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工作室制度,一种革命性的形式——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学科

  • Update:2011-01-04
  • 庄小蔚


二、始终坚持交流思想和知识的信念,致力于跨文化的广泛传播
玻璃艺术作为一个新的学科之所以在中国艺术院校中展露锋芒,与英国的现代文化传播理念有关(20世纪末开始的中国院校玻璃工作室建设的主力均来自于以玻璃艺术教育著名的Wolverhampton大学),其观点是非常清晰的:即始终坚持交流思想和知识信念,致力于跨文化的广泛传播,在这种广泛的交流和传播中,涵盖艺术和材料科学不同的领域,以丰富的人文知识,新颖的思想促进对人类自身的更真实、更全面的认识,以及彼此的了解。


世界的财富来自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专门的知识感受力和形式的多样化。世界各大院校的玻璃工作室对现代玻璃艺术有着不同的学科发展定位,工作室自建立之初,就把玻璃艺术纳入了纯艺术的范畴,因此,就有了一个比较高的理论和实践的起点。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的《学院派玻璃艺术》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工作室提出的“学院派玻璃艺术”这一学术思想的日渐成熟,它重申了思想创造的意义,展示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引导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庄小蔚的专著《铸造诗意——玻璃艺术创作方法论研究》的出版,对中国艺术院校玻璃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概念。


香港慈善基金会玻璃艺术专场

工作室成立以来共举办和参加重要展览36项,其中国际展览16项,国内展览20项。在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广州、香港、大阪、伦敦、芝加哥的展览,交流了不同的文化和学术观点,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美国《时代周刊》整版报道了工作室的玻璃艺术成就。


美国SOFA国际装饰艺术展

工作室的作品得到了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学院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特色展品奖”等多项奖项,作品分别被英国苏格兰皇家博物馆收藏和德国Alexander Tutsek- Stiftung艺术基金会收藏。
 

三、今天的工作室制度不但给研究型大学带来新的动力,也给社会、文化和创意产业带来机遇
工作室在推进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参与了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建设。庄小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玻璃制品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在“1933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专门的画廊展示工作室的试验性作品。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真实的社会。玻璃工作室技术援助了6个玻璃艺术工厂, 建立了冷加工、镶嵌、热弯、压铸、 吹制、离心、热融和大型铸造等完整的玻璃工业产业链, 教学基地的整体布局基本奠定。


工作室是独特的,它是一种活力,象征着激情与魅力,它打破了传统的分类方法,使之不具有任何封闭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它感兴趣于那些矛盾的和有可能性的东西,将它们创造性地溶入实践的波澜中——寻找概念上有突破、文化上相关、又美丽迷人的解决方法。艺术是人类的存在方式,美则是艺术必须关怀并不断加以质疑的价值理想。工作室“实验与先锋”的品质,引导着玻璃艺术进入了一个创造性和多元化的时代(玻璃工作室网站www.glassart-studio.com)。我们希望重新给玻璃艺术学科下定义:发明新的使用方法,探索不同的背景环境,挑战传统。重新评价玻璃改变生活空间的新方法和玻璃艺术的社会价值,工作室非常重视承担社会课题且努力通过这种形式为社会的文化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庄小蔚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玻璃工作室主任


参考文献:
Susanne K. Frantz,“玻璃工作室运动在中国初现曙光”,美国《都市玻璃》, 2006春季刊
Ian Findlay,“当代中国玻璃艺术”,香港《国际雕塑新闻》, 2007春季刊 Lara Day,“清晰的未来:迅速成长的中国玻璃艺术家”,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第9期 《GLASS.CHINA》,EDITION EMF PUBLISHED, ISBN978-3-937220-02-4, 2008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