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对“状元巡游”明式拔步床的研究

  • Update:2012-02-26
  • 傅江,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张茫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2012年第1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本文以苏州中国宝床博物馆的藏品“状元巡游”明式拔步床为例,从功能、结构、特点以及装饰手法等方面对拔步床进行了细致详尽的描述与分析。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床上度过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床有这样的描述:“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地,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此。”[1] 由此可见床作为家具中的大件在人类生活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床作为卧具是家具中的大件,而拔步床则是所有床的类型中体型最大,功能最复杂的一种。所以几乎所有其他中国古典家具类型的制作工艺、装饰方法和文化含量,在拔步床上都能得到体现。拔步床也称八步床或踏步床,意为要迈上几步才到达真正用来休息的床榻。拔步床产生于明代晚期,其前身是架子床,得名于带有可挂帷帐的架子。架子床产生于晋朝,在明朝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卧具。这种床在《鲁班经匠家镜》中被称为“藤床”。其做法是床面四周攒边装围板,床下施四足,床面穿藤屉,四角立柱(有的在床门两侧另加两柱,形成门围子),柱顶加盖,俗称“承尘”,盖顶四周一般装有楣板和倒挂牙子,在外面围以幔帐,增加了床的隐私性[2]。至今在中国江浙一带很多老百姓家中还在使用。形制更大,床下有“地平”,窗前设“浅廊”,宛如一间小屋的叫“拔步床”[3]。从外形看似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封闭式的木制平台上,平台通常长出架子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围栏,有的还在两边安上小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窄长的小空间,颇有大木作的梁架结构形式特点,成为屋中屋,室中室。浅廊内两侧可以按使用者需求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如带镜子的小化妆桌、凳子、衣箱衣架、灯盏、脸盆架,甚至便桶,床帐放下后形成一个小的寝卧空间,更衣、洗漱、如厕都可在这个小屋子里完成。

    笔者有幸参观了位于苏州水乡同里的中国宝床博物馆,这里展出了馆长赵祖武先生收藏的八十八张古床,这些古床都是赵先生多年来从江浙一带收集的,其中拔步床二十张。明朝“状元巡游”拔步床便是其中的一张。

( 1) 这张“状元巡游”拔步床制作于明末,但因年代久远,几经倒手,具体出处不得而知。之所以被称为“状元巡游”拔步床是源于床踏步内上方的描金状元巡游装饰板。此床体高228cm,宽220cm,深223cm,近似一个等边立方体,布局上左右完全对称。(图2此床从结构上可分为床和踏步两部分,踏步在前,床体在后。床体可以理解为一张六柱架子床,带足,直接立于地面,上有承尘,角柱之间上部有装饰楣板,下部矮围栏用小木料拼接成几何装饰图形,这是典型的明式工序,很多其他明朝时期的架子床也常见这样的做法。拔步床入口处设门围,门围底部镶正方形透雕装饰板,两门围间上方镶“状元巡游”木制浮雕。踏步长210cm 80cm 21cm,使用面积为1.68 平方米,立于一个带有四个主足和四个副足的平台之上。上方有顶,顶部高出床承尘5cm,由六柱支撑,在和床体相接处与床共享一根立柱,正面四根柱都带有柱础。侧面上部开窗,用小木条攒接成“卍”字形,正面门围下部为浮雕装饰,上部开窗,也为小木条攒接的图形,颇有透雕的效果。正面门围之间正上方镶有硬木紫檀雕花板。

