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日用之道:设计中的生活哲学——访设计师高一强

  • Update:2014-09-01
  • 采访、撰文:田君
  • 来源: 《装饰》杂志第5期
内容摘要
高一强,产品设计师。1972 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多次参加国内外设计展览和竞赛并获奖。2014 年他发起的“日用之道”微信平台,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位二十多年来一直潜心于中国家具设计和研究的设计师,通过基于Affordance 理论对中国当代生活美学的积极探索,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关于中国设计的思考和启示。2014 年4 月17 日本刊对高一强先生进行了采访。* 本文为2013 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2013SKL002)

趣味实验
认识高一强,是从2011 年北京电视台制作的一档名为“寻找北京最创意”的节目开始的。节目在奥林匹克公园向公众展示了一组可以自由变换组合的、外形酷似“魔方”的彩色家具,妙趣横生的设计打破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关于家具的刻板印象,吸引了大批游人的热情参与。高一强设计的大耳朵有福、滑梯座椅、折纸座椅等家具呈现出共同的特点:色彩鲜艳、充满童趣、让人快乐。高一强的家具是多变的、有个性的、可交流的,它们是家具,也是玩具,是实用物品,也是知心伙伴。
1996 年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毕业以后,高一强先在大型国企从事广告公司管理工作,其间学习了MBA 课程,又接受了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的培训。后来因为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转而开发自己的家具品牌“北木依诺”。由于对售后环节的忽视,这个品牌没能继续发展下去。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
他更多地去思考设计的本质,即设计造型的方法,进而萌发了回到母校继续求学的想法。2007 年开始的研究生学习期间,高一强受到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等人的设计思想的启发,把Affordance 作为设计的核心理念,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探索。
Affordance 被译为“感知意象”,它源自生态心理学,由感性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提出。Affordance 是生态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理论,探讨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动物性。基于詹姆斯•吉布森的理论,诺曼•唐纳德在他的《设计心理学》中对设计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诠释,分析了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某些特性所形成的视觉线索,如何被对象所使用的过程。唐纳德把它翻译成“可视性”,即产品设计师怎样把元素融进去。设计师如果能找到使用者或消费者被刺激的东西,产品与使用者的距离就特别近了。高一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每个人都在有意识无意识地寻找自己的“回声”,这个回声就是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动物性。对新生事物的判断,首先是安全、似曾相识,然后才会接受。
为了把Affordance 研究清楚,高一强搜集了大量国内外的资料。他把信息接受的过程绘制出来并解释说,信息是通过人的感觉来接受Interviewed and Written by Tian Jun的,但人接受的时候,大脑会迅速把有用的信息和陌生的信息分开,然后开始对陌生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比较。这时,原有记忆中相对熟悉的部分被唤醒,最后才会认可这件产品。因此,设计是一个信息再构筑的过程。
在新浪博客上, 高一强明确地阐明了Affordance 和产品设计的关系。他认为,在现代社会的产品设计中,Affordance 诠释了使用者、环境、行为三者的关系,通过Affordance,从人内心深处创造视觉象征,缩小了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文化、背景和经验的差距。同时使设计者设计出具有有效体现其本身用途或价值的产品,为使用者提供明显的使用线索和准确的心理暗示。基于感知意象产品造型设计的理论与模式来开发新产品,是一种将个人的感觉与意象转化到产品设计上的一个消费者信息导向方法,它是通过对消费者对产品信息感知过程的研究,得到产品造型与意象语汇所呈现的对应关系。它将有助于设计师更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从而设计出更能符合消费者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的产品。他认为,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产品造型的设计牵涉到人类的主观感受,将消费者的感性认知应用在设计中,以明确的方式探讨感觉与造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设计师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创造符合消费者感觉的产品造型,是解决在设计过程中人类难以掌握感性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1. KROS 家具


