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三国时代的“住”

  • Update:2010-05-20

1.三国时期的民用住宅
这一时期庭院式住宅种类众多,五花八门,既有方形、长方形之分,也有一字型、曲尺型、三合式、四合式、日字型之分,但基本结构都是一堂二室,并且都带有庭院,当然面积大小不等。在住宅平面和立面的处理方法上,小型住宅比较自由,中型以上则有明显的中轴线,并以四合院为组成建筑群的基本单位。后者主要是以围墙和廊屋包围起来的封闭式建筑。
从汉代到清代,这一传承不但贯穿普通住宅,而且宫殿与庙宇也遵循此方法。这使得建筑外观比较简单,而内部以院落为中心的各种房屋的空间组合,以及若干院落的联系调和与变化自然成为艺术处理的主要对象。汉代起使用更多砖墙,屋檐结构为了缓和屋溜与增加室内光线向上反曲,这是屋角反翘的主要原因。汉族住宅甚至汉族建筑的主要特征,在两汉三国时候基本形成。
贫民的住宅一般没有庭院,十分简陋,,有些还住半地下室。一些寒士(比如早期的孔明)只能“居山泽,结草为庐。”
三国时期盛行神仙方士之说,根据“仙人好楼居”的说法,楼阁式住宅应运而生。当时人们对大自然充满崇拜与向往,凭高远眺也有着其特定的审美趣好,加上居住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军事的需要等,高层楼阁建筑形成热潮。

东汉三国的楼阁一般采用构架式,斗拱的使用进一步普遍化和多样化,已成为整座建筑物有机组成部分。
秦汉三国时期一般民居的结构是一堂二室,建筑形式以夯土和木框架的混合结构为主。规模较小的住宅,房屋的构造除少数用承重墙结构外,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砖瓦的普遍应用,是秦汉三国时期民居建筑的重要特征。从东汉起,高台建筑逐渐减少,多层楼阁大量增加。人们还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作各种构件装饰建筑,实现了结构和装饰的有机结合,成为之后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手法之一。
三国时期,大中城市实行居住区与商业交易中心“市”分离。居住区的四周都修有门,各家不得当街破墙开门。在这种统一开大门的居住区中,三国都设有基层居民管理机构“里”。曹操便做出明确规定,只有封候食邑在一万户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独向大街开门,这种单独上的大院子才能称“第”。曹魏时期世代做官的人家门前立有两根木柱,左柱称“阀”,右柱称“阅”,以表现其特殊身份。社会上因此称这种家庭为“阀阅世家”。在农村,在山区,由于军阀混战和村族械斗,许多地区流行碉堡式建筑。这一时期,私家园林明显增多。许多世家大族在宅院中造园,挖池堆山。大多数建筑开始采用砖石结构,另外,当时流行的阙也采用砖石结构,这是我国砖石建筑由地下(墓室)走向地面的开始。从考古发现看,这一时期的木结构建筑流行五种基本形式:殿、悬山、囤顶、攒尖、歇山,民居用以一楼一底的两层结构最为常见,但在官府和一些豪族大族的院子里,也有多层建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