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漆与器,用与美——当代青年漆艺家作品

  • Update:2012-03-12
  • 编辑:周剑石、周志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
内容摘要
中国漆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漆与器,原本便是无法分割的同一个概念。明清以降,漆工艺逐渐成为贵族赏玩之物,与器用之道渐行渐远。近数十年来,更有漆画异军突起,抢尽漆器之风头。漆画的历史功过自有后人来评定,但漆工艺在发展上的弱势确实也有自身的问题。可喜的是,一批专注于漆器工艺创作的青年漆艺家正在崛起,他们试图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开创漆器艺术的一片新天地。本刊在此刊载了11位漆艺家的作品,结合他们的创作感怀,希望能够较全面地展现当代中国漆器艺术创作的面貌。

谢震漆艺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漆画艺委会委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创作随感
        漆艺术品的设计有别于其它艺术,它只是一种或几种交叉进行的漆加饰语言之于所造之物上的表达的艺术,表达得体的漆艺术品,体现作者对漆造物的独特审美趣味,因此,当整体器物造型和漆加饰语言的和谐,赋予漆造物独立的“物格”时, 漆才成为漆器。
        把大体量的云雕用于架构设计这在史上未见先例记载。一天一层的髹涂,三十天之后才得以获取一个毫米厚的髹涂层, 如此高昂的代价,使得云雕的遗存定格于玩器之上。把玩器的韵致移之于用器,这或者也算是此件作品的一个创意。
        这套作品在漆工艺上采用古代皇室贵族用器的加饰手法, 使作品的状态介于“用”和“玩”之间,是在传承传统漆工艺技法的基础上介入大造物语言的实验。博山熏炉系列的香炉作品,是在《琴亭》这一大作品创作背景下对具有民族审美的中小型“玩物”的探索,这一行为带有更多的“复刻”趣味。漆从来具有艺术品的基本品德,过度而适当的使用会使漆的本性迷失,当作品只呈现属于漆的美感的时候,漆才真正成为漆器。
        对我个人而言,这些断断续续的尝试,这对于如何在个人化状态下使“漆”更得体的回归器物、平衡“传世”与“把玩”之间的概念空间以及进一步拓展与探索用漆造物的空间等等,都是有益的。

1.《琴亭》


2. 博山薰炉系列《凤仪》


3. 博山薰炉系列《瀛洲》


4. 行月琴


5. 行月琴局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