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城市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实践——访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设计师胡洁先生

  • Update:2010-03-26
  • 朱亮 赵华

 

      

       胡洁在工作室里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知道胡洁,是因为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我们的“绿色之辨”专题策划确定之初,即想到这位备受瞩目的2008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主设计师。
  占地680公顷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成后,全园绿地面积45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67%,种植树木53万余株,年产氧量5208吨,吸收二氧化碳32吨,年树木滞尘4731吨,被人们称为“北京绿肺”。其全面应用了先进的生态科技技术,做到了生态保护与生态功能恢复,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以自然为基础,以人为核心,在北京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园林。奥运会结束至今,人们仍在享受着这可持续的绿色生态花园,并且受到广泛的好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也在国际国内屡次得到大奖。
  在胡洁繁忙的工作中,我们终于找到了采访的时间。但在采访开始,当我们提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胡洁的第一句话却是“那已经是我们的过去式了”。对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他不愿再多谈设计的过程和细节,因为,奥运会前后,太多的媒体已经从各种角度做过太多的采访,他认为实在是没有更多“新鲜”可谈;对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也不愿多谈。在有限的采访时间里,胡洁谈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继承和发展的“山水城市”设计理念、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误区,以及设计师与城市规划和管理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我们从各种报刊关于胡洁的报道中简单整理出他的一个学习和工作经历,或许对后文中胡洁的设计观念的理解有所帮助:

  ——1960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爷爷曾主持设计了成渝铁路的建造,父亲为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和建筑历史专业教授,母亲为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副教授;
  ——从小喜欢绘画,就读于清华附中时,师从美术教师吴承露先生,打下良好的绘画基础;
大学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师从知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孙筱祥教授;
  ——1988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风景园林学硕士,毕业后在伊利诺大学从事了4年校园景观规划工作;
     ——1995年,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进入美国著名的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担任景观设计师;
     ——2002年SASAKI公司提交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荣获第一名,之后SASAKI公司推出该项目,胡洁回到祖国,在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组织团队,继续进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
  ——现为北京清华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奥林匹克公园—远望仰山山形

