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用”到“赏” —中国古代漆工艺

  • Update:2012-03-12
  • 韩 倩,故宫博物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中国人制造漆器的历史至少有七千年,此间,出现过两次高峰。战国、秦汉,漆器是日用器皿的最基本类型,在社会生活和时代艺术中的地位无可比拟,此后,虽渐次退出日用的主流,却朝着技艺和欣赏一途前行,品类日益丰富,用料愈发考究,技巧臻于完美, 并在明清达到巅峰。
关键词:中国、漆器、实用、欣赏、技艺


         就漆工艺发展而言,前代已经具一定水平的蚌片、绿松石等镶嵌此时为数绝少,贴金箔也很鲜见,而是努力追求彩绘的色彩明快和雕刻的立体空间。荆门包山 2 号墓漆奁上以线描加彩色平涂画出车马四乘,御者、乘者、侍者 26 人,并以迎风杨柳、展翅飞鸿点缀其间,构成一幅生动的车马人物出行图(图 4)。精美的雕刻每每与彩绘结合,至臻佳妙。望山 1 号墓座屏(图 5)是轰动考古界的发现,以镂雕手法表现动感极强的凤、鹿、 蛇等,再用红、绿、黄、赭彩漆绘画细部,形象写实,色彩绚丽, 风格华贵。曾侯乙墓的雕绘豆(图 6),细密的镂雕和彩绘可谓殚心竭智,与同墓的青铜器装饰如出一辙,做工之繁、效果之华丽令人瞠目结舌。

4. 彩绘出行图漆奁,战国, 高 10.8c m, 直径27.9c m,湖北荆门包山2 号墓,湖北省博物馆


5. 彩 绘 透 雕 漆 座 屏, 战 国, 高 15c m, 长51.4cm,屏宽 3cm,座宽 12c m, 江陵望山1号墓,湖北省博物馆


6. 雕 绘 漆 豆, 战 国, 通 高 24.3c m, 口 长20.8c m, 宽 18c m, 随州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分裂的政治格局、不同的民族构成、各自的地域背景导致了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漆工艺也因之多姿多彩,争芳斗妍。楚文化区外,战国漆器的出土首推四川。在成都羊子山战国晚期墓葬中,漆盒、奁等常包镶铜釦,有的釦上还错银花纹,它们当然具有加固的功能意义,但也能造成对比的装饰效果。有别于以往的木胎髹漆,此墓漆器制作,“或木胎上刷灰后涂漆加朱绘,或木胎上贴编织物再涂漆”。这些发明实在重要,刷漆灰可令器表更为平整,裱糊织物则能防止木胎开裂,是工艺进步、日趋精良的表现。四川漆器的重要还在于风格的特殊。迥异于楚地,荥经、青川发现的漆器全为生活用品,楚墓常出的悬鼓架、镇墓兽及动物圆雕几乎不见;而流行于此地的双耳长杯、扁壶等日用容器,又为楚墓罕有;荥经、青川若干带针刻或漆书铭文的作品,楚墓中绝少出现。上述特征与时代稍晚的湖北云梦睡虎地、河南沁阳官庄村秦墓漆器相似,这令专家相信它们的工艺自成体系,荥经、青川发现均为战国时期的秦墓。
         秦汉,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手工业欣欣向荣,特别在西汉,漆器生产达到巅峰,这已被数以万计的考古发现证实。它们出土在全国的许多地点,湖南、湖北、四川、江苏、安徽、山东尤多,较偏远的广西、贵州,甚至域外的朝鲜、蒙古也有。在规格较高的墓葬里,一次出土数十乃至上百件漆器不算稀奇。秦朝国祚短促,云梦睡虎地也有五六百件的发现。西汉前期最重要的收获得自江陵凤凰山和长沙马王堆,仅轪侯利苍与他妻、儿墓葬中,漆器出土即达七百余。西汉中晚期,虽无上述大规模的发现,漆器出土却遍布全国,江淮地区尤其集中,扬州的作品异常精美。 已知秦汉漆器不少出自官府作坊,这个认识得自产品铭文。那些烙印、针刻或漆书的文字,有的长达数十字,内涵非常丰富。秦及汉初“咸亭”、“咸市”、“成市”、“筥市”铭,若是某地市亭、市府的简称,大概即是“市府漆器作坊的标记”。[3] 西汉常见的“考工”、“供工”、“蜀郡西工”、“成都郡工官”、“广汉郡工官”、“子同郡工官”、“武都郡工官”等文字,揭示了官府管理髹造的机构,在中央有少府属下的考工,在各郡有工官,这与《汉书》记载吻合。从蜀郡、广汉郡出现的频率及地点看,那时蜀地漆器不仅众多,而且精良,还畅销天下。西汉前期的诸侯王和列侯,也会在其作坊中大批造作漆器,“汝阴侯”款即为明证。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