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用”到“赏” —中国古代漆工艺

  • Update:2012-03-12
  • 韩 倩,故宫博物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中国人制造漆器的历史至少有七千年,此间,出现过两次高峰。战国、秦汉,漆器是日用器皿的最基本类型,在社会生活和时代艺术中的地位无可比拟,此后,虽渐次退出日用的主流,却朝着技艺和欣赏一途前行,品类日益丰富,用料愈发考究,技巧臻于完美, 并在明清达到巅峰。
关键词:中国、漆器、实用、欣赏、技艺


         贵州清镇西汉晚期墓葬出土 1 件漆盘,铭文 61 字,具录产品名称、容量,生产机构、时间,各道工序操作者。这是春秋战国以来,官府作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礼记 · 月令》) 的成品检验制度。生产的专门化和分工的细密化,有利于专业技艺的提高,秦汉漆器通常精巧,也许正得益于此。 技艺的进步与产量的增加互为因果,而漆器产量的提高, 又表明了它同人们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从日用器皿到陈设品, 从乐器到武器,从车马器到葬具,髹漆广泛地应用于时人的生前死后。最能体现漆器流行的是各种饮食器具,马王堆 1 号墓里,漆食具有 160 多件,在江陵凤凰山 168 号墓,不同材质的食具共出土 150 余件,其中的漆食具达 140 多件。鼎、钫、 钟、壶、卮、耳杯、盘、盂、匜、勺、匕、具杯盒等是常见的饮食器,汉人对它们的设计特别留意,每种之内,又常常各有多种形式。变化尽管纷繁,但作为日用的主流,秦汉漆器特别切近生活、讲求实用。继承前代传统,秦汉日用器中不乏动物 造型,但不同于战国的整器摹拟,此时,仅把、柄等配件雕刻兽首,器身往往光素,更为实用。尤有巧思的是具杯盒(图 7) 和多子妆奁,它们在较大的容器内,紧密放置多件小容器,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是实用性极强的优秀设计。马王堆 1 号墓的双层九子奁(图 8),下层底板上还凿出 9 个形状不同的凹槽,分嵌造型各异、大小有序的小漆盒,盛装梳妆用具,这样的制作更宜携行。

7. 彩绘朱雀纹漆盒,西汉 中 期, 高 22c m, 直径 27c m, 宝应天平乡前走马墩汉墓,江苏省宝应县博物馆


8. 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西汉前期,高 20.2cm,口径 35.2cm, 长沙马王堆 1 号西汉墓, 湖南省博物馆  


         那时,漆器不但贴近社会生活,也代表着时代审美潮流的 走向。秦汉社会,神仙思想弥漫,企盼长生不老是普遍的愿望, 表现于漆器装饰上,则既有充满象征意味的羽人飞天、东王公、 西王母等神话题材,更有飘浮于神山仙岛、天上人间的云气。 云气纹在漆器上几乎无处不在,即令并非装饰主题,也会以辅纹的形式出现。若以灵禽、瑞兽、神人穿行云气间,便组成云虡纹(图 9),在稍后的西汉晚期,它被成功地移植到丝绸上, 成为汉代织锦上最有特色的一类图案。[4]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从此,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就和“三纲五常”等儒家礼教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漆器彩绘中的忠臣孝子故事就是实例。秦汉五行学说盛行,人们对色彩非常看重,漆器主色虽为黑、红,但蓝、紫、绿、黄、白、金、银等多达数十种的细腻变化,加上金属、玉石、牙骨、琉璃、蚌片等镶嵌物的点缀, 则固然依赖技术的进步,更彰显了汉人对纹彩的热爱。

 9. 彩绘云虡纹漆棺,西汉前期,高 114c m,长 256c m,宽 118c m,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 湖南省博物馆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