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宋涛:文人设计

  • Update:2012-10-16
  • 采访:方晓风、汪芸、朱亮;撰文:汪芸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9期
内容摘要
宋涛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修平面设计及绘画,1993 年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获造型艺术硕士学位,次年回到中国创办了TAO 画廊。1995 年,成立宋涛设计工作室,设计实践包括家居设计、室内设计、展览设计以及服务等。2002 年开办了自己的品牌专卖店“自造社”代理和推广中国本土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产品。2007年在北京798 艺术区创办SAY FINE ART 艺展机构,致力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再创造。2008 年组织并发起了中国家居设计师品牌联盟。2009 年创办O-GALLERY 代理国内外一线设计师品牌,为中外设计师建立交流的平台。宋涛本人的设计作品大多用木材、金属及亚克力为材料,意在让人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美轮美奂的造型艺术及其所具有的深厚生命力。区别于单纯从历史中寻找元素的做法,宋涛所倡导的是以复兴传统生活方式的方法还原在西方文化主导的情境中被忽视的经典中国文化。

        6 月27 日下午,本刊在798 艺术区拜访了宋涛,在他布满中西设计作品,又有小桥流水式格局的陈列室中与他交流,听他畅谈文人设计和这种想法背后他本人作为设计师和设计活动组织者多年以来活跃在第一线的实践历程以及基于这些经验之上的深度思考。

1-4. 办公室及展厅


自造社
        针对当前许多关注都只落在设计表面,而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多且复杂的现状,与宋涛的对话单刀直入地切入中国本土设计在中国目前这种环境中如何生存,既包括商业生存的考虑,又涵盖了审美上的一种生存。
《装饰》:请问“自造社”是由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成立的吗?
宋涛:当时的发起人有邵帆和阿城,后来成立自造社实体店只有我一个人。而开始做这个品牌的背景是这样的,那一段人们对明式家具突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王世襄的书也刚出版不久,大家就觉得用家具来说生活方式是最直接的。还有一个背景是,我们当时受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梁思成等人开始用现代的方法研究《营造法式》,他们从西方回来,把中国传统建筑重新梳理了一遍。遗憾的是,梳理完了,却没有机会再去延续它。另一个对我们这代人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是包豪斯,我们说包豪斯其实不是它的风格,而是包豪斯的精神和方法,把艺术家、设计师包括工匠,聚集在一起来完成一件事。这件事在中国也成立。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做了“自造社”这么一个概念,因为当时的大环境是,中国的家具业也好,生活方式也好,都是刚刚开始,都是在仿造阶段。做到现在这十年,几乎把国外所有流行的模式全部学做了一遍。

5. 明式三拼桌 2000 年

6-7. TAO 椅 2002 年

8. 明椅 2007 年

9. 七巧桌,2010 年。中国古代智力游戏中最有名的是七巧板,根据七巧板的原理,可以拼出很多种图形,那么七巧桌也就同样能拼出多少样式。七巧桌有两个大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可聚可散,可以用各种方式加以变化”,宋涛设计的这套作品“七巧桌”源自一贯的中国传统家具情结,由七个不同形状的桌组成。

10. 蛋椅,2010 年。以雕刻的手法完成了这件作品,椅子的正面象征母亲的怀抱,隐喻着生命的诞生。作品的背面是一个女人体的背部。


《装饰》:请问商业上运营到现在,大概情况怎么样?
宋涛:可以说我还算比较幸运,在中粮广场开店差不多有10 年,是那里所有进口品牌里唯一的中国品牌,唯一的幸运也是在这里。三四年前,我发起成立了一个“中国设计师品牌联盟”,包括上海、广州、北京三地,上海有“半木”的吕永中,王扬、侯正光等设计师也都在其中。通过成立这个品牌联盟也发现了许多设计师品牌固有的一个问题:设计师更多是从主观的、自己的眼光出发去做设计,完全不考虑市场。另外一点,设计师品牌解决不了生产问题,因为所有的生产都只是找个作坊或工厂合作,属于打样的概念。所以从质量到成本控制上,一直都存在问题。大多不是按正规的商业模式进行,还是属于个人爱好在做。

