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现代设计史理论研究的力作--《设计史》读后

  • Update:2013-03-20
  • 何人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 来源: 网络

 

        从历史发展来看,现代设计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时至今日,对于它的研究大多仍局限在应用方面,从事现代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仍为数不多。长期以来,这个可以对设计起到指导作用的研究领域还远远没有得到社会及研究机构应有的关注。然而,有一些国家对于设计理论的研究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其中英国就是一个典型。英国人对设计史与设计理论领域的研究特别发达。目前比较流行的世界设计史,不少都由是英国人撰写的。这本由英国人黑兹尔·康威主编,由英国、法国、德国等多国专家通力合作撰写的《设计史》(邹其昌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再次证明了这点。

        纵览全书,本人认为其与同类设计史著作的最大不同,同时也是该书比较突出的特点,在于如下几点:

        一是强调研究性。历史研究不可能复制历史、还原历史,只能部分真实地描述历史,设计史研究也是一样,研究者只能尽量接近真实的历史,却永远无法掌握真实的历史。虽然对设计史的说明中包含了许多历史的实例,但是本书并不想成为一本该学科的简明历史读本。这部《设计史》的作者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对服饰与纺织品设计、陶瓷与家具设计、室内与工业设计、平面与环境设计等重要的设计领域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观察不同的领域,和通过实例研究的方式举例或配图说明方法的变化,告诉我们该如何对这门学科进行研究。除了对设计的历史通过设计品类的分析有整体描述之外,该书对设计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如设计的相关著录、设计思想、设计师等。例如书中在介绍各个设计领域时,向读者推荐了大量延伸阅读的著作,且详细注明了作者与出版时间。此外,该书力图从设计发展的变革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尽管这些总结不甚全面,但把握住了大局。

        该书研究的重点比较集中在各个门类的设计活动之间的横向的、交叉的关系上。作者并不对整个设计史详细阐述,只是把现代设计发展的经历做了一个简洁的介绍和阐述,适当分析其发展的原因、大致过程、各时期设计的特点、思潮变化和典型实例,以期勾画出一条设计发展的主要脉络。它的撰写重点不在于详细介绍具体设计范畴的发展,而在于把影响设计发展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设计发展本身联系起来讨论,期望读者能够建立一个对于现代设计发展脉络的宏观认识。

        设计运动的迭起、设计探索的推进,其实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演进分不开,从横向研究设计史论,往往能达到一个纵向研究、分科研究所无法达到的认识高度。作者在论述设计的同时,也尽量提供整个的背景资料,提供比较广泛的文化基础,不仅叙述了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以及著作,而且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介绍了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源泉是十分必要的。这本书在这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二是它的系统性。现代设计史论包括的范围很广,现代建筑史论、工业产品设计史论、平面设计史论、时装设计史论、广告设计史论等等。在每个范畴中,又有派生的理论分支,比如建筑理论中,又有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理论分科,体系庞大。设计理论界因此也基本是按照这些门类分开进行研究的。举凡当今设计所涉及的科目,这部《设计史》几乎都关照到了,且对史论的阐述也基本是分开来进行的。它将设计史按不同的领域进行了划分,以体现出专业化。服装、纺织品、陶瓷、家具、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和环境设计都是章节的题目,并详细记录了这些领域工作的设计师们特殊的职业机构和出版物。但是在看到不同艺术设计门类的专业特点的同时也注意到它们的共同性和相互联系。除了努力挖掘现代艺术设计的史料,还力求突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研究模式,用延续的眼光、联系的眼光和有机整体,而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将现代看成传统的延续和演变。

        时下,我国出版的一些关于现代设计史的著作,或多或少地存在如下问题:有的材料铺陈,却缺少内在联系;有的对设计风格、流派、设计家及其作品只作些客观的表达,却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诸如这种状况,说明我国关于现代设计史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该书作者在著述之时就已经对当前研究的状况有了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虽然对于设计史不同领域的划分反映了设计者的专业结构,但是在实践和理论中,各个领域之间都存在着很多联系。"作者尽量克服把这一时期的设计发展史同这一时期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错误印象。因此高度综合性和概括性以及宏观把握成为本书的鲜明特征。例如开篇就以绪论的形式提出:书中每个章节的不同标题并不是暗示他们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因为这些界限根本就不存在。这就意味着对工业设计或是家具设计感兴趣的读者不应该只读那些相关的章节,因为别的章节可能也存在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家具和室内设计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同样平面设计也会以广告、街道或是商店标牌的形式出现在环境设计中。风格上的影响也同样存在,如新古典主义就不仅影响了建筑,同时对服装设计、陶瓷艺术、银器、家具、室内设计都有影响。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等问题在书中都进行了切实与中肯的论述,多学科的交织穿透不仅让人明析了现代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又避免了过多重复而造成脉络的混乱。从而克服了以往条块分割、相互对立、人为设障的局限,体现出当代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读完这本《设计史》可以让人产生这样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即现代设计的观念形态,是一个由其自身的多种因素有机组成的整体结构或系统,它是人类活动自控系统的调节机制之一,它把这此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变成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并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利于群体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可读性。该书充分考虑了所服务的广大读者多为设计专业的学生这一群体对象,其撰写体例和章节的安排上都十分符合教科书的需要,内容通俗而精要、广泛而典型,史论结合、文图并茂,可赏可读,已成为其一大突出的特点。即使像设计基础、艺术史等理论性很强的专题部分,读者也不会觉得难以卒读,而是朗朗上口,余味颇浓,成为我们阅读该书之余,久久萦绕的一个感觉。如果把这本著作作为初学设计的学生的基础教材,再配合对专业设计领域的学习,相信学生对设计的认识定会更加深刻。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设计史的研究,并陆续有相关的著述问世。就笔者所看到的而言,《设计史》应是同类著述中的佼佼者。其探索无论成就如何,在学科初创或发展之际、在研究的转型之际,应看到其探索的可贵精神和为之所作出的努力,其情可贵,精神可嘉。同时它也为中国设计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可借鉴的基础文本,对我国设计发展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思想。其研究视野和视角,无疑对现代艺术设计史及至现代艺术史的研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开拓性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