胡洁设计中的“山水城市”
  在中外的教育背景下,胡洁接受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教育,又接受了美国宏观生态学、区域土地利用与规划、河流流域生态规划等学科的观念和知识。在学习中,胡洁看到了由于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在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园林注重感性认知,强调诗情画意,追求美感基础上的意境;而西方人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园林规划,完全不同于中华诗情画意的文化背景,他们的园林规划分析的是土层的厚度、土质和湿度的状况;对于城市用地,还要分析其周边建设和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交通、工业、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因素,是用科学和数据说话,完全不同于当作文化艺术来做的中国园林。随着视野的开阔,胡洁开始尝试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设计既有现代感又有中国风情。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的进程突飞猛进,但狭义的规划理念、片面考虑局部建设的开发观念,违背了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发展,也造成了当今城市一系列让人追悔莫及的城市规划与景观建设现状:城市与自然割裂;地域化消失,千城一面;缺少亲近人的步行空间;大量工业化的遗迹产生了城市废地;城市污染严重,没有自己健康的生态圈。
  在这样的现状下,许多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又开始重新探索钱学森早年提出的“山水城市”理念,胡洁便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之一。钱学森自1958年3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一文,直到晚年,他始终关注中国的城市建设。胡洁说,钱先生把中国未来的城市描绘为“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他期待的城市应该有足够的森林绿地、足够的江河湖面、足够的自然生态;还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宜居环境。1984年11月21日,钱学森在给《新建筑》编辑部的信中提出了建构“园林城市”的问题,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在给吴良镛的信中,明确提出“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1992年10月,钱学森在给建筑学家顾孟潮的信中,再次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中国要建山水城市的迫切愿望。钱学森对城市发展的关注,正是基于他强调整体的大科学观,胡洁认为其“很有中国特色,是在中国古老哲学基础上的一个研究方法和实践方法。”
  胡洁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山水对于中国文人艺术的形成至关重要,他们创造了山水画、山水诗以及山水园林,虽然没有从理论上形成山水城市的概念,但是中国的建城与造园有悠久的风水理念,其实正是通过察看天文地理,山水环境、植被环境、水文环境等等因素来决定建筑选址的“凶”与“吉”,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理念。山水城市的设计思路,“就像是一个中西医的结合,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做一些整体调理城市阴阳平衡的事情。”从某种角度讲同样极具中国特色。
  胡洁的山水城市设计实践,还得益于他在北京林业大学读书时的老师孙筱祥教授。孙筱祥教授把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创作理论总结为“生境”、“画境”、“意境”三个境界,即是在自然、形象、心灵之上的三种审美体验。从城市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理解,“‘生境’要符合生态要求、各种生态环境因子要各得其所,使人们具有良好的城市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的聚居环境。‘画境’要解决城市的视觉美,要用艺术家的审美品位、绘画的构图营造城市,为人们提供一个如画的城市空间;‘意境’重在打造城市的精神文明,充分尊重历史和当地文化、体现中国特色,增加城市的凝聚力,提升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形成城市独特的、浪漫的理想环境。”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完成之后,胡洁和他的团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又相继完成了铁岭凡河新城和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景观设计。
  胡洁的团队完成的三个项目均为市政建设的大型项目,建设内容和要突出的重点各不相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投资很大;铁岭凡河新城投资有限,但本身具有湿地的生态特征;唐山的设计对象是一个煤矿塌陷区,久已形成的大面积的垃圾场,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设计要求。在同样的理念下,胡洁对它们的规划设计实现了同样的“山水园林”的建设理想。
  如今经过实践,山水园林的做法对城市环境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成后,通过测试,它的平均温度要比市区低4°,这是一个很直接的效果。对于现在提到的“低碳城市”概念,这种在城市里面做绿化,尤其是以大量乔木种植为主的“城市森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汇”。如果城市有一个排碳指标的话,这种吸收实际上就给城市的工业提供了一个排碳空间,因为它减少了总碳量,工业生产在指标范围内就可以多排一点。就发展中国家来说,限制排碳量,就等于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而森林和城市公园正是为城市的碳排量做了巨大贡献的,给经济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发展空间和发展余地。另一方面,“山水城市”对于激发城市的发展活力,起着一个先锋的作用,胡洁说:“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到国家政策上的大力的支持,但是实际上已经受到开发商和政府领导的重视。就国家的建设来讲是有意义的。”
     

                   奥林匹克公园总平面图                                                                                         从空中俯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
   “通往自然的轴线”是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的主题。中轴线是北京城的灵魂,在这条轴线上,至今仍保留着永定门、天安门、紫禁城、景山、钟鼓楼等著名的建筑和景观。奥林匹克公园选址在这条中轴线的北端,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
  胡洁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定位于“传统的自然式中国山水园林”,旨在让人们沿着中轴线从南往北,在经历过中国古典建筑的气势恢宏和奥运场馆等现代设计的视觉惊艳后,进入到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卷之中,人类的壮举与拼搏在这里都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山与水的组合是森林公园的主体思路,山水组合定位为“山环水抱、起伏连绵、负阴抱阳、左急右缓,左峰层峦逶迤、右翼余脉蜿蜒”的模式,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山形水系。
  同时,作为现代设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同样成为展示中国环保理念的平台。它采用了中水净化、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建筑等多项生态技术。仅水资源的利用就有中水净化、雨水收集、污水利用、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5种环保技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补水水源为经过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再生水,因为再生水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偏高,在园内特别设计一处生态净水系统——生态湿地,在这一大区域种植有净水体功能的水生植物与湿地植物,营造出特殊的湿地景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胡洁和他的团队对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结合使用。在细节的处理上还体现了对动物的关爱:公园内建有中国第一座城市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和中国第一座雨燕塔。在北京,这一大块绿地在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滞尘降噪、涵养水源、提高空气氧气和负氧离子含量方面都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奥林匹克公园—奥海                                                                   奥林匹克公园—表流湿地                                                        奥林匹克公园—潜流湿地

