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现存清代中原民间会馆装饰中的儒、道、佛融合

  • Update:2009-12-08
  • 赵世学
内容摘要
清代是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中原地处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交冲要地,其建筑工艺融北方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严谨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成为一处风标独树的古建筑典范之作。加之当时寓居中原的山、陕商贾“盖压三江”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财力对会馆建筑倾力投入,从而使中原地区的会馆建筑为斯时斯地建筑工程之冠。文章主要从中原现存会馆建筑装饰内容中所蕴含的儒家精髓、道教故事、佛教意味阐述了清代商人外商内儒的气质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旨,给今人以启迪。
现存清代中原民间会馆装饰中的儒、道、佛融合
赵世学

      

        建于清代的中原商业会馆中,木雕、石雕、砖雕等雕刻艺术写生状物,技艺超然。会馆在建造时“运巨材于南北,访名匠于天下”,成为清代民间建筑水平的佼佼者。如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被誉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当时的会馆由商人筹资筑建,是清代商贾文化精神风貌在建筑装饰中的写照。会馆主祭关羽,建筑装饰的内容主要为宗教故事、民间传说、孝悌思想、吉祥意愿、进取精神、浪漫情怀等。儒家思想贯穿其中,佛教意味、道教故事巧然点缀,在装饰中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以建筑为依托,浑然一体。

