“桌八仙”(四人桌)与“桌八方”(八人桌)则将此弹性及韧性经由设计转化为刚性 ;“椅刚柔”更是巧妙地在同一部件上同时体现竹材的弹性、韧性与刚性。
“椅君子”顺应竹的特性,将椅子结构与竹条极限交融在一起,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勾勒出椅子的结构,简洁的外型极具现代感,同时满足椅子应有的舒适度。椅座部分由竹条圈成的方圆框并列,竹条方圆框的延伸正好作为椅背结构,座从口,背从尹,整体侧面轮廓如“君”字之形 ;竹圈间的空隙通风,坐于其上有如在飘浮般的轻弹感,合理表现出竹材独有的特质与美感。
“桌八仙”与“桌八方”的灵感来自中国经典家具八仙桌,沿用木作榫卯工艺,采用竹材替代濒临消失的硬实木。这件作品的挑战在于如何把竹材的弹性与韧性,转化成硬实木般的刚性,使结构合理稳固,以对应榫卯结构。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以三片富有弹性及韧性的竹条构成桌脚,各自以 120 度相交,每隔一段间距再以竹制人字形加固套件扣紧竹条,增加结构强度,达致刚性。这两件作品,整体外观和结构设计清晰真实地展现出制作工法和细节,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部件。竹条以本真的姿态表现竹材长纤维的特性,而竹制加固套件则像竹节一样给予支撑,两者的关系就是竹子原生结构的再现。桌面的部分则是由积层竹构成。这也是一个以设计促进工艺技术突破的例证。
“椅刚柔”是石大宇的作品中目前难度最高也最令他满意的作品。以世界坐具设计经典明式圈椅为题,按当代设计的规范及符合当代实用性和审美为改良准则,将竹材所有特性(弹性、韧性、刚性、软度)同时体现一把椅子上,对应材料、结构、工法、生产方式、运输等环节,改进功能及舒适度,同时又精简设计、运用榫卯结构,发展出创新的工艺技术,使之符合现代生活,造就这张可堆叠的全竹制圈椅,试图重新拾回属于明清家具“简、厚、精、雅”的设计风格。椅子靠背自中央向两侧延伸,在扶手处向内收拢而后展开成利于抓握的扇叶型。这种大曲率的弧线涉及三度空间的扭转 ( 正、反、侧弯 ),通过独特的技术,使竹条取得金属般不对称的延展性。椅座突出竹条的弹性及韧性,以四条竹条构成弹性靠背,两侧各有三条竹条以品字形聚合弯曲而下,延伸至椅面下构成椅脚主体,竹制人字形加固套件扣紧椅脚两端,由此达致竹条刚性 ;在单一部件上,对应不同功能,同时展现竹条的弹性、韧性及刚性。座位由长度及厚度各异的竹条构成,灵感源于车辆减震器的弧形钢板结构,运用竹的弹性与韧性调节各位置的软硬度,竹条间隙透气,显著提升传统圈椅的舒适度,以坚实的材料收到柔软填充座垫的效果。

24. 赞竹茶盘,2011


25. 赞竹单层名片盒


26. 赞竹双层名片盒


27-28. 月竹灯,2011

结语
正如石大宇所言,“设计所讨论和解决的是人类生活当下和未来所产生和将会发生的问题”。传统中国的造物工艺,讨论和解决的是当时人们生活上的问题,但是多了一种态度或是思想——“敬天惜物”。简言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环保、可持续。但由于时代的急剧变化,许多传统工艺或是逐渐失传,或是沦为装饰摆设,失去了与生活密切对应的关系,而这些传统工艺其实就是当时的“设计”,只是没能赶上时代的步伐而已。21 世纪的我们,面对当下和未来的问题,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借取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将其应用于当代设计。“20 世纪以前,设计行为被科技推动着,漫无目的地前行。如今,应是具反省能力的设计起主导作用的时代。开发环保材料如竹材的不同属性,使其能够对应设计的要求,结合当代的开物观,而非盲目服从科技、竞逐新材料、唯商业利益是图 ;如此的研发模式更具有环境及人文关怀,才是负责任与可持续的。
“发展新的竹材复合材料,是我每天思考、探索,想要突破的。竹是长纤维,有无限的可能性……”

* 本文根据石大宇采访稿整理,图片由“清庭设计中心”提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