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琐碎的细节

  • Update:2011-07-07
  • 郗海飞
  • 来源: 2011.7


绕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步行走廊,可以观察到工地的大部分。新设计的大楼在图纸上看起来更华丽一些,但我并无很大兴趣,对这里的兴趣,实在是因为原世贸中心的名气。


看完工地,拍了几张照片,沿路转到礼拜堂旁边那条街上,已过了近一个小时了。纽约曼哈顿的消防分队就在这礼拜堂的旁边。周边道路狭窄,布满了脚手架,人们只得低头穿行。在消防队后面一条街的墙上,镶了一枚小小的铜质浮雕,大意是纪念消防队在911事件时救援的英勇举动。另有一块展板树立在浮雕旁,上面贴有343名阵亡的公民与消防员的黑白照片,下面沿街摆放着小小的花圈和国旗,都是市民自发送来的,看上去令人肃然。浮雕制作朴素,尺寸较小,制作甚至有些粗糙,安装的位置也令人意外,在一条小小的街边上,并不引人注目。但不知为何,令人十分重视,心中觉得沉重而亲切。(图4、图5)





真正朴素而有力的公共艺术,与经验与期待相连,有互动,有共鸣。


转过街角,消防队的大门赫然洞开,两辆消防车停在里面。美国的车历来硕大结实,钢板厚重。尤其消防车我很爱看。车身干净,功能不用说了,强大有力,造型、颜色和装饰看上去也漂亮,让人激动。司机面目庄严,表情自豪,常在车尾悬挂几面国旗,拉响警报在街上呼啸而过,看着就令人激动,豪情顿时涌上头来。 


两个消防员着边装站在门口,目光扫向远处在建的新大楼。那眼光平静、深远得很,且若有所思。后面红色的车体前脸和挡风玻璃上方,有两条标语或口号之类的话,


“We support our troops”.


“Ten house still standing”.


这意思大家都明白,支持军队,反恐要继续,我们依然站立。(图6)



依了我的见闻,这似乎很少见。


在美国广告语很多,但公共政治方面的标语实在是少,像这类的更少,几乎没有,若不是9.11惊天动地的刺激,断不会出现的。由此,立即想到国内常见的标语和各类口号。


在国内看标语已是多年的习惯了,对此已近十分的麻木。标语内容和现实之间常常名不副实,更有甚者,贴标语本身已经取代了那件本该尽心尽力要做的事。


食品卫生一有问题,加强监管的标语立即出现,但问题依旧或更甚;


倡导交通安全的标语满街可见,但人车抢行依旧,毫无秩序;


文明、卫生、有礼的横幅下,满街污渍浓痰;


保护耕地的标语后面,是新开发的违规建筑;


保护文物的口号声中,古城正在被粗暴拆除。


……


记得胡适曾说过,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国人的一大特点便是讲究名份,喜好形式主义。墙上处处标语,人人嘴里口号。甚至将抗日保国这种真刀真枪要干的活与一腔的义愤,也变成标语,将几句打倒某某的口号,轻轻地发泄到墙头的标语上,此事就算完成,可以坦然回去休息了。


大事小事,标语一出,即完成大半,容易、痛快,又有面子。谁不爱做呢?


但久了自然无人轻信。


如今面临这两条小文字,连同街角小浮雕与阵亡名单前的鲜花与国旗,看看Ground zero工地上勤奋地劳作,街上沉默而自信的人流,所有外来游客沉思的目光,我的第一反应是肃然起敬与深信不疑。


9.11对美国和世界来说,的确是个灾难。除了尽心尽力地去恢复重建以外,面对这么大的事件,在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恢复与重建,想必才是美国人更要面对的考验。车头上的这两句话,出自失去了343名同伴的纽约消防队员之手,没有一丝的虚伪与空泛。


此时,我对这条小小标语和那枚小浮雕的含义与它发挥的作用,似有了些心得。


字体很小,位置恰当,便于观看,语言简炼朴素,情感真挚,表意适度而矜持,毫无张扬、博取同情之态。小浮雕与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一样,规模不同,但同样令人重视与难忘。回想国内动辄几百平方米的大浮雕,其内容、样式与规模,不知为何总使人觉得无法亲近,其阐述的内容也通常让人觉得不实而空泛。


沿工地一圈,到了会合地点和玉琦会合后,得知玉琦已经围着世贸中心转了26圈了,看着他沉静的表情,我心里涌起一阵歉意。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