         

        

         奥林匹克公园中的滨水植物群落                                                奥林匹克公园湿地中的鸟类                                                   南主入口的露天剧场

铁岭凡河新城——用园林的手法营造城市
  铁岭凡河新城的建设目标是“富有特色的北方山水城市”。胡洁在设计中,充分重视穿行在新城中的凡河,利用200余种候鸟迁徙中间站的莲花湖湿地;同时,将东部凡河的发源地山区作为城市的借景。采用封山、治河、引水、保湖等生态治理措施,实现了“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的铁岭新城格局。具体做法是:治理凡河,将河水通过人工挖掘的渠道(“天水河”)引入到北面的莲花湖湿地,作为湿地的补给水源;在凡河、天水河河东侧的高速公路两侧建绿化隔离带,在这两水一路的履带的南侧焦点处挖湖(“如意湖”),在东部莲花湖周围利用南部挖湖的土方围湖堆山(“凤冠山”),作为新城中轴线上的一个北高点。这样,在新城的山水格局中既有自然山水“凡河”、“莲花湖”、“东部山区”,同时又有人工山水“天水河”、“如意湖”、“凤冠山”,人工山水起到了对自然山水稍补人事之工的作用。

 

   

 铁岭凡河新城—俯瞰天水河                                                                                         铁岭凡河新城—如意湖区全景

         

 铁岭凡河新城—莲花湖湿地                                                                                            铁岭凡河新城—莲花湖湿地

唐山南湖生态城——从废墟中生长出来的山水城市
 
 唐山南湖地区是采煤塌陷废弃地和城市垃圾堆放场,并且由于采煤的积蓄,仍在不断的沉降。对其的设计思想,胡洁贯穿着“因地制宜”、“道法自然”的原则。在设计之前,通过生态适宜性评价,科学评估土地开发的生态适应性,以期城市开发建设与生态过程相融合。

        俯瞰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
   

       在实施中,将唐胥路以北的稳沉区进行城市建设,满足居住、办公等多种功能;南部仍在不断沉陷的区域采用了“动态设计”的手法,主要依赖自然生态,实施以植物造景为主,避免大的硬质景观和大型建筑建设,同时注重保留场地上的原有植物,充分发挥原生植物改造城市环境的作用。另外,还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改造了陡河、青龙河,行程50公里的环城水系,打造融群众娱乐、休闲、健身和生态绿化为一体的滨水绿色长廊。
  项目建设完成后,昔日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的唐山“龙须沟”已是一片鸟语花香,绿波荡漾。

     

  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原来的垃圾山                                            繁花似锦的垃圾山                                                                          唐山南湖湖区中保留的树岛

   