11. 咖啡桌 2010 年

12. 咖啡桌(局部)


《装饰》:看来设计师与品牌之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模式来操作,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您是否有过这种尝试,比如说与大的制造商或者大生产商合作?
宋涛:最初我做设计公司,2000 年以前,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包装这些家具品牌。为他们做整体的形象包装、产品包装,所以比较了解他们的方式。他们也愿意与设计师合作,但是对设计的理解不一样,最后要的东西也不一样。企业其实可能只要一个打样师,主要依赖拷贝。设计师很难与企业签约的部分原因在于国内不具备一个正规的现代企业制度,很难与企业在经济上有深入的交往;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设计师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去控制大批量生产,批量生产的投入是非常大的,需要完整的一个体系,而非个体设计师所能承担。同时,国内的企业在这十几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的负责人其实是在做生意,对于审美并没有太多要求。企业没有标准,没法判断设计师水平的高下,也不知道向设计师要求什么。因为设计师是提供服务的,不能主导所有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判断力,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包括应有的审美,那是控制不了这个设计师的,最后可能会得到最差的一个结果。这就说到我们现在国家的设计环境,就是设计价值的不被认可,其实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反过来,把国外所有的设计师去无限放大,这种方法只是为了商业的炒作,以销售来为用的。
        自造社目前的生产状态是,客户群主要为量身定制型。宋涛为喜欢他作品风格的客户进行再创造,这种情况占了大多数。有点类似艺术品的做法。所幸之处在于有专门的工厂能保证制作。而中国目前谈设计师品牌,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还是“品牌”以概念的形式存在,而设计师则更像艺术家的状态。

13. 竹凳,2010 年。老榆木、不锈钢,作品材料用了百年的老榆木,而支撑用了三根不锈钢的竹节造型。


14. 竹凳(局部)


15. 明榻, 亚克力、老榆木,2011 年


16. 长案, 亚克力、老榆木,2011 年


文人审美与文人气
        虽然中国的设计工作室大多以作坊的形式运作,不过有意思的是设计所处的大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现在的中国人开始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茶道、香道,包括对明式家具的喜好。在宋涛看来,这种追求在当下语境中的存在都是一种向往,因为它们属于过去人在某个时段的生活方式。现在重新来探讨,其实就是这两年宋涛一直在提的一个概念,叫“文人设计”。所谓“文人设计”,不一定非得是设计师做设计,而是懂生活方式的人用他们的方式与理解,来做的东西或者是设计。所以,宋涛的整个想法是通过这一些无论身份是否是设计师的人重新梳理出中国自己的美学,包括自己的设计系统,并试着看这一代人能否把它梳理和建立起来。在宋涛看来,现在中国设计走到了很微妙的一个时刻,这个微妙之处在于他的同龄人,即四十多岁的一代不约而同地从各自的领域在往回找自己的本源,因为每个人对传统的理解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大相径庭。但是宋涛希望这种点越多越好,只有点多了,才能把这个面连起来。中国的设计正好到了这么一个时期,也是它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
《装饰》:请问您的客户群主要是些什么样的人?
宋涛:我们的客户群还是以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为主,可能是需要寻找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的人。
《装饰》:关于文人设计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您有多年实践经验,文人的审美观是您的一种认识或者体会。目前未必形成了一套特别清晰完整的体系,但是您一直在继续,必定在这方面有许多思考。另一个问题与您所说的设计师品牌有关,而事实上,这一类东西很大程度上是非常个人化的,尽管我们或许会模糊地说有一批人可能都有这种审美。所以还是这个问题,如何把个人化的东西产业化?因为如果要提“文人设计”这个概念,可能就要面对这个问题。
宋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过程,时机还没到。我为什么提文人设计呢?文人设计里好多的设计不一定非得是设计师设计的,而是有修养的人参与其中,进行指导,中国古代一直都是这样的。现在国内已经出现了那么一批人。
        宋涛的产品的价位并不高,一把非洲花梨木的椅子售价在1500 元左右,而国外品牌的要价要高得多,在中国卖最少要加一个零。虽然价格不高,但产品的数量却也不大,原因在于国内的品牌主要是走经销商渠道,依靠经销商在全国大量开店。而宋涛选择的是自产自销的形式,因为他曾经尝试在广州、上海藉由经销商开的店进行销售,但是他发现自己的品牌如果不经由自己打理,气质很容易就走掉了,卖场整体感觉与设计师的要求南辕北辙。宋涛的文人设计其实就是提出一个概念,希望彰显中国传统里文人气的那部分价值,尤其是审美上的价值。中国的传统其实很复杂,包含的东西很多,有很土的,很民间的,甚至是很恶俗的,实际上,传统是个大杂烩,而社会是分层的。提出文人设计,宋涛是想彰显中国“雅”的这种文化传统。因为他觉得总得有一个主流文化存在。