一、儒家精髓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产物,是古代商业向近代商业过度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事物。会馆里多供奉神像,山陕商人多奉关羽,江浙商人多拜妈祖,祈求神灵保佑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每逢议事之日,必由年长资深者主持隆重的仪式,祭祀神灵,然后排列顺序,依次坐开。议事完毕,往往还要安排戏班唱戏,以告慰于神灵,以示祥和于世人。有许多会馆就是在神灵庙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南京的山西会馆,先是乾隆年间把做颜料坊的关帝庙作为办公地址,后将附近民房购买予以扩大,最后成为山西会馆。再如洛阳的潞泽会馆、辉县的山西会馆、周口的山陕会馆等最初为关帝庙。晋商会馆祭祀之神灵最普遍的是关羽,因关羽是山西人,以忠义行天下,最受乡人崇敬,成为晋商之精神偶像。
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使中国古代社会得以延续、发展。关羽之义是忠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超越敌友。也正因此,历代统治者加以表彰。关羽之义大约可分为三层:一是对天下人之义。关羽虽生在动乱的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动荡,人民流离失所,但他同情人民,也希望国家能统一。关羽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关公斩子”的故事广为流传,说明关羽执法如山大义灭亲军纪严明。关羽有杀曹操的时机,但却没有动手,既为义,曹操有恩于他,又实为天下人着想。在当时情形之下,一旦曹操被杀,天下又会重新回到汉末群雄并起,战乱纷扰的局面。曹操自己所言“设若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虽有自夸之嫌,但也不无道理。不杀曹操者,为国家惜之也。《三国志》引《蜀记》认为,刘备在许时,关羽曾劝刘备狩猎时杀曹,当不可信,以关羽之雄才,何至不明国家之大义?二是朋友之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已经成了后世异姓兄弟的代名词。建安五年,曹操打败了刘备,关羽被俘,曹操多次劝降关羽,难夺其志。一旦得知刘备消息,关羽则不顾曹操的利诱和阻挠,封金挂印,毅然冲破重围,过五关斩六将,大义凛然。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关羽本可以杀曹,但终不忍心下手,放曹操一条生路,报曹操之义耳!曹军大将张辽、徐晃等都与关羽有旧交,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打曹仁,曹操派徐晃解救,《蜀记》记载:“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两个老朋友在战场上谈笑风生,不能不说是一件趣事。可是一瞬间,徐晃下马宣布军令:“得关云长头者,赏金千金。”关羽十分惊诧,诘问徐晃何出此言?晃言,这是国家大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徐晃之不义,更反衬关羽对朋友之义。三是对敌人之义。建安二十四年秋天,关羽水淹曹军,主将于禁投降,关羽对他优抚有加,将军庞德誓死不降,忠勇可嘉,关羽斩杀庞德,全其忠义,并厚敛送归曹营。
会馆中对关羽的崇拜突出了商人的儒家思想精髓。
作为商业会馆,追求“义”难道与“利”相矛盾吗?其实,儒家思想并不是不讲“利”,而是先义后利、义利相济。
此外,在会馆的戏楼常常要上演晋剧。中国传统戏曲曲目中近半数都宣扬忠君思想,甚至是无条件的愚忠思想。如晋剧名篇《打金枝》里的汾阳王郭子仪,自己是唐王朝的功臣,帮助唐肃宗平定了安史之乱,为唐王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丝毫不敢居功。其子郭暧娶了唐肃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公主娇憨跋扈,郭暧一气之下打了公主,汾阳王竟不问青红皂白,自缚其子,向皇帝请罪,塑造了忠贞不贰的老臣郭子仪的形象。
二、道教故事
在周口关帝庙的飨殿额枋中间雕刻有老子讲道的画面。老子正在讲解道家的宏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清净无为,所以众弟子听课的神态自然也就千姿百态,放任自流。额枋下有两幅道教故事的木质浮雕,一幅是赵匡胤输华山,另一幅是八仙过海的故事。赵匡胤输华山讲的是陈抟老祖和赵匡胤下棋的故事。陈抟老祖,字图南,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是北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道教诗人。屡举进士不第,便发誓不求禄仕,一心修道,随隐身华山,寄情山水。宋太祖赵匡胤幼年丧母,家道贫寒,跟随父亲走南闯北,打工卖艺,从小就看尽了世间的眉高眼低,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长时期的江湖漂泊生涯,养成了他喜打架,爱赌博,而且赌输不给,赌赢必要的赖皮性格。有一年,他在河南地面闯了祸,官府派人四处捉拿,他就偷偷地溜过潼关,来到陕西,进入华阴地面。吃了陈抟老祖的桃子,却无钱付帐,只好下棋赌钱。结果赵匡胤赌输了,信口以华山相抵。不料戏言成真,华山就成了宋代以后道教的圣地了。当然这个故事可能是道教徒们捏造的,其目的是为宋代道教地位的崇高寻找证据,但他也告诉我们,道教经历了在民间一千多年的发展后,终于与政权实现了对接,迎来了道教发展史上的高峰。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仗,汉钟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萧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拍板。八仙过海的精彩故事最早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故事说,有一天,八仙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雕刻中巨浪翻滚,八仙立于岸边,神采飞扬者定是吕洞宾,远处有楼阁高耸,那定是蓬莱仙岛了。整幅雕刻浑然一体,气韵贯通,充满神奇的想象和浪漫的气息。后来,人们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说明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能力都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商人们在关帝庙雕刻此图,用八仙来装饰关圣帝飨殿确是锦上添花,仙味倍增。同时,也希望自己和子孙们都能像八仙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谋生本领,在商业王国里确立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能像八仙一样扶危济贫,造福民间。
在社旗山陕会馆大拜殿前月台的石牌坊上雕刻有“李白骑鲸”的画面。讲述李白弃绝做官后,泊舟于采石江边,畅饮船头,忽江中风浪大作,一条几丈长的大鲸鱼浮出水面,并有两仙童手持旌节来到李白面前,对李白说:“上帝派我俩迎接星主还位。”说完,只见李白坐在鲸背上,音乐前导,腾云驾雾升天去了。另外还有石雕“赵颜求寿”,讲的是三国时期赵颜求寿的至真至诚,突出一个“诚”字。作品风格如拙匠琢山骨,斧凿宛然,将两位仙翁专注的神情和赵颜求寿的心理刻画地妙不可言。
三、佛教意味
