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融”“溶”之别─传统视觉元素融入当代设计的创新思路

  • Update:2013-08-18
  • 成 阳
  • 来源: 《装饰》杂志第6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设计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一般是指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课题侧重从中国式“信仰”——吉祥文化的切入点入手,深入思考“传统视觉元素”究竟是什么。从小而具体的事例的角度,分析传统视觉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深度研究传统视觉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定位,及可资借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中国元素、设计创新、化学反应

从学理层面上分析,“中国元素应定位在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环境外在有形物质载体和内在无形精神载体上”。[1]从学科层面上分析,中国元素“溶”入当代设计应定位在中国视觉元素中的中国式“信仰”——吉祥文化的外在可视形象与内在精神这点上。其意义在于激发设计的创新思路。本文将从小而具体的事例的角度,分析传统视觉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深度研究传统视觉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定位,以及可资借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创新思路。

一、传统视觉元素“溶”入当代设计的创新思路

“融入”和“溶入”的区别在于:“融入”,看不到的抽象合也,加入其中而自我独立存在,如个人融入集体;“溶入”,看得到的物质化也,溶解而不分你我,如盐元素溶入水。

水滴石穿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如果水滴在非石灰岩上是物理变化, 因为石头和水都没有变成其他的物质,如果水滴在石灰岩上,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石灰岩生成一种可溶于水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如果说传统视觉元素用形式构成的方式体现在设计之中是物理的变化,那么传统视觉元素“溶”入设计则是“化学反应式”的变化。

传统视觉元素“溶”入当代设计视角新颖的创新思路,一是创意的点子决定“溶”合的那个切入点;二是“物理变化”的“形式构成”统领具象、抽象和意象的形色元素;三是“化学反应式”的“速溶”创新方法。

不落俗套原创的点子决定“溶”合的那个切入点。(图1[2] 传统视觉元素用于设计时,应充分挖掘与之相关联的吉祥寓意要素来进行创意构思。把一些繁杂细腻的元素, 根据需要保留图形的韵味予以形式构成的简化,通过材料、手法、观念等手段,让其成为设计的新创意点和启示点。使传统视觉元素浑然天成“溶”入于当代设计。一个真正好的设计是由一个好的创意想法而来,然后将一个元素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找到一个合理的连接纽带。如赵鹏的《书香》,获得首届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银奖,竹卷檀香木的熏香安抚心灵的雅洁。(图2

 

 

1

图2

 

二、“物理变化式”的“构成”创新方法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如青铜铸成雕塑;而铜生成铜绿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物理变化式”的形式构成统领具象、抽象和意象的形色等元素。

“物理变化式”的“形式构成”创新方法是在设计中根据吉祥寓意+ 形式构成简化的原创点子,需要从中国元素中取其神韵形态、色彩等元素,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和形式构成手段如解构、同构、异构、透构、错构、反构、重构等设计手法的应用,并移植与嫁接儒道禅等中华文化,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

解构主义用分解和离散的力量打破固有的构成疆界,创造新的定义。强调差异与延异。就是把不相干的非同一结构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比如服装设计中的拼接混搭。邵帆设计的明式古典家具的当代解构,用木头榫接和不锈钢管和钢板焊接制造了线条简练的明式“太师椅”。“古木新做”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以中国哲学为底,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构建诠释现代概念。(图3

同构是多种元素神奇地合而为一,同构而成的新形态并不是原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表面不同而实质一致。同构的表现形式有:形的同构:分异影肖形同构、文字同构、替代同构、拼置同构、异形同构、异质同构、显异同构、多点透视同构、矛盾空间同构、正负形同构、视错觉同构等。义的同构:分一形多义同构、一义多形同构、感觉同构、悬念式同构、文脉同构、结构同构、意象体验同构等。如傅中望创作的石、钢筋材质的公共雕塑《异质同构》。(图4

 

3

图4

 

三、“化学反应式”的“溶化”创新方法

当中国视觉元素中以中国“ 信仰”——吉祥文化意境加“化学反应式”的“溶化”的方式体现在当代设计中时,就如鸡尾酒式的多层互渗、盐溶于水般了然无痕。将骨子里的中国风格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是最高境界的中国设计。潘燕娇的“竹之韵”艺术楼方案设计,获得2012 首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优秀奖,以中国的塔及竹笋节节高来诠释,外钢组构成状内灌注混凝土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对中国元素的借鉴和吸纳是“隐性”的,是“显性设计”之后更高层次的探索。(图5

