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 郭培:为明星设计

  • WESSIELING

  • 寻自己的根 说东方的故事

    十九世纪初被引进泰国的布袋莲一度造成生态浩劫,但如今布袋莲却反过来以自然风带领泰国登上世界级设计的舞台,并多次夺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大奖,翻身成为“Yothaka”(泰文“天堂里的植物”),命运的反转要归功于现年六十一岁的泰国家具教父素旺(Suwam) 。

  • “发明怪杰”迪安·卡门

  • 阿尔伯·艾尔巴茨:不要完美的假象

  • 雕刻光线——纳特罗普的剪纸壁挂艺术

  • 世界上最美餐厅的设计师——帕特里克·茹安

    帕特里克·茹安(Patrick Jouin)1976年出生于Nantes,是同代设计师中的佼佼者,由于其在城市环境设计方面的杰出表现而深受巴黎人爱戴。帕特里克·茹安的作品被Design&Designer誉为世界上最美餐厅的设计师,而其为拉斯维加斯所设计的餐厅Mix更荣获旅游设计奖中2006年最佳餐厅设计的大奖。

  • 来自机械设计师的“穿着雕塑”——斯特凡诺·布雷萨尼(Stefano Bressani)

    具有鲜明的后现代风格的拼贴视觉风格,更强调部分与整体之间或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差异性,可将看似平凡的图像从原来的语境中抽离出来,拼贴在一个新的语境中,重构出新的意义,还会带来画面空间的消失及错配,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斯特凡诺·布雷萨尼(Stefano Bressani)细腻、严谨的布料拼贴风格——用布料、针线来拼贴和解读当代文化。这些作品被誉为“穿着雕塑”,无论是形式,还是立意,都与50年前兴起的纽约波普艺术高度相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回应。——引自《装饰》杂志2010年第六期

  • 光与影的交织,心与梦的飞翔——托德·布歇尔剪影设计

  • 变脸的北京馆——杨毅斌

  • 建筑女魔头——扎哈·哈迪德

  • 依道而循,随心而至 ——乔恩·伯格曼涂鸦插图设计

  • 用心设计,让服装说话——马可

  • 发现内空间——斯蒂文·温伯格在20世纪晚期的玻璃艺术创作

  • “身体·空间”跨界设计——弗兰克·奥沙利文访谈

    弗兰克·奥沙利文(Frank O'Sullivan)是英国布莱顿大学室内设计硕士教育的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设计交叉学科的研究。他早年在伦敦中心工艺学院、伦敦南岸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从事建筑设计实践。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而探索室内设计研究,尝试室内设计与其它设计学科的交叉互融。2009年,奥沙利文来清华美院作访问学者,与臧迎春老师合作主持“身体空间工作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 交互设计还是工业设计——苹果公司设计师弗雷迪·安祖尔斯访谈

    弗雷迪·安祖尔斯(Freddy Anzures)现在是苹果人机界面小组的设计师,参加过iPhone的设计,接受过各大媒体的采访。2009年10月中旬,弗雷迪应邀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2009年北京交互设计国际会议,本刊借机对他作了一个访谈。他从卡耐基梅隆大学毕业,在匡威实习,在青蛙设计工作,目前又到了苹果公司,弗雷迪非常活跃,不断地探索新领域。从他机智的对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交互设计以及设计本身的理解。

  • 城市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实践——访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设计师胡洁先生

  • 简约、温暖、执着——“芳芳服饰”设计总监李小燕

    2009年11月9日,“芳芳”品牌设计总监李小燕女士摘得了第13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芳芳”李小燕因为她的纯棉设计早已名声斐然。12月17日,李小燕做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当岐教授和李小燕进行了一次深入、友好的对话。对话从李小燕与服装设计的机缘开始,揭开了设计师获得成功的背后故事。

  • 在平面设计中熔铸国家形象——陈汉民访谈

    陈汉民先生作为中国现代设计史的见证人与参与者之一,他的艺术设计历程也恰恰代表着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过程。他的设计涵盖了标志、招贴、徽章等平面设计领域,从不同角度体现着国家形象。在本次针对“国家形象”的专访中,陈汉民先生剖析了国家形象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演化以及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形象的表现形式,指出了平面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他提到国家形象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真、善、美的原则,文化方面不能盲目和世界接轨,以及信息时代模仿与民族化的问题。他从教学的角度剖析了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在重视基础、传统、生活等值得我们今天吸收借鉴的方面,这是设计人员从心设计、为中国而设计的源泉。爱国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是他始终强调的,从心底而来的设计最能体现国家形象,并提出设计是文化的观点以及设计人员在设计方面体现国家形象的责任。

  • 为国家而设计——访“十大建筑”亲历者常沙娜先生

    编者按:1958年上半年,在国务院的部署下,首都北京开始建造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批“十大建筑”,以此作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献礼。新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响应国务院的号召,组织了当时全院仅有的几十名师生,在雷圭元先生的带领下,由奚小彭先生为主要设计负责人,开始了与十大建筑相关的各项设计工作。当时的常沙娜被分配在人民大会堂的设计组,同时还在民族文化宫参与了大门的装饰设计。她也是在这个设计组干到最后完成阶段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天顶花饰、彩画和门楣的装饰设计,以及外墙的琉璃花板和须弥座的花雕装饰工作。就此次“国家形象”专题的机会,我们再一次采访了常沙娜先生。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常沙娜先生,她在经过了近半年的化疗之后,在这个依然炎热的夏末,仍精神矍铄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以下文字整理自常沙娜先生的口述。

  • 访建国瓷亲历者金宝升先生

    编者按:从1949年到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对民族文化遗产十分重视,进行了一系列挖掘、恢复和发展工 作。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提出建议:“中国是瓷器之国,新中国成立后,就应鲜明地表现新中 国的岁月,应该把历史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创制新中国的国家用瓷与国家礼品瓷。”他的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同。政务 院总理周恩来作了亲笔批示,建国瓷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对曾亲身经历建国 瓷的设计、制作的金宝升先生进行了采访,通过他的叙述,我们对建国瓷的产生过程又多了一些真切的记忆和细微的亲切感。

  • “最美的书”与书籍设计的标准

    余秉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籍设计和平面设计家,1962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主任,作品曾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最美的书”等诸多国内外奖项,1989年他因在书籍艺术教学、设计和理论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莱比锡市政府颁发的“谷登堡”奖,他作为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国际评审委员会中国评委为中国“最美的书”走向国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日,本刊就“最美的书”的评选等与中国书籍设计发展相关的论题采访了余秉楠先生。

  • 肖勇

    编者按 北京奥运会既是中国向世界全面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成果的契机,也是中国设计向世界展现风采的重要舞台。作为亚洲第三个成功获得奥运主办权的国家,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于日韩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奥运会和奥运设计对一个国家整体形象的提升具有不可比拟的意义。2008年3月,随着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金镶玉”方案的公布,这一被官网称为“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的设计引起社会各界的瞩目。6月6日,带着对奖牌设计背后故事的关注,本刊记者走访了奖牌设计的主创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肖勇先生。

  • 石振宇

    编者按:石振宇先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期致力于工业产品设计的研究与开发。近年他主导设计的CD唱机以及黑胶唱机的唱臂使国产品牌欧博音响成为欧美市场上小有名气的亚洲品牌,为国产Hi–Fi音响走向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石振宇先生在本土产品设计的研究开发以及技术应用方面有较深的体会,5月下旬本刊在北京798石振宇工作室采访了他。

  • 梁子

85 条纪录 第 3/3 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