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山寨设计:伪民意的嫁接与草根民主的异化

  • Update:2010-04-28
  • 周 睿
  • 来源: 《装饰》杂志
内容摘要
“山寨”是当前社会热词,山寨设计已经成为了设计界不能忽视的设计现象。本文对山寨设计的具体设计方式和意识形态进行了剖析,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区别了山寨设计、山寨文化和山寨精神的内涵。提出了与草根民主特质的山寨精神不同的是,山寨设计嫁接商业逐利行为下的伪民意,并走向民粹主义的异化道路的结论,同时对当前的山寨设计的影响和启示进行了反思。


四  反思与启示

1、山寨设计的原罪
山寨产品较多涉及到设计专利方面的问题,但目前的确存在有较多法律法规难以界定的空白区域。譬如,不同类的产品在申请时是作为不同的外观专利提出的,而对于不同类产品之间抄袭或模仿的判定一直都存在较大的争议,专利法其及相关法规作为保护工业品设计的法律法规,其保护对象与评判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其对此类型争议同样缺乏较好的解决机制。从主观上讲,自律性对山寨设计而言是稀缺的。倘若山寨设计的唯利是图、贪心不足的逐利本性是其根本的动机的话,那么,这种稀缺将很快从个体性(某几个山寨产品生产商)很快波及到诸多产业,呈现出的将是群体性。

2、畸形的市场与竞争失范
越演越烈的山寨风潮,绝不仅仅是制造了几个奇特古怪、造型生猛的产品,而是繁荣了正统市场体制之外的畸形市场,势必将紊乱甚至瓦解正常的竞争秩序,造成设计生态恶化和竞争失范。有报道称,目前许多山寨机手机从业商转投山寨笔记本。[1] 大规模的投机性必定带来诸多干扰市场稳定的因素,无数消费类电子产品都遭遇了山寨的觊觎,这是一个畸形市场和恶性竞争的产物。恶性山寨设计摧枯拉朽般的繁荣引发的制造业震荡,届时受累的则还有中国国家形象。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尚属艰难,制造上如还再蒙羞就更为不堪。山寨设计的破坏力将被蝴蝶效应式地放大若干倍,山寨文化也徒有伪民意的滥觞。

3、创新能力的先天不足
山寨机,这个一夜之间从草莽之中崛起的工业产物,极好地诠释了我们这个工业制造大国的本质:模仿能力和创意能力的高度反差。[2] 虽然不能说山寨设计一定没有创意,但更多所谓的“创意”仅仅是个噱头而已,混杂的盗版克隆更是实质上戕害原创设计的创新及其权益。山寨精神指引下的无数多“设计”往往只是自娱自乐行为,偶尔充当民意诉求的临时演员,并夹杂闹哄哄的民粹乱象。尽管偶有优秀创意闪现,但它们与国家的、产业的创新能力来讲过于细琐。创新能力的孱弱企图靠山寨设计来救赎,显然是太荒唐的歧途。如此的伟任寄托于衍化后具有反抗情结的山寨精神而言也显得过于娇情。这样的观点持有者,夸大了山寨设计的创意基因,孤立出山寨设计正面形象给以解读,只不过是急迫想得到主流价值观对山寨的宥恕与认同罢了。

4、设计的伦理道德问题再次凸显
抄底价格引发了消费者的疯狂物质欲,商业设计也再次找到了一拍即合的合作伙伴。无休止地一味迎合消费者的审美趣味,出现了大量淫邪拼凑功能的器物。折射出的大众近乎离奇的需求,再次佐证了工业设计师在这股浪潮下身不由己地扮演了犬马角色,这种沦陷颇带有悲剧气息:在钦羡国际大牌设计师的权力时,不禁唏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时给以设计界的反思是设计的人类学外延:自然、生态与伦理。中国的工业设计在成本和经济方面若轻车熟路的话,在其他方面的律己性和定力却羸弱和稚嫩,太容易去随波逐流而舍弃设计应该操守的精神和道德。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规范的区域尚大量存在,山寨设计不应成为一种主流,山寨文化更不会成为思潮,它注定是在特定时期、特殊时机下的产物。那些围绕它所形成的狂热和喜好,在昙花一现之后降温冷却,但它给我们的诘问和反思、警示和启迪才是设计界应该冷静思考的,而不是乐此不疲试身参与和推波助澜。

注释:
[1] 使用knock-off design来指代这类山寨设计。knock-off 是指an unauthorized copy or imitation,对应动机与手段的判断点。
[2] 山寨文化,笔者使用了culture of spoofs and parodies来诠释“山寨文化”,从英文翻译的考量上可以看出山寨文化与山寨设计有着大相径庭的立足点,和山寨化背后迥异的目的。
[3] 严翠.:“逼上梁山——“‘山寨机’转投‘迷你本’”,《每日经济新闻》A6公司版,2008.12.30。
[4] 陈漠:“十大山寨”,《新周刊》, 2008年12月总第289期,第106-107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