17-18. 韩国“日常艺术”展


19. 宋涛学生作品:亮格柜,2012 年。分层式的设计将储存空间分成虚实两块,以明式亮格柜为原型,简化造型,突出设计风格。


20. 宋涛学生作品:具说·柜,2012 年。亮出的直棂窗格与磨砂玻璃柜门内外呼应,敞亮与隐而不藏。


21. 宋涛学生作品:具说·檐,2012 年。从中国唐代建筑中的飞檐吸取灵感,弯折的桌面巧妙地将桌子分为两个功能分区。


22-23. 宋涛学生作品:简椅,2012 年。设计原型来自古典圈椅,将圈椅的结构简化和重组,结构连接处用圆形榫做支撑,达到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椅子的装饰性。


24. 宋涛学生作品:齐·展架,2012 年。禅茶一味,使浮华褪去,简练的形让古色古香与木的本质自然流露。


设计私塾
《装饰》:可能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设计师,大部分都是比较年轻的,三四十岁的比较多。事实上,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个品牌如果建立起来了,它的传承,有没有一个比较长远的想法,或者说,承袭传统的师徒制,是否考虑过培养一个成熟的徒弟去开设或者打理分店?
宋涛:我现在正在做一个设计私塾。我在中央美院教家具设计,也因此也发现了美院体系中好多问题。所以,我可能会把一些好的学生带出来。我的周围有一圈朋友,各种学者,包括哲学家,以及一些可以被称为“生活家”的朋友。我会从生活品位这个概念出发来教学生。另外,我有许多企业资源,包括自己的工厂,可以实现学生的作品。关于后一项,是因为我每年会策划许多设计展,包括这次保利的拍卖也是由我负责的,我有许多把他们推出来的渠道。所以想通过私塾的概念,把好学生通过这个渠道培养出来。对于真正有能力的学生,我会直接投资,或者找投资方,让其自立门户。
《装饰》:这样做需要更大的胸怀。
宋涛:也应该这样,设计师是特殊的群体,留不住。圈起来是不可能的,圈他不如扶他一把。基本是这么一个概念。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人才由美院的学生挑选出来。我和他们的关系是,他们不用付任何费用给我,但是他们在这里学习的成果,是由我来代理负责去推广销售。这是一个新的形式,第一批的学生数量可能在10 个之内。
        宋涛至少每周一次召集学生到他的工作室。有时候,他会邀请各位朋友来交流,等于一个文人圈子,也可以理解为宋涛所组织的一个沙龙,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融入其中。而教学实践也让宋涛收获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他的学生有三个班级选择现代设计作为课题,三个班级选择了古典设计,八周课结束之后,巨大的差别呈现了出来。选中国古典设计的完成了课题的要求而且还能创新,而选择现代设计的大多在语境、材料和方式上都受到了限制,往往以抄袭模仿收场。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宋涛会把学生们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品牌,当设计公司与宋涛合作项目的时候,他会把项目分配给学生,最后产品打样生产。这是一个模拟实战的形式,也使得八周的课程颇有成效。设计私塾这个概念鲜有人尝试,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加之宋涛本人的设计经历很丰富,括传统工艺的再创造,开设画廊,创建平面设计公司,从事室内设计,在发现家具的问题之后转而开始做家具。经过这样的磨砺,也使得他能够比较冷静地看待设计圈内的潮流——一些玩形式的设计师可能是出了名了,但是未必能走得很远,“设计师品牌,做了几年下来,有一半都消失了”。因此,宋涛明白要用自己的能力每年培养出一些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会对后来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年,通过“自造社”这个品牌推出了不少设计师,包括谢东、肖天宇等一大批人,还有年轻的美院在校学生。
文人设计
《装饰》:还是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刚才主要是谈传承,审美这一部分也可以谈一谈,就是中国“雅”的这一传统,文人主要还是指“雅”的这一传统。对中国的“雅”您是怎么理解的,或者说您认为“雅”的特质是什么?
