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城市腾飞的翅膀:1970年大阪世博会

  • Update:2010-09-01
  • 陈曦
  • 来源: 装饰2010年第9期
内容摘要
Wings of a Soaring City: 1970 Expo Osaka/内容摘要:1970年举办的大阪世博会是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盈利效果最好的世博会之一,它展示了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崛起与复兴,同时促进了日本关西地区的再次发展。通过这次世博会,人类对科技与生活的结合开始了更深层次的反省,日本从文化层面进一步融入世界文化圈,而亚洲与世界开启了全新的交流时代。大阪更是通过世博会的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世博会在促进主办城市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方面的积极意义非同凡响。/关键词:大阪、世界博览会、城市规划

一、世博在日本


  日本人或许是世界上最热衷于展会的人群,他们对于世博的热情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所无法比拟的。虽然日本迟至1970年才举办第一次世博会,其实日本明治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博览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宣传上的积极意义,因而始终在国内大力推动各种博览会的进行,也积极参与各种世界级的博览会。1970年之前,日本国内举办的各种博览会已多达上千次。博览会促进了日本技术产业的发展,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与其效仿西方创办博览会,促进生产改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无关联。


日本的复兴
 

 

  在20世纪末,全世界加速前进的时代,世博会所蕴含的能量远远超过人们所能预先估计的,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办的世博会正是以一种超乎想象的蓬勃形象出现于世人面前。就世博会本身而言,大阪之前的各届虽大多得到好评,却都以负盈利为终结。世博会是主办国一场盛大的展示与表演,而之后的亏损却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填补。但是举办于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改变了历史,183天的倾情展示,7026亿日元的投资[1]i,6422万的参观人次,大阪世博会以适当的历史时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征服了世界,也通过经济的丰厚回报和主办城市的大步迈进验证了世博会的价值。


  1970年3月2日,距离大阪世博会12天时,美国时代周刊以日本世博会作为封面,同时发表了题为“世界:朝向日本的世纪”的文章,赞叹道“如果说21世纪是日本的世纪,人们并不会惊讶”。经历二战战败的日本,面临战败国的身份限制和几近崩溃的国内政经环境,将绝大部分力量投入了经济的发展,这种一根筋似的投入很快得到回报,自1955年起,日本进入二战后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国力迅速跻身世界前列。经济的恢复势必带动文化的复苏,在终于有时间可以关注工作之外的生活时,日本国民渴望再度融入国际主流社会并且推动自身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世界级的盛会正是最适合的契机。1954年东京尝试申办1960年奥运会未果,紧接着于1958年再次申办1964年奥运会,最后成功击败众多竞争者,成为首个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投入巨大能量的东京奥运会是成功外交的开始,通过奥运会的举办,世界开始重新关注和了解日本,而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走向世界,1965年日本向国际展览局申报举办1970年世博会。


  1970年的日本,经济实力已经实现了跳跃式赶超。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于1965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二位[2]ii。1970前后,日本的农村家庭已经普及了彩电、音响、电饭煲、洗衣机、微波炉、冰箱、汽车和电话。同时日本政府开始关注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1969年制定的《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着力解决人口分布不均、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更为关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大阪的复兴


  大阪是日本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关西最大的城市,在江户时代已经成为全国的商品和金融中心。日本人有一种说法,“如果说江户(东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是人的脑袋;大阪则是日本的经济中心,是人的心脏”。由明治维新,大阪进一步发展成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中心,1889年继东京之后,以第二顺位列入市级城市。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扩充军备,大阪更是利用临海的天然优势获得政策支持大力发展造船业,令重工业随之兴起。受工业发展的带动,大阪人口激增,在1925年达到210万,超过东京成为全国第一,这一纪录保持了7年左右。直到二次大战期间京滨工业地区重工业的发展,大阪的工业生产优势逐步失去,二战结束初期更是进一步陷入瘫痪状态,前途一片惨淡。然而之后的朝鲜战争爆发再次挽救了大阪,1949年至1953年短短四年内大阪的工业生产额由1045亿日元迅速上升到4507亿日元,借战争的东风和美国的支持,大阪又一次得到了复兴。


  大阪城市的发展也如它的经济一样,经历几次复兴。二战前的大阪经历两次大规模扩张,城市面积由15平方公里成长至180多平方公里。1970年世博会举办之时,正是二战后的日本进入经济发展高速期,世博会的举办为日本关西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大大推动了大阪的交通、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促进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成型,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据统计,在大阪及其周边地区,与世博会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和世博会期间的消费合计相当于1967-1970年期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3%[3]iii。一直以来掩盖在东京光芒下的关西又重新开始被世人所重视,之后关西国际空港的开通和大阪湾的再开发,更是让大阪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然而由于城市地价昂贵且环境污染严重,大阪市区人口开始逐渐向郊外移动。1970年大阪世博会会场选定大阪市区北部的吹田市千里丘陵,正是希望通过为世博会建设的基础交通设施,重新将被开发建设所遗忘的千里地区推向发展的前列。这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千里住宅区借由城市逐渐向外围发展的趋势而得到有力的支持,逐渐成为大阪的副都。


  大阪博览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主办方预计参观人数3000万人,实际参观人数却达到了6400余万人,单日参观人数最高近84万人(1970年9月5日),最低为16万人(1970年3月16日),创造了世博会历史的最高记录,几乎半数以上的日本人都参观了博览会。整个大阪世博会的门票收入约为350亿日元,餐饮店、商店等营业收入约为405亿日元。大阪世博会不仅创下了丰厚的经济收益,而且也提高了大阪府的就业率。世博会举办期间,大阪府的就业人口比率达到了63.45%,比1965年增长了14个百分点。大阪世博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就业率一直在上升,大阪世博会闭幕以后的10年间,大阪府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60%左右。大阪世博会开幕前五年时间内,大阪府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2.87%,日本全国平均增长率为11.63%。大阪世博会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世博会引发的投资和消费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而世博会带来的大规模建设机遇使大阪地区的基础设施基本赶上东京的水平,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大阪博览会成为世博会历史上成功的经典,日本通过大阪世博会进一步打开了国门,为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做出了有效的努力,也为世博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