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2010米兰设计周

  • Update:2010-05-24
  • 萧冯
  • 来源: 装饰杂志社



   非典型木材



    纸板革命



    神秘之光



    女性视角




    缝起来的波普艺术



    功能集成



    弹性木料



    折纸家具



    时间机器




    榫卯


 

每年许多国家都会举办各种设计节、设计周活动,加上不同名目的设计双年展、三年展,林林总总的活动真是让人目不暇给。但规模和影响力都数一数二的,可能还要说是米兰设计周。这一地位的取得是有原因的,米兰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举办装饰艺术的三年展,建立了三年展博物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举办米兰家具展,由于家具展的成功,参展企业和个人的需求无法在一个集中的场馆中满足,逐渐拓展出米兰家具展的卫星展和外围展。有了这样的前提,米兰设计周的形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四月十四日到十九日,设计周短短的六天时间内,全世界有近三百万人前往米兰观展,这也造就了米兰城的会展经济,除了设计周,米兰还有时装周等其它集中的会展活动,足以支撑这座城市的运转。设计周期间,大大小小的展览遍布米兰城,其热烈的气氛绝不亚于传统节日的气氛,中国同行看在眼里,艳羡不已。在观展过程中,笔者也刻意多与参展的设计师们交流,在这里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欧洲国家自不必说,亚洲的日本、韩国和中国的设计师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也能碰到非洲和南美洲的设计师,整个设计周就像一个大派对,参展者与观展者都能沉浸在设计的兴奋与愉悦之中。米兰城也在此时成为一个巨大的发布平台、设计界的中心,称为“设计之都”毫不为过。

 意大利人对自身的设计传统非常自豪,中国的设计教育由于受英美文化的影响较大,整个设计界对意大利设计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语言问题也是一个因素。米兰设计周之所以成功,同意大利本土设计的发达有很大关系,在如此庞大的参展队伍中,本土设计师或企业占了百分之六十,这是非常坚实的基础。设计是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学科,有别于很多其它学科,设计学科的发展也要依赖整个社会的基础。在米兰观展的另一个体验是,当地几乎可说是全民参与,观展人群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中青年是主力,但也有大量的中学生、小学生,甚至老年人也是兴致勃勃地奔走于各个展览之间。

 观展之余,除了感慨外,我们就想把设计周期间看到的种种传达给读者朋友们,与大家分享设计的快乐和遐思。编辑们经过紧张而频繁的联络,精心挑选出了一批作品,以纸上展览的形式呈现,希望能给中国的设计同行们带来启发。说实话,挑选作品并不容易,不是好作品太少,而是好作品太多。大的企业或名家们参展的都是很成熟的产品,作品的质量和展览的场面都无可挑剔,但是这样的作品,启发性稍弱,在这个信息交流发达的时代,人们能从各种不同的渠道看到这些内容。因此,我们特意挑选的都是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蕴含了当下非常新鲜的想法。设计的切入点非常独特,比如瑞典女设计师丽莎·希兰(Lisa Hilland)的家具设计,十分关注腿部的细节,若不是精心抚育孩子的母亲,很难有这样的考虑。当今的时代,新技术、新材料的探索自然仍是方向,但对传统材料应用的新的可能性的探讨也发人深思,自学成才的丹麦设计师汤姆·罗绍(Tom Rossau)对于传统木材的工艺创新赋予了作品新的活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也在这次展览中,展示了榫卯这一中国传统木构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

 我们将这些精彩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以不同角度分别呈现:非典型木材、纸板革命、女性视角、神秘之光、时间机器、缝起来的波普艺术、折纸家具、榫卯等,揭示了设计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设计的乐趣就在其中吧。   
                                                                                     


(编辑整理:赵华  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