在会馆中通常都有山门、照壁、雌雄对狮、旗杆等构件。山门本来特指佛教寺院的大门,因早期的寺庙多建于山林之中,故曰山门。山门共有三道,故亦称三门。三门之名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中间的是空门,两边是无相门和无作门。顾名思义,入得佛院,就要六根清净,断绝尘缘,四大皆空,一心向佛,方能求得大智慧,也才能于人方便,于己方便。会馆多在原关帝庙基础上增建、扩建,于是也沿用了山门的称谓。洛阳潞泽会馆照壁的台基乃是双重须弥座,所谓须弥座,乃古代建筑中的台基,也称基座,是承托建筑物的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它直接源于古代的“祭台”,不仅是突出建筑的象征性设施,同时也起着通风、稳定立柱、防潮防腐的作用,并用以弥补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不甚高伟的缺陷。须弥是印度佛教中的神山名,是佛教在中国的世俗化,即借佛家的神性来彰显建筑的身价和气势。皇宫中心的最高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孔庙大成殿台基,采用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更显得威风壮观,博大森严。洛阳潞泽会馆的照壁立在会馆之前,相当于整个建筑的门面,用双重须弥座,可见晋商的底气和会馆的气派。
在保存较完好的周口关帝庙、洛阳潞泽会馆、社旗山陕会馆等会馆中都竖擎着旗杆,在铸铁基座上方约三米处还铸有莲花座,使整个旗杆充满佛教意味以及本土与异域相融合的情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完美结合的产物。旗杆上面有两面铁旗和卍字方斗,卍是梵文,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佛教著作说佛主再世生,胸前隐现着卍字纹。旗四方有火焰状花纹环绕,左旗中心铸“大义”二字,右面铁旗铸“参天”二字,旗杆上还镶有日徽、月徽图案,象征关羽的节义与天地同在,与日月齐光。
在会馆建筑的顶部还有狮驮宝瓶,宝瓶上有莲花座。
此外,在会馆木雕艺术中,多处运用了宝相图案。宝相花圆润饱满,刀法内方外圆。多镶饰于梁头两端,可谓无处不雕饰。宝相花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花,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庄严称呼。随着佛教在中国的盛行,宝相花成为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中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花。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花、菊花的特征,更主要是吸收了莲花的特征,是人们想象中的理想花型。
在社旗山陕会馆大座殿的额枋各雕九罗汉,是为“十八罗汉渡海”图,十八罗汉骑异兽,坐莲台,背禅杖,执佛珠、宝扇、供果,袒腹赤膊,身披袈裟,且有一老妇模样的女罗汉,是为释加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她在激流中坐于船上,旁有两僧相推,诸僧形象鲜明,神态各异。这一故事与道家的八仙过海媲美,释加牟尼同儒家观念一样也孝敬母亲摩耶夫人。
在社旗山陕会馆大座殿两次间额枋均雕刻“职贡图”。画面中,少数民族人物执宝物、骑异兽向京都前行,或牵幼狮,或骑狮、豹、犀牛、鹿,仆人、随从手托宝物紧跟其后。两次间雀替分别雕刻表现夫妻恩爱的“萧史骑龙”、“二十四孝”中的“杨香扼虎救父”。北梢间额枋雕历史典故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整个雕饰画面精细,意境动人。北雀替雕“花木兰替父从军”图,花木兰戎装佩剑牵马立于中间,窗内二人隔窗相望;南雀替是“二羊抵架”场景,上首二羊相抵,下首两着官服者拱手观望。南梢间额枋雕历史故事“苏武牧羊”,画面以浓缩的手法突出人物,表现了苏武正气凛然、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
就在这座殿堂里,气氛祥和平安,人们欢腾雀跃,儒、佛、道观念达到了空前的融合与默契。大家共同供奉学习关武圣公的高尚品格。
四、结语
会馆建筑和文化之中之所以具有以上这些特点,是因为山陕商人所具有的外商内儒的气质。秦晋商人出身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文化底蕴丰厚,他们大多十分重视家学教育,并偏重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结合。私塾里先生传授的是儒家学说,家族里耳濡目染的是商界气息,儒家思想使他们足智多谋,道家文化让他们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这些子孙长大后多从商,在商海摸爬滚打中,多受到道家思想的熏染,成为外儒内道式的商人。
明清时的商人既要有抢抓机遇的冒险精神,积极进取的经商意识,又要善于把握自己,会调节内心的平衡,把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结合起来。既要积极地参与竞争,又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像老子说的那样,“惟其不争,天下莫可与之争。”当矛盾重重的时候,不要锋芒毕露,不要与别人拼抢表面上诱人的利益,要适时而退,隔岸观火,待机遇成熟时,一战而天下定。在事业不顺利的时候,或者年老体衰之时,也要会顺应天时,淡泊视之,就象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商海拼杀,风云变幻,没有平和的心态和顽强的心理素质,不可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和长远的经济利益,所以儒道结合十分重要。
会馆的建造者们巧以供奉盛名圣德的关公为宗旨,创造了一个鼎盛的儒佛道结合的道德教育场景,把炎黄子孙的绘画雕刻艺术运用的潇洒而精妙,突出反映当时商贾和文人的思想境界,融汇了儒、佛、道内涵主旨及其共性理念,以娴熟的构图技巧与绘画语言,将三家思想内涵中的共同点通过画面意境表现得炉火纯青。
 
 
参考文献:
[1] 李芳菊.走马飞舟社旗镇.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永杰.漕运重地周家口.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驰.黄河汴京徐府街.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7
[4] 端木赐香.洛水瀍河映王城.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7
[5] 许檀.清代河南社旗镇的商业:基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历史研究,2004(2)
[6]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8] 楼庆西.中国古代建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 冯骥才.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老会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10] 王贵祥.老会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11] 王瑞安.山陕甘会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3
[12] 韩顺发.关帝神工:开封山陕甘会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