宋涛:中国人讲到这个,就经常会谈到意境,意境更多与个人气质相关。要表达的是什么状态,结果出来了,可能会按照那个状态去发展。但是现在,我们所做的只能说是在臆想种种的古代生活方式,通过诗歌、图片片面得到的,而这种片面得到关系到每个人自己怎么去理解表现。反之,理解了那种气质的东西之后,放什么东西进去都可以,关键是设计师的把控能力,无论东方西方。
《装饰》:就是说调子控制住了,来源并不是最重要的?
宋涛:对。因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我觉得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地用各种媒介和材料来表达自己希望表达的概念。其实生活方式也一样,所有的东西都在点滴中串联起来。最近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与年龄有太大的关系,一旦到了某个年龄,就会去寻找自己的文化和背景,找到出处,才能更好地往回走。我周围有一大圈朋友,从事建筑,设计,室内的,突然都在很痴迷地往回找东西。我觉得这个风气一开,在往后的这个阶段里,中国的设计文化要崛起,就要有新的表现方式和新的哲学,包括新的文字体系。因为这几块现在全是空白,最起码在教育上是完全没有,几乎全部是西方的。讲到传统文化,只有一两节课而已,不是主线,只做配套用。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设计,但是最近几次出去的展览,我都觉得不尽如人意。因为这些展览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做文化的人没有进行严肃的反省,认真思考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来面对别人,特别是应
该如何面对世界。
       让宋涛颇有感触的是今年3 月的首尔之行,他参加的展览名称翻译成中文为日常艺术,这个展览已经进行了将近二十年,把最高端的艺术、最好的品牌,以瓷器、生活用品、书籍等日常形式来表现,而整个展览则成为全民学习消费的一种方式。主办方每年会邀请四五位独立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每个人运用200 平方米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概念和美学。3 月的展览邀请的是一位理发师,这位理发师以装置的形式极其唯美地为自己做了一个葬礼,这件作品让宋涛感觉回到了唐代,“特别想哭”,不是哀悼,而是对美的感动。这次交流让宋涛感受最深的两点首先是韩国设计师的专业程度和对设计的痴迷程度,包括设计师本身的主观性。其次是韩国的中产阶层对审美、对艺术的品位和鉴赏力,包括他们的购买力,对艺术家、设计师的支持。韩国的设计展览的会长邀请宋涛去家里作客参加晚宴。会长的家在老城区,就像中国一样的四合院,而藉由很小的一间四合院,将审美和文化性表现得尽善尽美,这体现在所有的细节上,墙面都是找艺术家专门制作的,木架结构的房子改造完之后,木梁上是最有名的艺术家题的款,门板都是大漆的。从这几个点,可以透视他们对生活和美的理解与追求。在席间,主人请来一位击鼓的艺人,穿着宋代的服饰清唱。这又还原到生活方式,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他们来中国,作为泱泱大国应该怎样招待他们?韩国设计师团体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非常团结,目的是为了最终能完成一个完美的项目,而不仅仅是做了一笔生意。用最好的人与最好的方面进行合作。目前,中国的设计环境与之存在很大的差距。
        文人设计这个想法是要鼓励一种我们传统中文人所具有的那种高雅审美。虽然说,文人设计是个复杂的问题,按照宋涛的说法是,“只能先用个符号,来说这件事。”而目前一个好的趋势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着表达自己,用自己的文化和语言来表达自己。例如设计私塾,是在一个高度西化的环境中,给学生中国的土壤,而实际上如果认真地去解读传统,学生对传统的领悟力,其实要远远高于对西方事物的领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