2. ing 椅


3. 狗狗椅


4. 小兔子椅


5. A&E 椅


6-7. 凹凸椅


8. 记忆


9. 蜘蛛侠


10. 珠隔


11-16.“随隙”系列家具


17-18.“幽”台灯

在接受《VOGUE》杂志的访问时,高一强进一步解释说,设计是设计者通过感觉和形象的组合,对信息接受者的大脑进行的一种信息再构筑过程。是设计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干预、组合印象生成的过程。就是说,人的大脑对信息的储存是有限的,在接受外界信息或刺激的时候,会本能地用大脑中已有的记忆对新信息进行比对、认证、接受。这种接受信息的过程其实是下意识的,把潜在于下意识领域的种种可能性融入设计作品,将各种信息进行组合,有条不紊地建筑一个信息的集合体,然后还给大家,让大家能够分门别类地进行信息接收,这就是一个好的设计。
近年来,使高一强获得公众广泛关注并为他赢得了“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的设计,就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例如,KROS多功能组合家具的设计概念来自于儿童时代的智力积木玩具。可以任意组合、插接,可作为具有储藏功能的小型餐桌。分散成独立单元的时候,又可独立成为坐具。还可以组成茶几、储藏柜等。可立于地面,也可以安装在墙面上。(图1)另一款获奖作品凹凸椅,是从中国汉字的概念中衍生出来的,利用了中国汉字象形、会意的造字原理。凹凸椅通过两个模块可任意组合成多种坐具,也可组成展示柜、储藏柜等。可用模块组合成各种造型的座椅,也可以作为屏风、花架,组成系列休闲家具。(图6-7)在这些模块化的、多用途的设计中,“部件就是产品”。
高一强坦言,这些设计都是在做Affordance的实验。另如马尔蒂椅、ING 椅等,这些家具都尝试着运用生态心理学中“信息供给”的理论。这些家具几乎不需要任何设计说明和拼装方法的介绍,它们都是不言自明的。就像深泽直人给无印良品设计的CD 机,极简的外形,使人看到就会想起排风扇,从而马上就意识到绳子是要拉的,主机部分是会转的,这就是简单的信息供给。设计中如果可以很好地运用信息供给,就会大大缩短消费者和设计师之间的距离。好的设计有心理暗示在里面,设计本身就可以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每个人都会从内心深处创造视觉象征。设计其实是满足欲望需求升级的产物,使用者使用产品的过程是复杂而丰富的心理过程,绝非只是考虑价格、质量、服务、外观等,使用者会通过经验、习惯、文化背景和情绪等特点,对家具产品形成综合的判断和解释,在大脑中对该产品可感知到的功能和使用场景进行模拟解释。所以,很多设计灵感是来自生活,来自最本质的心理活动的。他认为,好的设计最终传递的不仅仅是功能性,也不仅仅是美。好的设计能触动心灵,让生活更美好。能够设计出充满生活情趣的家具,这样的设计师一定是对生活有着细致体会、深刻理解和无限热爱的。出生于冰城哈尔滨的高一强既有北方汉子的粗犷豪迈,又不乏细腻入微的设计巧思。他的设计总是能够通过令人亲切的元素勾起人们关于童年的、逝去的过往的回忆,从而引发对当下生活的思考。用高一强的话说,好的设计一定是能唤醒人的某些记忆或者思想的。设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到能够唤起人们产生心灵共鸣的切入点。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去找到点石成金的突破口。高一强这些年的设计探索,实际上都是在做一件事:寻找这个突破口。

