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创意清流入庭院 :石大宇的设计之道

  • Update:2013-12-21
  • 黄德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10期
内容摘要
石大宇,设计生活品牌“清庭”创办人暨创意总监。1989 年毕业于美国纽约时尚设计学院,曾任“钻石之王”Harry Winston 珠宝公司设计师,1996 年获得戴比尔斯国际钻饰设计大赛大奖,成为该奖首位华裔获奖者。同年返回中国台湾成立清庭,引进全球顶尖设计生活物品,为消费者提供与全球同步的设计美学享受,并于 2010 年在北京成立清庭设计中心及设计概念店。作为设计精品业界的先锋,清庭倾力推广好设计,既注重引进国际知名设计师的经典作品,亦致力于将本土优良设计推向国际,并且不断朝自主开发、设计的方向努力,以期与国内的优秀设计师共同向国际市场呈现优良的中国设计产品。作为一名设计师,石大宇秉持可持续的环保设计理念,致力于发展根植于中国文化思维的环保设计,成功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当代设计,将清庭自创品牌设计生活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其设计作品如“双泉提梁方 / 圆壶”、“椅君子”、“椅琴剑”、“竹计划”、“赞竹茶盘”等屡获多种国际设计奖项。

图:石大宇


1996 年,石大宇从美国回到中国台湾,开始创办自己的公司——清庭。“清庭”取蜻蜓之谐音,是希望能像蜻蜓一样从水中的幼虫成长为能自由高速飞行、空灵而不可捉摸的生物,能以清庭为“据点”,为社会带来一股清流,成为一个创意萌生的庭园,以丰富中国的创意环境。自创立以来,清庭秉持原创精神,一直致力于将国际上的好设计引入中国和将国内的好设计输往国际,多次以展览、发布会等方式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大师来华交流,并且不断朝自主开发、设计的方向努力,希图以好的设计引领大众审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清庭除了在台湾省内开设多家旗舰店之外,还将店面扩展到了美国。2007 年,石大宇在北京成立了工作室,随后又在 2010 年,于北京成立清庭设计中心与概念店,这标志着石大宇正式将业务范围扩展到祖国内地。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石大宇本人也从一名珠宝设计师成功转型为商人、企业管理者,以及跨领域设计师。他和他的团队所设计的产品包括家具、陶瓷器、动画等不同类别,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不同领域的设计作品竟能斩获多项国际大奖。对于一个设计师和他的团队来说,跨领域设计已属不易,各领域均能表现优异更是让人赞叹,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1. 清庭北京设计中心空间设计