    整个床体采用榫卯构造来连接各部件,没有用一钉一胶,可完全拆卸并再次组装起来。床顶、踏步的顶和平台的做法为“攒边打槽装板”。做法为四根边框,两根末端出榫,另外两根末端凿眼来组成框架。木框内侧打槽,镶多块用梯形榫拼在一起的平板,正中打穿带以加固。此床床顶由两块架构大小相同的攒边组成,每攒边内镶三快平行薄板材,踏步的顶攒边内镶五快平行薄板材。床框由四根18cm×5cm 的大梁组成,以丁字形接合成围框。床框下面施四足,前足下部凹进,立于地面,上部凸出部分落于踏步平台上。床框之间纵向有五根梁,每根7.5cm×4.5cm,间距31cm,用来支撑床屉,都用丁字榫方式插接并穿透床框,从床正面可以看到梁榫头。很遗憾此床床屉已经遗失。从床侧面看,中间的立柱由踏步和床体共享,它是踏步的后角柱,同时也是床体的前角柱,同床体的后角柱一样高,立于床框的前梁上。柱顶部与床体连接的一半向下凹陷,用来支撑踏步的顶。床顶下四个脚柱间,距顶部15cm 处三面施横梁,内镶装饰板,侧面正中横梁上起板材,用来分割装饰板以及支撑组成床顶的两部分的末端。床栏以攒边的方式形成围框,中间再用小木料拼接成几何装饰图形。踏步前脚柱之间又立两柱,两柱上起与顶部平行的横梁,形成门围。横梁上与顶之间镶三快楣板,由两短柱分隔开。短柱以“格肩榫”[4] 方式固定于横梁内,并从背部嵌入9mm 宽的木钉。两门柱之间形成门围,由上下两块装饰板组成。上面的装饰板中间开窗,周围用小木料以拼接成装饰图形。此围板顶部左右两端出榫,可插入上面的横梁的槽中。围板下部左右两端纵向打方眼,内置活动式小木楔。如想拆下围板只要将小木楔拔出,把围板下部先向外再向下拉出便可。

    下面谈一下拔步床的用料和装饰手法。(1) 选料:中国自古以来就对纹理华美木材十分珍爱。明代大量采用硬木,更是充分利用它的颜色和美丽花纹。一切器物,如自然成纹,总比人工雕饰更耐看。“状元巡游”拔步床床体由榆木制成,榆木属硬质白木,虽不是贵重木材,但天然纹路美观,受普通老百姓所喜爱。床门围间的透雕板和门围装饰板上的部分攒斗使用了紫檀,紫檀属于红木,颜色呈深紫褐色,几乎看不到纹理,质地坚硬,分量很重,而且越旧越硬,颜色越深且发亮。这样两种木材结合使用,一深一浅产生明暗对比,紫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 装饰手法: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通常有雕刻、攒斗、镶嵌、金属构件和髹饰,“状元巡游”拔步床中主要使用了雕刻和攒斗。下文通过对床体的主要部件:状元巡游图、外门围、紫檀透雕板、楣板、内门围和床栏的装饰方法来具体介绍:

        1. 高浮雕描金状元巡游图:“状元巡游”拔步床得名于床踏步之内上方的高浮雕描金状元巡游图,长114cm,宽31cm。这也是此床精彩之处。它并没有被放置在整个床最显眼的位置,而是在床门围上方,也就是说要站在踏步内才能看到巡游图的全景。因踏步内光线较暗,所以整个浮雕突出部分和边框被描成金色。此图带有强烈的插图特色,描述了状元及第后从京城还乡一路巡游的情景。(图3

 

 

        2. 外门围:踏步的门围四块装饰板上运用了浮雕、透雕和攒斗三种装饰方法。下面的两块装饰板做法相似,中间部分为浮雕,周围是攒斗的方式,也就是用纵横直斜的短料以榫卯拼接来组成图案纹饰。短木料用45°接在一起,之间插入紫檀木雕成的四只蝙蝠和卷草纹样,所以颜色较深。中间部分为浮雕板也采用攒边镶板的方式,看上去颇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左边的门围浮雕可见亭台楼阁,山石错落,天空中祥云缭绕,树枝上喜鹊高鸣,地面上羊儿吃草。可惜楼阁的前景损坏。门围上部镶有两块装饰板,这两块装饰板又分上下两部分,左侧上部分是长30cm 8cm 的透雕板,由葫芦、蜻蜓、蝙蝠和石榴等吉祥纹样来装饰。下面为大面积攒斗图案,中间18cm 见方开窗,也镶有紫檀木雕成的四只蝙蝠和卷草纹样。右侧上部分透雕板图案为石榴和卷叶,下面的攒斗图案与左侧饰板的完全相同。

