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库木吐拉新2 窟顶部菩萨首饰初探

  • Update:2013-09-02
  • 热娜?买买提 台来提?乌布力
  • 来源: 《装饰》杂志第7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库木吐拉石窟开凿时间约在公元201 至907 年,即东汉末期至唐代末年,现保留壁画的洞窟有40 多个。库木吐拉新2 窟是龟兹石窟壁画艺术中的精品。本文重点对库木吐拉新2 窟顶部菩萨造像中出现的首饰进行辨析,并找出这些首饰所蕴含的多元文化特征。
关键词:库木吐拉石窟、多元文化、缨络、联珠纹

三、穹窿顶壁画首饰中的多元文化

1. 波斯文化

龟兹石窟壁画中人物的头冠、耳环、项链、腰带、衣服的纹样以及壁画背景的装饰图案等,广泛地使用着波斯创造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联珠纹。这种纹饰与波斯的祆教信仰有关,象征神明居住,光明常在,并能赐福的天空与光明华丽而又具神圣的珍珠等。[6]

在库木吐拉新2 窟穹窿顶壁画菩萨首饰中包含着丰富的波斯艺术元素,他们头上戴着凤衔冠,头发梳成圆形凸起,头发后面飘着两条卷曲的飘带,耳饰和项链是联珠纹造型,显示了典型的波斯艺术特征。

2. 犍陀罗文化

库木吐拉新2 窟穹窿顶壁画中,菩萨身体丰腴、柔韧、肌肤洁白细腻,眼睛微闭深凹,鼻梁通额,笑容含而不露,典雅秀美的神韵流露出了典型的犍陀罗式佛教艺术造像之美。

公元1 世纪中叶,曾居住在中国西部敦煌、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人建立起强大的贵霜帝国。贵霜文化是古代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混合,尤以希腊的影响最为明显。印度佛教很可能是在贵霜帝国时期由大月氏传入中国的西域。从佛教石窟艺术的流变来看,克孜尔石窟既是佛教东渐的最前沿,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汇合点,还是外来文化内传的一个中转站,是佛教传播的阶梯和桥梁。加之贵霜时代以降,来自犍陀罗或克什米尔的高僧络绎于途,译经造像,绘制壁画,弘传佛教,所以这里的壁画艺术风格具有犍陀罗艺术的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7]

库木吐拉新2 窟穹窿顶壁画中,菩萨身上有一种挂饰叫“缨络”。缨络又叫“花蔓”,原是印度一种古老的首饰,当地人无论男女都喜欢将花朵串起来作为头饰,或挂于颈间,垂于胸前。这种类似花环的颈饰,有时被挂在佛像身上。这种高贵的物品,作为献给佛的“供养

品”无疑抬高了供养人的分量,烘托了佛的地位,绘在壁画里又增添华贵的色彩。随着佛教的传入,璎珞也出现在了西域和内地。《梁书·高昌传》记述:“女子头辫而不垂,著锦缬缨络环钏。”说明北朝时期高昌女子有挂缨络的习俗。唐代挂配缨络的形象也出现在新疆各地

石窟壁画中的一些供养人和菩萨中。[8]

 

结论

首先,库木吐拉新2 窟穹窿顶壁画菩萨首饰中蕴含着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文化的多种因素,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融会,创造出了人类极其珍贵的财富。

其次,库木吐拉新2 窟穹窿顶壁画菩萨冠髻中的凤衔冠造型受犍陀罗造型艺术如“凹凸法”或“天竺遗法”的影响。

再者,库木吐拉新2 窟穹窿顶壁画菩萨戴的头冠、耳饰、胸饰等有联珠纹样,联珠纹来源于希腊,兼有波斯艺术典型的特征,很有代表性。

此外,库木吐拉新2 窟穹窿顶壁画菩萨戴的首饰中臂钏和缨络来自于古印度。

最后,库木吐拉新2 窟穹窿顶壁画菩萨首饰中没有发现戒指的描绘。

 

* 基金项目: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2012年度(11)柒牌基金项目“新疆石窟壁画中的首饰艺术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

 

注释:

[1] 肖林:“新疆石窟壁画艺术”,《新疆画报》,2009.6,第39 页。

[2] 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编:《库木吐拉石窟内容总录》,文物出版社,北京,2008,第64 页。

[3] 宋宇:“犍陀罗艺术与佛教”,《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第71 页。

[4] 霍旭初:《龟兹艺术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 乌鲁木齐,1994,第55 页。

[5] [4]

[6] 满盈盈:“龟兹石窟波斯艺术元素与中外文化交流考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2,第54 页。

[7] 魏小杰:“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中的外来因素”,《艺术教育》,2005.11,第32 页。

[8] 阿迪力·阿布力孜:《新疆古代服饰艺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乌鲁木齐,2009 35 页。

 

参考文献:

[1] 李肖冰:《丝绸之路服饰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2010

[2] 殷福兰:“库木吐拉谷口区第21 窟壁画艺术初探”,《龟兹学研究》,第一辑。

 

 

热娜·买买提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台来提·乌布力 新疆龟兹研究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