走上设计路 :从珠宝设计师到公司经营者
石大宇自言,自己能走到今天,是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熏陶分不开的。他的父亲早年学习声乐,喜欢古典音乐,母亲是业余书画家,他从小就经常于周末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博物馆、美术馆看展览,这对他影响很大。而 1985年在台湾“国立美术馆”举办的一次艺术珠宝展则是机缘成熟的最终推动力,受此次展览启发,石大宇对珠宝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不再将之单纯视为首饰,而是将其看成可以佩戴的微型雕塑和建筑,进而决心去美国求学。
1986 年,石大宇到达纽约。在那里,从小就不是一个甘受教条束缚的“好学生”的他,却由于之前一直浸淫于中国儒家思想和日式打骂填鸭式教学之中,而一时间竟对一直心向往之的美国式民主与自由无法招架。在纽约求学和工作的历练,使石大宇学到了尊重他人自由、努力进取的价值观,以及珍惜任何一个机会的奋发精神。因为在纽约这个移民大熔炉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完成梦想,而当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时,其他人也会为你取得的成功而喝彩。
1989 年,石大宇从纽约时尚设计学院毕业,1992 年起任“钻石之王”Harry Winston 珠宝公司专任设计师,成为该公司历史上首位华裔设计师。在这里工作的几年里,石大宇开始崭露头角,获得多项珠宝设计比赛奖项,1996 年更是成为首位获得戴比尔斯国际钻饰设计大赛大奖的华裔获奖者。
时任 Harry Winston 首席设计师的是美国籍印度裔珠宝设计宗师 Mr. Ambaji Shinde,他在 HW 任职超过 30 年,对 20 世纪的珠宝设计发展影响甚深。他也是领石大宇进入 HW 的人,石大宇从他这里受惠良多。在 HW,只有精良的设计,绝无妥协的创作。因为它的客户多为权贵富豪。面对这些客户,设计师需要做的,是用最贵重的材料做出审美最严苛的设计。作为顶级珠宝设计师,必须要懂材质(如基础的物理、化学、宝石学等),有精妙的工匠手艺与工匠精神(拥有对应材质的工艺知识并讲求纪律,以最高的标准、一丝不苟地执行出来),以及具有严谨的美学标准,珠宝设计也因此可以说是最充满挑战性的设计门类。石大宇在这里接受了材质、工艺、审美等严苛、无情的设计训练,这也为他今后在其他领域的设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为没有什么比珠宝和钟表设计要求得更精细、更多元化、更意想不到。
对于石大宇而言,展览总是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机缘转折。正当他的珠宝设计师之路越走越宽广之时,1995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Mutant Material in Contemporary Design”展览,促使他产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当然,这种念头并非灵光一闪的“拍脑袋”式冲动,实际上是有着长期思考探索的积累的。
在石大宇看来,西方所谓的珠宝设计,就是限量或单件高端产品设计的前身,珠宝设计师也是动手执行的珠宝工匠,所服务的对象为皇室、王公贵族。所设计、执行的品项十分繁杂,从珠宝首饰到功能精妙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用珍稀贵重的材料,做出审美最严苛的精巧设计物件。珠宝设计也因此可以说是最充满挑战性但不太需要“妥协”的设计门类,其与现代产品设计唯一的不同点即在于如何“妥协”。
“对于我来说,由于客户群的属性,珠宝公司是一种浮夸、不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预见自己未来十年的发展,这不是我想追求的。1996 年时我获得了戴比尔斯国际钻饰设计大赛大奖,台湾又很看重我,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所以就跟太太林妙玲回到了台湾成立‘清庭’。在纽约待得时间长,接触到很多不同行业的设计师,累积了阅历与资源,想把海外精彩的设计生活物件介绍到台湾。目的是推广原创设计,强调原创设计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种思考,1996 年,石大宇返回台湾成立设计生活领导品牌“清庭”,引进全球顶尖设计生活物件,提供消费者与全球同步的设计美学场所。初期的启动资金是夫妻二人在纽约工作时攒下的积蓄,以及家人提供的部分支持与帮助。后续所得利润则被不断循环投入清庭,用于业务扩展。
在经营、管理清庭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的石大宇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清庭其实是替我本人量身打造的特殊学校,在这所学校所能学到的内容是任何教育机构都无法教授于我的。在这 17 年的经营和学习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根源于设计所体现之生活物件,皆源于西方。而设计所讨论和解决的是人类生活上的问题,中国人有自己的土地、语言和文化,但是却没有针对华人文化而发展出来的设计。正因如此,我才想要发展根源于我们自己文化的设计。”
从纽约到台北到北京,石大宇及清庭都经历了一个再适应的过程。甫回台北,石大宇就发现,这里有着比祖国大陆还要“中国”的文化与儒家思想,同时,台北也是一个小型的文化熔炉,中、美、日文化相互交融。“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讲究学位、关系等社会资本(尽管学位不等同于真正的学问、人生经历与智慧)。我还是要面对当初离开台北前厌恶的一切,不同的是,我有了阅历、专业、经验与些许智慧,来对抗压力并且辨明方向,不受他人影响,走自己想走的路,清庭就是我实践想法的最好证明”。
经过在台湾地区的多年适应和拓展,清庭开始逐步向大陆发展。而大陆与台湾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不过与刚回来时的情形相比,对于这种差异,石大宇已经显得应对裕如了。“2010 年我到了北京,发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其实还是固有的一套逻辑与要素,例如讲求人脉与关系等,尽管外表闪耀着国际化、资本聚集、市场开放等亮丽外衣。也许这是华人文化的社会里总会凸显的一个特质,不像西方社会,价值观与做事准则总是黑白分明,华人社会里总是会有灰色地带,而这个灰色地带才是事情发生、决定之处,是最不可测也是最有活力的地方。如果拿在台北跟北京观察到的灰色地带来相比,后者的光谱、广度与深度远超过前者。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冲击,每当在北京遇到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我都会先援用西方世界与台湾省的两套观点来分析,以此对应出北京的独特性,这一点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能提升我透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设计与创作能力”。
经过多年的经营管理,石大宇对清庭的规模形态已经有了自己清晰的想法,在他看来,理想的设计公司,是维持现有的中小型工作室形态。因为这样的规模可以保证公司的每件作品,从发想、探索、设计、修正、打样,直到最终产品,管理者都可以全程参与其中。而若公司规模过大的话,一方面会难以掌控,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外接大量的设计案来维持公司的运营,两相作用的结果就是可能会影响最终设计的质量。“我希望可以持续做有意义、有影响力的设计,能够探讨、发展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设计产品及品牌。”基于这一想法,清庭自有品牌也是以竹、陶瓷等环保材质为主,产品从设计、研发、打样、生产到销售,形成一条龙的模式,并以实体店(清庭设计概念店)和网络店铺(北京清庭设计概念店)相互配合。此外,清庭也会配合一些与自己格调相似的品牌,例如尤伦斯、家天地等。清庭开发、售卖的设计产品,种类多,品位高,甚至吸引了一些国外买家不远千里来到北京采买。对于公司的管理,与一般设计公司一样,石大宇也采用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因为设计部门的确较难规范化管理,他们需依据客户需求,在时间上有弹性地配合并针对客户的时间点,最终完成设计方案。而清庭自有品牌的设计与开发,为了保证和保持设计的质量,也容许宽松的工作时间。