        3. 紫檀透雕板:门围之间正上方为倒挂紫檀透雕板。图案左右对称,几何图形模仿门围的攒斗装饰板图形,形成纵向和横向相连的短框延伸开来的图案,短框之间围绕着葫芦藤,上结50只葫芦,却是用三整块独料雕刻成,以45°榫卯方式拼接成。由于紫檀木质地坚硬,可以雕刻得非常精细微小,比如葫芦藤的某些枝节才有2mm 厚。正中上方为一小块装饰板,为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手法。这里状元的形象又一次出现,但这里他的坐骑不是马,而是麒麟,在这里喻指状元为人中之杰,事业飞黄腾达。小块装饰板下还有双铜钱的形象,葫芦和铜钱都是富裕的象征。

        4. 楣板:再看紫檀透雕板上方的三块楣板。这三块楣板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故事,最左边是“赵氏孤儿”,中间为“周穆王西游”,右边的那块出处不得而知,还待考证。三块楣板都使用了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手法,雕刻风格与状元巡游浮雕图相似,由此推断可能是同出一手。

        5. 内门围:走进踏步会注意到床门围下方的冰纹攒斗装饰,因为它和床体上的装饰风格不太相同,比如中心为圆形图案而不是方形,周围的攒斗是不规则的斜线而非规则的垂直线和横线,圆形中蝙蝠形状也和外门围上的区别很大。床的左右两个门围完全相同,冰纹攒斗上方镶入薄板,以六只蝙蝠和铜钱为图案的浅浮雕装饰。这样的以蝙蝠为图案的浅浮雕装饰在踏步侧边的围板下部也可以找到。踏步侧边的围板上部有两快相同的攒斗装饰板组成,形制与外门围上部装饰板相同,中间开窗,周围装饰有拼成“卍”形图案的攒斗。

        6. 床栏:床围栏下部大面积用2cm宽的小木条拼接成“ ”形图案。上部每隔44cm 便以一只蝙蝠来作装饰,同时来连接上面和中间的两根横梁。

    此床全称为“状元巡游”明式千工拔步床。意味着这样一张体型庞大的床要上千个工日才能完成,可见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如此耗资耗时,只有富裕家庭才能购买得起。通常拔步床有一个浅廊,在清朝还出现了体型更大的三进门拔步床,即带有两个浅廊。进入床门是换鞋和入寝前后更衣的地方,跨进第二进门通常备有浴盆和便桶,有的还放置化妆桌,再迈入第三进门,才是真正意义上可以躺卧的床。放下床帐,更衣、洗漱、化妆都可以在帐内进行。这样的“前堂后室”的布局空间使得床的单体家具成为了室内之小室。在宝床博物馆的藏品中就有这样一张三进门拔步床,其气势庞大,装饰精美,做工复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古代艺术家的造诣、审美情趣、手工技艺和装饰手法多样性都在这样一张床上得到完美融合和体现。

    遗憾的是现今存世的拔步床数量很少,主要原因是床作为木制的大件家具,通常直接放置于地面,容易受潮腐烂。在天灾人祸中,床因体型庞大不易转移。而且又很少进入流通领域,因为在中国古代,人们很少睡别人用过的旧床,尤其是作古之人之床。因此能够流传下来的床确实不多,这也是关于拔步床的研究著作屈指可数的原因之一[5]。非常感谢中国宝床博物馆馆长赵祖武先生和所有中国古典家具收藏及爱好者对拔步床这一中国也是世界上独特的床的种类进行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注释:

[1] 李渔:《闲情偶寄》,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2005,第288 页。

[2] 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湖北美术出版社,武汉,2001,第314 页。

[3]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文物出版社,北京,2006,第29 页。

[4] 刘建龙:《明清家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2004,第264 页。

[5] 赵祖武:《中国宝床》,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第2 页。

参考文献:

[1] Pure Form, Klasische M ö b e l a u s C h i n a(Sammlung von IgnazioVok), Katalog Nicholas Grindley, Essay Florian Hufnagl, Museum für Ostasiatische Kunst Köln.

[ 2 ] G u s t a v E c k e ,C h i n e s e D o m e s t i c Furniture , Charles E.Tuttle Publish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