日用之道
在准备采访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高一强,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会玩儿的设计师。还有一点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些报道都出现在2010 年以前。那么最近几年,高一强在忙些什么?接下来的访问帮助我们找到了答案。
如果说,2010 年前高一强的家具设计呈现的是亮丽、多彩和活跃的面貌,那么他近年的设计更多地展现出一种简约、恬淡和平实的气质。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用高一强的话说,以前是在直白地实现Affordance,现在他正在逐渐接近设计的理想境界:那就是探索“日用之道”的生活哲学。
高一强把“日用之道”具体阐释为:从生活经历、经验、生活器物中寻找经过长期运用而得到反复验证的知识体系。在以生活为范本,以“实用”为前提的设计中,关注和研究人与物品之间的学问和故事,对物品、工艺、材料等进行深入研究,从我们生活中以及传统的文化中挖掘良品,并且将之与现代设计与商业结合,通过设计师系统化的设计观察和研究,找到针对生活问题的日用之道。“日用之道”是行为之道,也是基于使用行为而产生的抚慰和唤醒人的感受的生活之道。
在题为《中国设计再定义》的问卷中,高一强这样写道:中国现代设计的经验与体系基本是在西方设计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在闭关多年、又长期摒弃私人企业及个人主义之后,中国设计需要一些时间来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根基。中国设计需要以研究生活方式与传统工艺材料为基础,有研究性地延续传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们如何生活、事物如何运转的系统,设计出新的生活方式。中国设计更多的是要去吸收事物的思想与哲理,从而完成自身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从设计师的角度,应该更多地发现中国自身的“原点和原型”潜在的可能性。设计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中国这样独特的文化环境里工作,关注中国的“原点和原型”,真正从材料研究和结构研究入手,才会有创新和突破。
为了实现这样的突破,近年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高一强,选择了以一种更为沉寂的方式磨练自己的设计智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他逐渐意识到:真正优秀的设计,一定是通过内在精神气质的传递而不是奢华的外表来打动人心的。物是为人所用,为人服务的,无论一件衣服,还是一把椅子,设计的目的都在于突出和体现人的品位和气质。通过器物的设计,传递出精神的思考,这样的设计才能历久而弥新。
2014 年初,高一强发起了名为“日用之道”的微信平台,希望与大家分享关于一道菜、一个碗、一双筷子、一个盒子、一个店、一台车、一条街、一个品牌、一张椅子、一件家具、一个住宅、一座城市等等的个人意见,旨在唤起更多人对衣食住行中最朴素却最真实的日常用品设计的关注和投入。通过日用之道的研究,他试图描绘出人的生活中的物的轮廓,给使用者留下更多的心灵畅想空间。他试图描绘自然而然的生活体悟,并让人们以此为依据,将生活中物的轮廓按自己内心的愿望逐渐清晰呈现出来。从而消除让产品扮演身份识别和身份划分的角色,还原设计的本来面目——设计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它关乎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与物的关系问题。
高一强对日用之道的研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和生活方式的继承和发扬。他希望以优雅纯粹的东方式感性,模糊设计的界限,微妙地处理和修整适合东方现代设计的审美方式。用心设计出好的产品,让人们怀着温暖的心情使用。用最朴素的方式演绎平凡而欢愉的品质生活,设计出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日常生活器物。
高一强说,时间终将会将产品表面的修饰逐渐褪去,在无多余形式添加的质朴生活方式里,更能让人们在花花世界里,在舟车劳顿之后,审视内心。当人们真正找到自己发自内心的需要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喜欢那些朴实、诚实、简单、实用的东西。因为当我们足够自信的时候,再也不需要利用品牌来提升自己的所谓的身份,这时候,没有态度的态度变成了一种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不去追求最新最潮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转向设计最本质的内涵,高一强正在用这种方式践行一位设计师的理想。