2. GALAXY 袖扣,1996


3. 石大宇珠宝设计作品,1994

市场、设计、设计师
自主创业的石大宇,既是设计师,为委托方提供设计服务 ;又是清庭的经营者,采买和销售全球范围的经典设计品。设计师、企业管理者、买家、卖家等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但对石大宇而言,这些不同身份并未影响他评判设计好坏的标准,“基本上看设计的态度及标准还是一样的”。“小时候接受传统的中式教育,成年之后到纽约接收西方教育的冲击与洗礼,成立清庭后,接触世界上最前沿的设计与设计品牌、团队”,这些跨文化的求学、工作、创业经历,磨练出他敏锐的眼光。作为采买者和经销者,“我只买能让我认同的设计。我能以西方人的眼光来挑选使其感兴趣的东方设计物件,反之亦然。当然,站在买家的角度,会更计较市场对设计对象的接受度。不过,一旦遇到真正的优秀设计,即使我从客观的角度知道市场接受度低,我还是会引进清庭,因为好设计值得、必须让人看见”。作为设计师,“我能在我的设计中融入中华文化思维,用当代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进行跨文化的沟通”。“设计思考的过程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当我理解了西方设计的脉络,又学习了传统文化中关于设计、工艺的概念,对我而言,中西两种文化基本上可混血,合而为一,形成一个整体,因此融合两者于设计中是一种自然反应,并非刻意为之。我不敢说能把握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精髓,但至少它们是经过我思考、沉淀后的结果”。
设计师与经营者两种角色虽各有难度,却具有互相关联的正向影响。设计必须与当下的生活有联系,而作为企业家则可以接触到一般设计师看不到的方面与问题,例如,从设计、生产到之后的行销推广等一连串的环节 :销售人员如何销售、产品需要怎么样的条件、进口商及代理商的需求、定价策略、售后服务、借由与客户的沟通来完善商品,等等。而这些经验可以对设计(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所帮助,以避免仅为个人创作欲望来进行设计。
好的设计师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甚至是自行分析、回应时代命题。设计是现在时,也是将来时,永远是为了明天,为了更美好更合理更健康的未来。因此就需要设计师针对当下的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找出市场所在,并针对尚未存在、但未来必会出现的问题,提出精心设计的解决方案。而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设计师就必须具备极高的服务意识和自我要求。客户遇到问题时,会委托设计师及设计团队,帮助其找到解决方案。对于设计师而言,客户基本可以分为两种 :懂设计和市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对设计和市场比较懵懂,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对这两种客户,设计师均应以最善意、最有耐心的方式与之沟通,前者对自己的产品和未来发展方向均有一定的见解和期许,因此,设计师更易于深入地与其沟通交流,更能清楚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也更有机会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而对于后者,则需要设计师耐心委婉地进行教育,提出例证进行说服,帮助对方了解其真正的需求。进而才能针对具体的需求向客户提供自己最好、最满意的设计方案和想法,直至问题解决。设计作品若要被生产,必须具备竞争力、特殊性和创新性,如此才可能会有市场。设计师不应为了迎合市场而设计,需尽力满足最终用户已知或未知的需求。平衡这种关系,设计师只能尽力而为,说该说的,做该做的,尽最大努力服务客户。同时,设计师也应敢于选择客户,如何选择好客户就如同怎样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会影响到整个设计案的成败。
此外,设计师同最终用户的关系也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是其自有品牌,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必须清楚地知晓其最终用户的相关信息。但在更多数情况下,最终用户并不与设计师产生直接关联,而是与委托方直接相关。由于委托方对其产品的受众、用户的经验反馈、市场等有一定了解,因此应由委托方提供最终用户的所有信息,然后由设计师针对委托方提出的所有问题,找到对应的答案(并非唯一),再经由委托方选取。但是,若委托方的准备工作不够,设计师又该如何呢?对此,石大宇认为 :“设计方可考虑是否接受委托,或是将客户所委托之设计或其品牌,视为己出,掏心挖肺地做所有调研,提出高人一等的设计方案。而这最终也会使客户因获得回报,满意得舍不得同你分手。”
“我认为设计不应该被商业所操控,也不应该沦为短视、暴利的附庸。好设计可以为使用者带来生活习惯的转变,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它的使用周期通常较长,会考虑到使用者与他人、使用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快速生产、快速消费逻辑中的媚俗产品。若能做到上述几点,达致良性循环,设计的商业价值自然会被彰显”。

