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毕业设计

  • Update:2010-07-30


优秀作品展示

从民间艺术出发——黎纹
作者:高平、 黎佩斯
指导老师:向帆、任小红、东美红

设计说明:
此次研究设计理念来源于海南黎族纹样,这些奇巧的图纹造型及鲜艳斑斓的色彩激发了我们创作的兴趣,于是我们从图形理解、分析入手,历经图形再设计和新材料利用等多个阶段,在试验之中从一个意外走向另一个意外。
首先,我们对黎纹进行再设计,重新设计了三个单元图形。(见图1)

单元图形通过旋转或翻转得出4种变化,这4种变化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就能排列出无尽的图案。例如四方连续,多个单元图形组合,大小溷排,重迭等等。让我们意外的是:虽然只是简单的排列方法,重新组合后却形成了新的整体风格,图形单元的特征弱化了。(见图2)

然后,我们尝试把这些图形与少数民族崇尚的火作结合:模拟烛光效果的LED灯为图形带来了活力,激发了我们去思考“动”与“静”之间的可能性。(见图3)

于是,我们试着用投影仪。当图形投射在静态或动态的客体上,客体仿佛被换肤处理一样,呈现出“完全”意外的视觉效果: 旋转的直升飞机、舞动的人、玩耍的小猫……都在色彩的光影之中充满了“动态”的魅力。(见图4)

光影之中的动态魅力,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动”与“动”之间潜在可能关系—互动:利用“环境光线传感器”连接起鱼缸与图形之间的必然互动关系。当鱼游过“传感器”,“传感器”周边的光线数据就会产生变化,不同的光线数据就会显示不同的图形,于是鱼的位置与投影图形直接发生了互动,这种无意识的互动让民间图形有了新的活力与语言。(见图5)

互动的平面设计加强了作品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再设计的民间图形不再停留于平面,不再是单方向传达图形的趣味、快乐。
虽然视觉形式的审美随时代改变,但是“民间图形” 所凝聚的“活力”之美依然让我们喜爱。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不断出发、不断试验、坚持探索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何谓旧,何谓新?这个过程本身充满了迷惑、兴奋与快乐。

导师评语:
这个毕业设计作品的最终结果完全是很多意外所构成的意外结果。做为指导教师来说,这个“意外结果”是毕业设计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因为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不断惊喜的创作过程相信对学生具有更持续而漫长的影响力。
“从民间图案出发”之后的创作历程完全是一串连续的试验,关于图形、材料、动态。他们在试验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的喜欢的方向,这条创作之路是学生在“无意识”之中选择而形成的,过程中的“失败”、“迷惑”、“狂喜”都是路上意外的风景,这种开放式的创作方式刺激并保持了学生创作的冲动与热情,最终导致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非常新颖而富有体验感。
多年来按照预想的设计目的开始草图和制作是普遍而惯例的,但是这个作品的诞生完全是“试验性”的。因此,我认为这个毕业设计作品的价值不仅仅是最终视觉效果的“新颖性”;更是其开放的的设计探索过程--勇于面对“未知”、接受“意外”并从意外中发现机会是设计师所必需的一种能力。长达四个多月的毕业设计仿佛是一条探索之路,在这条路上指导老师也不一定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但是我想“设问”是最好的指南针,支持学生最终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