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文艺复兴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字

  • Update:2011-09-07
  • 顾欣
  • 来源: 装饰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文艺复兴是文字发展史中的重要时期。本文历数了8世纪末至9世纪的加洛林小写体,14世纪发展出来的人文主义小写体,15世纪,衬线体得到重新发展,并迅速赢得了在拉丁语言中作为标准印刷字体的地位。
关键词:文艺复兴、字体设计

公元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末:文艺复兴衬线体

早期衬线体的基本形状在人文主义小写体时期就已经产生成形了,而它最终确立确是出现在铅合金活字发明之后,并继承了手写艺术的特点。为了同早期的衬线字体相区分,人们把这种新字体称作文艺复兴衬线体(Renaissance-Antiqua)或者中世纪体(Mediaeval)。文艺复兴衬线体依据不同的诞生地点又被分为“威尼斯式文艺复兴衬线体”和“法式文艺复兴衬线体”两种形式。(图9)

图9:文艺复兴衬线体的“A”和“a”

15世纪中期,来自美茵茨的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发明了可以重复使用铅合金活字的机械印刷机。这一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千年来人们使用文字的习惯。通过他的排版方法使得文字的普及更加民主化。从那以后,文化知识能够被快速的机械化复制,书籍的成本也大幅度的降低。它带给出版行业的是彻底地、多学科地改变,所有西欧文明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发生了持久且意义深远的转变。(图10)他选用了哥特纺织体作为他第一批印刷的样本字体,由他印刷的《圣经》也成为哥特字体最好的范本。

图10:中世纪欧洲的印刷工坊

1464年,来自美茵茨的印刷师康纳德•施温海姆(Conrad Sweynheym)和阿诺德•潘纳茨(Arnold Pannartz)受罗马附近的苏比亚科(Subiaco)本笃会隐修院的委托,把活字排版技术带到了意大利。在书籍印刷的初期阶段,来自日耳曼的印刷师习惯优先使用哥特字体,而在意大利,人们对这类字体并不抱好感,他们必须迅速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地市场的文字需求。在这里,经典和人文主义的出版物常常使用源自人文主义小写体的衬线字体印刷,神学和法学的文献使用圆哥特体印刷。一般来说,早期书籍印刷作品的装帧面貌都是依赖于15世纪流行的各种手写字体。这时的铸字排版师们逐渐意识到:新的印刷技术也可以带来一种新的印刷字体。1467年起,施温海姆和潘纳茨在罗马第一次印刷纯粹的衬线体(Antiqua)。这种新字体的小写字母源于人文主义小写体,而大写字母则保持罗马石刻体的形状。这样小写字母通过圆形衬线就能和相对应的大写字母呼应了。

1468年,日耳曼印刷师冯•施拜耶兄弟(Johannes & Wendelin von Speyer)在威尼斯依据施温海姆和潘纳茨创造的衬线字体发展出第一款威尼斯式文艺复兴衬线体。1470年,生活在威尼斯的法国人尼古拉•简森(Nicolas Jenson)将这款字体进一步完善。从此以后,这一类型的衬线字体在整个意大利境内被争相模仿,尤其是被称为“简森衬线体(Jenson-Antiqua)”的字体(图11),以其典范性的字母结构——协调、清晰、强调圆弧线,成为第一款完美、经典的印刷衬线体。生活于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尼(Luca Pacioli)甚至采用几何的方式为衬线体字母分析并绘制结构图。(图12)

图11:简森衬线体

图12:卢卡•帕乔尼绘制的字母结构图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