4. 茶席


5. 看见•陶壶 1 号壶杯组 + 盒


6. 祥龙穿瓷杯


7. 赞竹茶盘 茶具组合

好设计 vs 贵商品
清庭销售的物品都是精心挑选的好设计,也有低价的 15 元的产品,而对好与贵,石大宇有自己不同于一般大众的观点。
对于“设计”,石大宇将其定义为 :“根据某些需求(无论是商业上、生活上或心理上)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经过深思熟虑,无中生有地将思想转为具象、可实现的策略、行为、工程,经技术转变,量产为标准化而同时准确传达特定讯息、使用行为和功能。”同时更是一种“以关怀、愿望、智慧、生活经验、常识及好奇心,对应自然,探索未来和当下生活中各层面问题的企图 ;更意味着反省、自我要求,以及约束只想满足个人创作欲望的念头,了解自身面对诸多不确定性的渺小与有限,因此能更有感而发地思考和探索”。“从前,设计意味着不停地解决问题,现在我意识到,做设计更重要的是主动寻找好的命题,合理回应,想办法解决”。对于“艺术化”的设计与“大工业化”的产品,石大宇并不认为存有所谓的区别。因为功能和美感的和谐并存是支持一件合理设计的根本,而设计者在其设计作品上满足功能后,所表达出的独一无二的美感,代表着作品的原创性、艺术性(设计者对美的诠释)和唯一性。
他没有意愿耗费时间、精力,在生命周期短,靠短期获利的消费性产品的设计上。个人在设计上有其遵循的准则 :1. 以“善念”为创意动机所发展出的设计,才有存在的价值。2. 选择代表中华文化的材料及工艺。3. 采用对应环保的制作工法。4. 根据材质的特性,发展出属于当代的设计及其所衍生的环保复合新材料。5. 每一件设计在制作工艺技术上皆有创新的突破。6. 独一无二的美感所遮掩的,是最健全的功能。7. 谨记设计所承载的是”社会责任”。“设计和艺术追求的是真、善、美,虽已是老生常谈,但还是真理。反之,伪善或无限上纲地追求美感以至于失真乏善,则非设计所应讨论的范畴。浪费资源、重复他人、非环保、为暴利抄小路走捷径,对我而言都是不当的设计,而环保不仅是针对所用材质,如果这设计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即使它全以环保材质制成及符合环保生产规范,也是不当的设计。换言之,动机扮演关键角色。环保关乎全人类及后世子孙的生存,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不当的设计则在起心动念、制作执行、目标效果等各环节均违背了善念”。
在石大宇看来,产品的价格没有所谓“贵”与“便宜”的区别,只有定价“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分。不合理的定价,就算是再便宜也是贵的。就一件物品而言,其价格的高低会直接反映在产品的设计品质和工艺品质上,决定一件好的产品能否进入更多人生活的其实并非价格的高低,而是消费者是否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消费意识和判断产品好坏及选择的能力。懂得珍惜的人,才有资格享有美好的事物。高价精良的设计,对懂得珍惜的人来说,哪怕只买一件,也可能用一辈子都不会有问题,甚至还能传世。“对我而言,一条售价 100 元的好手帕,就算买半打,也胜过买 365 包面巾纸。重点不在个人经济能力的强弱,而是消费意识。价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材料、数量、利润、生产方式以及工法”。
“一件创新设计的诞生,无论是在设计命题的合理回应,还是在材料使用或工艺技术的创新突破上,都是由无数的挫折、实验、坚持、妥协、时间和金钱所堆砌而成。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投资量产,想要降低价格,谈何容易。捉襟见肘之下,只得小量生产,价格相对提高。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只顾及市场和易销的价格,唯利是图而放弃发展创新设计。只有创新设计的突破和存在,才能正向地依循其轨迹衍生出更精良的大众化产品。当然,每件设计产品所对应的市场大小、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分众、品位高低等都应有所区隔”。

8. 圆满提梁壶,2006


9. 柜茗器


10. 屏茶


11. 架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