 唐山南湖生态城中的芦荻秋声景区                                         唐山南湖生态城中的游览木栈道                                                唐山南湖生态城中的湿地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胡洁完成的这三个项目在国内外都获得过颇高的奖励,对城市建设行业也做出了有启迪性的贡献。面对现代城市建设,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国外面临的问题,国外的设计业也有整体设计的提法,但是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因为行业分割所遇到的政策、经济等问题,以及行业部门之间管理的问题都很难统一实现。但是,胡洁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我们国内的优势环境,使这种整体规划有机会得以实现,原因在于我们管理层权力使用的高度统一,胡洁说“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可以把规划设计中的各种问题结合在一起统一考虑。如果一个有好的理念的规划师和一个具有同样理念的市长做成最佳搭配的话,就有可能做成‘山水城市’,我们从奥林匹克公园到铁岭,再到到唐山,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实现的。”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伪绿色”
   因为我们本期专题的“绿色之辨”旨在通过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的探讨,揭示绿色设计之“伪”,因此,在采访中,我们也向胡洁提出这个问题。正如其他设计行业一样,胡洁也在自己长期的设计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伪”绿色的存在及其带来的教训。也同时,面对绿色之“伪”,设计师也不得不面对,并且成为其实施者。
  首先,在城市景观的建造中。常常需要增加种植大树,这种大树需要在苗圃中生长10年以上才能符合城市公园的要求。但这种苗圃中的大树显然跟不上今天我们快速的城市建设,于是常常会对周围山区的大树进行移植。但山区环境生长的树苗未必适合城市环境,移植后死亡率很高,对山区生态的破坏也很大,山区生态很难得到弥补。
  第二个常见的问题是河道的硬化。为了满足城市形象的需要,在河流上连续做挡水坝,同时为了保水,河岸河底全部硬化,地下水系统遭到破坏,这是胡洁在接到的项目里面经常遇到的要求。尤其是在干旱地区,蒸发量非常大,做这样的景观,是一种浪费,虽然这样的设计是应该回避的,但是往往这样保留若干平方公里水面的要求是总规中就确定好了的,很难再改变。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城市规划的简单化。对于现在城市规划的守则胡洁认为是把很多事情简单化了。他经常遇到的景观项目是在做了城市的总体规划之后,在经过“总规”之后的蓝图上做景观。但是这种“总规”往往是一种简单化的守则或章程。比如说城市街区或者是道路网,不管自然景观上的所有景物,路网铺上去,意味着原来非常优美的自然山水全部要推掉,然后再重新建造人工景观,这就跟胡洁倡导的“山水城市”观念完全背道而驰,胡洁说“这其实是我们千城一面的病根儿,对自然山水没有尊重。我们做过几个方案,都是要对总规进行改动。这些规划都是经过批准的,都盖了政府的红章,我们很痛心。”但是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始终是第三个步骤:首先是总体规划,然后是做建筑,最后剩下的空地才会做风景园林。如果在前期规划中风景园林的设计能够介入的话,城市规划按照山水城市的理念来打造,通过“因地制宜”“道法自然”,保留自然山水的美景和生态的活力,然后将就着自然山水来布局城市,这才是理想的做法。但是胡洁说“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难实现的,因为这样就会做很多不‘规范’的事情,比如,规划要求间隔100米就的有条路,如果中间有座小山,你要避开就变成200米了,审查部门就会说不符合规范了,我们就得需要通过激烈的争论,来说服领导、说服规划部门、说服评审专家来进行调整,但是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按章办事来走程序是最简单的方式,最安全的方式,最没有风险的方式,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现状,你没有理由改规范,要改的话就得从规划的法则和基本章程去调,这是最大的调动,这样就会让很多人又觉得会无章可循。要突破这一点,风景园林师和规划师在初期就得联手,说服主管领导,这样才会做成“道法自然”的山水城市。这种机会实际是可遇不可求的。”让胡洁感到幸运的是他们遇到过的几个项目,从规划时就能介入,而且改了总规,改了路网,重要的是得到了相关领导的支持。

符合中国观念的可持续设计
  “符合中国观念的可持续设计”其实是胡洁设计理念的最终归宿,胡洁的“可持续”依靠的是原生态的保护和利用,他说:“设计里要体现地域特色,结合项目功能的需要,城市的空间布局及地域环境尽量保持原有的视觉特色。生态方面使用当地的适宜的植物,保持原来的自然资源的风貌,同时要考虑到视觉效果的延续性,原来的色彩、原来的色调、原来习惯的环境的延续性。”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社会文化和人的心理的精神状态同样要有一个提升。这种“提升”也正是胡洁希望通过他的设计作品得以实现的。
  延续原来的文化习性、调理城市的整体系统,这就是胡洁——一位“山水城市”实践者——的设计指向。
  希望回归自然的城市,未来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