元素是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在哲学中“元素”是抽象的、原始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西方学科。本文尝试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解决中国元素“溶”入当代艺术设计创新问题。化学反应有四类:

1. 化合反应:A+B=C :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个新物质。如首届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创意新秀奖,蒋超设计的《女俑U 盘》,交领右衽两大汉服特点适当的简化,儒雅大方的素色搭配凸显出洒脱飘逸的君子之风,形神俱佳的超轻薄COB 封装随身佩戴的设计重新诠释了实用性与时尚的内涵。设计中运用浓郁的中国元素,做减法要比做加法更出彩。比起青花图案铺满全身,只做一个包边或只作白色裙摆下忽隐忽现的衬里,都能浓浓地散发出中国味道。

2. 分解反应:A=B+C :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以上的构成元素或小分子。如多彩贵州设计,从一穷二白、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夜郎到多彩贵州,曾经很穷的地方却偏偏叫做贵州。对中国元素从不同的视角去分解审视和解读它,脑筋急转弯再转弯,就会有新的发现。(图6[3]

3. 置换反应:A( 单质)+BC B( 单质)+AC :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形之间结构不变,在保持原基本形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单取代反应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如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如利用汉字换字术, 对成语谐音更换等。(图7[4]

4.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即由两种以上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以上化合物的反应。如电影中表示时空转换的溶入溶出: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现(化入)。并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溶”的状态实现双取代交替。表现现实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溶”得含蓄委婉有寓意。

李玉贺设计的贵妃醉酒主题餐厅就是复分解反应手法的巧妙运用。京剧脸谱这类元素在使用时生成两种以上化合物,它寻找到一个恰当使用环境将经典的配色和流线型的纹理形状抽取糅化在一起,而不是五官俱全地放在某处。(图8

 

5

图6

图7

图8

 

爱好色彩是一种智慧,“ 同样是红,中国古人能辨别出绯红、银朱、桃红、胭脂、肉红;同样是黄,中国古人能辨别出鹅黄、柳黄、土黄、藤黄;同样是绿,中国古人能辨别出柏绿、枝条绿、漆绿、墨绿、柳绿、官绿、鸭绿;中国古人对沉闷色彩的辨别能力甚至比对响亮色彩的辨别还更细腻几厘米,比如褐色,竟然有百种之多:茶褐、秋茶褐、砖褐、藕丝褐、荆褐、艾褐、丁香褐、鹰背褐、银褐、珠子褐、露褐、麝香褐、檀褐、山谷褐、枯竹褐、湖水褐、葱白褐、黎褐、鼠毛褐、葡萄褐等等。”[5]更不用说“墨”分五色,点滴斑驳之间晃动着细节元素交换的万千光芒。美国Francisco Mingorance 的摄影,在自然大地上探索寻找记录着更多美得令人惊叹的上帝调色盘和绝美地球风。(图9

结论

中国元素“溶”入当代设计应定位在中国“信仰”——吉祥文化的外在可视形象和内在精神的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这点上。传统视觉元素“化学反应式”的“速溶”创新方法的高明之处在于整体看上去,不用加任何说明就知道其灵感的来源,但又没有一处是曾经有过的形制。叶宇轩设计的骨质瓷水滴壶荣获了德国红点奖就是“化学反应式”更好的诠释。水滴壶上虽然没有具体的中国符号,但是精神性的元素在场,是现代技术支持它放弃把手, 突破了一般壶的形式规则。(图10

 

9

图10

 

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本文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成果(题名:“中国元素”的定位与创新研究——以艺术设计为中心,项目批准号:10YJA760009)。

 

注释:

[1] 成阳:“中国元素论”,《文艺争鸣》,2010.12,第61 页。

[2] 中国元素水墨设计,汉字“一”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特殊肌理质感与先进电脑技术相结合,字义形相互辅助阐释出东方道儒禅宗美的意蕴。(http://www.n i p i c . c o m / d e s i g n /zhuanti/338616.html)。

[4] 在互联网上举办的一项独特的比赛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脑高手利用修图技术, 将世界名画中的人物改成动物。《蒙娜丽莎》被改成一只微笑着的山羊。http://news.artron.net/20090602/n77905.html

[5] 车前子“: 好色之徒”,《艺术评论》,2004.8,第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