生活哲学
高一强的“日用之道”不仅是生活的理想,也是切实的设计指向。他用近一年的时间设计了一组名为“随隙”的家具,通过对中国传统家具精髓的深入挖掘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刻体认,传递出现代的中国味道。
在这组家具的设计说明上,高一强这样阐释自己的初衷:“如水随隙,如风随隙,如香随隙,如影随隙……‘隙’,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隙’无形,一如每个精神和情感瞬间;‘隙’有形,例如我们购入的衣食住行的各种器物。‘随隙’推崇一种淡然、随性的生活态度:是从容、自然、自信;是不虚妄、不骄纵、不盲从。‘随隙’系列家具是传统的孔明锁组合方式的演绎和延展。它摒弃一切多余的装饰,只利用一个关键的结构件,不用钉子和螺丝,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通过调整这个结构件的延展长度及宽度,以模块化的方式构筑出不同使用功能的家具产品。”(图11-16)
这组家具从中国建筑元素中得到灵感,采用榉木和核桃木为原料,可以完全拆装,自由组合。高一强给它们取了颇具诗意的名字:“随隙而居”,并期望将其系列化,茶是“如香随隙”,水是“如水随隙”,衣服是“如风随隙”。
他想通过这个系列的设计,传递出一种生活美学和生活哲学的态度。他把目标客户定位为“不需要依靠品牌来划分和抬高自己社会地位的人,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人”。这组家具体现出的“无饰之美”,承传了中国传统家具不事雕琢的本质,同时可随意组合的方式、简单的构造、平实的价格,又使它们更贴近普罗大众。高一强推崇德国的简约设计大师拉姆斯•迪特尔和中国的石振宇老师,他们都是对设计本质进行扎实研究的典范。
家具与语义的标准与文化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师需要利用传统设计的精华,满足人们内心的归属感。在反映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创造出现代形象。以传统形式为出发点,对传统设计进行再提炼,对现代生活的内涵进行再创造,是高一强目前关注的。二十多年的设计探索,使高一强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仿佛是一件非常耀眼的漆器,每个时代的文化精髓、思想精髓、艺术精髓,都像一层层的大漆,它们共同积淀成今天的美。要深入了解它,必须把它剖开,做基础、深入的研究。单独取出其中的任何一层,都不是完整的中国味道。
在2013 年设计的名为“幽”的压感控制台灯中,高一强采用鹅卵石作为增加照明强度的工具,其构思之精妙不仅在于设计方式的创新,更在于对中国传统的待客习惯和心理活动的揣摩。高一强解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遇到知己时,秉烛夜谈,常拨亮灯芯,以求道同。很多形式化的行为语言,比如为挽留客人而起身斟茶,根据心情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往往是通过行为语言来完成对自身和别人的心理暗示。UTOUCH 灯的灵感来源于此。通过鹅卵石的数量和重量,利用压感开关来控制调节灯光的亮度,与使用者产生互动。通过第一个鹅卵石开启灯光,每放一个鹅卵石,灯光就会增强一点,鹅卵石愈多,灯光越亮。(图17-18)中国人挽留知心好友的方式,往往不是语言,而是行动,拨烛添茶等细微的动作,传递的是内心的欢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特征的体现。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才是最为可贵的。高一强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传递出质朴天然、淡然随性的生活态度,从而使人们在浮躁喧嚣的尘世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本真的归属。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设计,带给人的,除了功能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
高一强认为,器物具有记录生活事件的发生和经过的功能,因此器物具备了生活的情感价值。在欣赏和购买器物的同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器物验证自我的想法、思路并启发自己在生活上的感悟和创意。经过长期使用而有岁月痕迹的物品,因为保留着旧的记忆和生活味道,并且因为人、事件和时间所赋予的意义,得以构建出恒久动人的生活美感。通过这种生活美感的再设计,可以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视角和想象,去构建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象,并且能感受到器物的特质,以及它所传达出的设计师对生活态度的诠释,让器物呈现出自己喜欢的氛围,甚至对自身产生使用意义和用途。人们通过器物的组合及使用方法去创造自己心灵的世界,从而产生共鸣的美。器物可以吸引人,常常是因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联系而导致的。无论是设计师、生产者、销售人员还是购买者,在寻找、期待、相识、相知的过程里,彼此互动产生联系,成为对器物集体记忆的总和。寻找集体记忆中的影像、形态乃至思维习惯的总和,并将其运用到设计之中,是“日用之道”解决的问题。
高一强强调,好设计应该让人们乐于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去体验它,并从中获得饱满而持久的快乐。它绝不是短暂存在的新奇,人们需要时间去认识它的优良。经历物质匮乏的年代之后,中国正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关注如何靠物质来丰富生活,而应该更加关注生活方式本身。他引用原研哉在无印良品艺术指导工作中的一段话作为说明:完全放纵自己的欲望,想要什么就由着性子去享用什么,这种事实上不可能持续的消费形式,实际上是不可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在消费能力上不存在问题了,但努力培养人们开始去拥有一双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东西的眼睛,通过有节制消费,在理智地挑选适合自己生活的东西的过程中,体味生活过程的丰富性和充实感,是值得努力提倡的价值观。希望这个价值观像指南针一样,永远指向生活中“基本”和“平实”的方位。将“平实好用”的生活良品,送到大家的手中。这也是高一强的设计理想。
对于中国家具设计的现状,高一强指出,当前很多设计师在做形式怪异的家具雕塑,很难量产,这些家具无法充分满足生理和心理的要求,这是违背家具的本质的。在国外,这是难以理解的。问题在于:第一,很多设计师盲目地在看欧洲、仿欧洲,甚至以欧洲作为自己的标准。第二,很多设计师不去考虑量产和生产工艺,这些设计无法被大众所用。好的设计一定是适用的、好用的,并且能促进各个生产和销售环节。很多家具厂也想跟设计师合作,但很多设计师做惯了家具雕塑以后,不懂工艺,产品无法生产。因此造成家具生产商先在欧洲抄样子,再生产出给中国人用的家具。国内的生产厂商不会静下心来研究国内的家居环境的需要,这些都是基础研究缺失造成的。高一强正在做的工作就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除了家具的系列设计,高一强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蓝图。他计划通过“设计立县”合作项目进一步推进“日用之道”的研究。这项计划受日本的影响,旨在通过对中国乡村的特色资源的研究,利用设计,协助、扶植当地的经济发展。他想邀请一批专家真正研究中国的生活用品和生活哲学,然后开枝散叶,与各个区县合作,进行具体的设计开发。他列举2010年美国MC 新材料图书馆获奖的产品:利用快生菌类快速成型替代现在使用的苯板,说明这样的方法其实可以在中国的很多地区推广。高一强今年还计划与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合作,策划名为“构木为家”的展览,把家具与文化、文字、戏曲、礼仪等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他坚定地说,只有把这些实际的工作做细做深,才能真正实现中国设计的意义。

结语
回首二十多年来作为产品设计师的心路历程,对设计本质的不懈追求使高一强始终坚守着最初的梦想,他深信优秀的设计一定能够引导积极的生活方式。“日用之道”是设计的智慧,也是生活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