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漆与器,用与美——当代青年漆艺家作品

  • Update:2012-03-12
  • 编辑:周剑石、周志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
内容摘要
中国漆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漆与器,原本便是无法分割的同一个概念。明清以降,漆工艺逐渐成为贵族赏玩之物,与器用之道渐行渐远。近数十年来,更有漆画异军突起,抢尽漆器之风头。漆画的历史功过自有后人来评定,但漆工艺在发展上的弱势确实也有自身的问题。可喜的是,一批专注于漆器工艺创作的青年漆艺家正在崛起,他们试图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开创漆器艺术的一片新天地。本刊在此刊载了11位漆艺家的作品,结合他们的创作感怀,希望能够较全面地展现当代中国漆器艺术创作的面貌。


 

乔加漆艺作品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肄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1992年至1996年留学日本 ,学习日本传统漆艺(石川县轮岛漆艺技术研修所)。1997年至2006年留学德国(德国卡尔斯鲁厄造型大学)。先后获得平面设计硕士学位和媒体艺术博士学位。2006年回国。2008年在北京798艺术区成立个人工作室,致力于漆艺创作。2010年成立乔十光漆画馆。
创作随感:
        我的漆艺创作,从形式上可以分成实用和纯艺术两类。实际上,在我内心,两者之间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在我的实用漆器中充满着异想天开的“不实际”设计,而在艺术创作中又格外地看重工艺性和材料性。
        在日本轮岛学习期间,我接受了髹漆、莳绘技法、脱胎技术方面的基础训练,那些练习是非常严格、繁琐、有时是枯燥的。当时,我看不到“前景”,我既不能循着继承传统工艺的轨道成为日本的人间国宝,也无法想象回国后是否可以赖以生存。很庆幸,后来,我能够依着天性,走了一条探险式的自我发展之路。更庆幸的是,这种探险没有无疾而终,最终将我引向自由而愉快的创作状态。正如我在德国学习期间,我的一位媒体艺术的教授Michael Saup,结合他个人的经历(他学习过音乐、数学、计算机和平面设计)对我说过的:“你所学过的一切知识都不会是偶然的,有一天,它们会集中在一起,同时派上用场。”
        在我的实用漆器创作中,我有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传统工艺技法,因为它们是成熟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二是除了大漆这一基本材料之外,坚持使用天然辅料,或者说真材实料, 比如麻、纸、螺钿、蛋壳、石料、纯金、纯银等,因为它们经历了无数前人的验证,在功能和效果上是漆的最佳搭配。另外, 一件漆器的制作是费时费力的,如果因为材料而出现哪怕一点小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大问题,那将是得不偿失的。最后是在造型上,保持敏感和自由的想象,不因为漆的古老而拘泥于传统造型。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器、型、状、态都会给我灵感和启发: 它们是否可以用漆来创造或者再设计;进而思考,在这一行为中,漆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换句话说,不是为了用漆而用漆, 而是让它因漆而更实用、 因漆而更美丽、因漆而更具特色。

1.脱胎大碗


2.脱胎大碗


3-4.脱胎环状三角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