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藤条解构的视觉体验——感悟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

  • Update:2010-09-28
  • 童慧明

在启程去上海之前,我已在自己观摩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必看”列表中,把西班牙馆排在了第一位。


尚未完工的2010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

感谢今日媒体,早已透过爆炸性的信息辐射,图文并茂地将这座由藤条板包覆的解构主义风格建筑呈现在世人面前。对我来说,虽不是建筑设计从业者,但在设计界浸淫久了、并经一次次在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建筑面前震撼与发呆的体验,而变得对所有离经叛道的实验新建筑痴迷起来。


二十年前,我对西班牙建筑的认知,还仅限于籍由西方设计史的研习而对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心生景仰并对他那未完成的“圣家族大教堂(Holy Family Cathedral”充满了期待。及至1997年,由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Bilbao Guggenheim Museum)”落成开馆并引起举世瞩目,再次令我对西班牙这个敞开怀抱接纳艺术感十足建筑的国度更加好奇。


实验建筑的天堂
今年4月,值赴意大利参观“米兰家居博览会”之机,我特意借道西班牙以偿心愿,以“朝圣”的心态在巴塞罗那观赏了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桂尔公园(Park Guell)”与“米拉公寓(Casa Mila)”,并在马德里的“美利坚之门酒店(Hotel Puerta America)”下榻两晚,流连于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等19位著名建筑师打造的风格迥异、个性张扬的走廊与房间之后,对西班牙社会与公众对实验性建筑由来已久地热爱与包容有了浓烈的现场体验。


美利坚之门酒店

这些感受印证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最新著述《世界大趋势》中对由西班牙源起的一场“视觉艺术的建筑”革命所描述的景象:“现在,西班牙在新建筑的形式和胆量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欧洲的其他国家。有一点可以说明西班牙建筑活动的活跃:它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最主要部分,甚至超过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注1)正是这样的氛围,才使西班牙成为诸如扎哈•哈迪德、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让•努维尔(Jean Nouvel)、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等全球著名建筑师的实验天堂。而西班牙在不少公共建筑的公开竞标中,明确规定建筑师不得超过 40岁,更为西班牙年青一代建筑师的大胆实验提供了保障。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2006年2月专门组织了一个在建筑界引起轰动的当代西班牙建筑展,全部53件展品中70% 出自西班牙本土建筑师,令西班牙站到了引领全球建筑设计潮流的前列。


青年建筑师Eva Castro 和 Hoger Kehne 组成的 Plasma Studio设计了第四层,一扫酒店一贯在人们心目中只是“安静的休息场所”的形象,尝试充分利用表面面积来营造奇异的、感受强烈的空间效果。

认知了西班牙在当代世界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传承与重要地位,就不难理解为何上海世博会的西班牙馆能够不仅在设计理念、而且在设计手法与建造技术上达到如此富有创意、专业娴熟的高度。而且,我分明看到了西班牙馆的设计内涵与“圣家族大教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之间的联系。


西班牙国家馆由“米拉耶斯-塔格利亚布(EMBT)建筑事务所”设计,耗资约5500万欧元、历时一年建造完成。EMBT建筑事务所由已故的西班牙“天才” 建筑师恩里克•米拉莱斯(Enric Miralles)与妻子贝娜蒂塔•塔格利亚布(Benedetta Tagliabue)合作创建,是一家蜚声国际建筑设计舞台的著名西班牙建筑设计机构,参与过许多国际建筑竞标项目。EMBT 最为国际瞩目的设计项目,是落成于2004年10月的苏格兰议会大厦。虽然米拉莱斯在2000年7月因突发脑癌不幸去世,但EMBT事务所摒弃秩序和工业化的现代主义建筑、以“解构主义”为理念、强调建筑是复杂和矛盾的载体、着力于设计极不规则的建筑形态、对材料与色彩的选择张扬个性的特色却被塔格利亚布完整保持下来。由苏格兰议会大厦呈现出来的建筑形状复杂多变、各功能区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充满不确定的奇妙美感,在上海世博会的西班牙馆中再次得以体现。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建筑师恩里克•米拉莱斯与妻子贝娜蒂塔•塔格利亚布合作设计的苏格兰议会大厦,展现出其对安东尼•高迪高度艺术化建筑的传承。

以“解构主义”为理念,苏格兰议会大厦的室内设计也强化了极不规则的建筑形态特色。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