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用”到“赏” —中国古代漆工艺

  • Update:2012-03-12
  • 韩 倩,故宫博物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中国人制造漆器的历史至少有七千年,此间,出现过两次高峰。战国、秦汉,漆器是日用器皿的最基本类型,在社会生活和时代艺术中的地位无可比拟,此后,虽渐次退出日用的主流,却朝着技艺和欣赏一途前行,品类日益丰富,用料愈发考究,技巧臻于完美, 并在明清达到巅峰。
关键词:中国、漆器、实用、欣赏、技艺


二、技艺的巅峰
         隋唐以来,瓷器逐渐成为中国日用器皿的最基本类型,漆 器的使用普遍衰退,造作也普遍缩减,但漆工艺的发展却未因此停滞,而是朝着技艺和欣赏一途继续平稳前行。尽管,若与明清相比,今见的隋唐五代至宋元漆器有限,不过,借助少数实物,再辅以文献,有理由相信,多数后世流行的技法和品类均可在此觅到源头。明人也说“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髹饰录 · 原序》),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 那时的作品较少流传至今。
         因漆树的地理分布而产生的原料关系,中国漆器造作素来南盛于北。襄州(今湖北襄樊)是唐代声名最高、影响最大的漆器产地,几种土贡资料里都有它贡漆器的记录,那里著名的漆器品种“襄样”,至迟在唐后期,已为“天下取法”(《唐国史补》卷中)。入宋后,传统的产区仍在延续,东南一带成为新兴的漆器中心,杭州、温州、福州,皆以髹造闻名。温州漆器不仅行销都城(《东京梦华录》卷 2、《梦粱录》卷 13),还有高档制作。浙江瑞安慧光塔发现描金堆漆的舍利函(图 13)和经函各 1 件,不仅堆漆图案严谨细腻,还与描金绘画、镶嵌珍珠相配合,效果十分华美,它们是永嘉信徒的供奉,永嘉宋属温州,产地即应在此。已知的 5 件宋代戗金银漆器,3 件落款温州,均出自江苏武进南宋墓,其中,仕女图朱漆奁(图 14),图案优美,刀法娴熟,工艺水平极高。嘉兴是元代最著名的漆器产地,元初,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漆作局(《至元嘉禾志》卷 7)。

13.描金堆漆舍利函,北宋,高 41.2cm,底长、宽 24.5c m, 瑞安县慧光塔,浙江省博物馆


14. 戗金仕女图朱漆奁, 南宋, 通高 21.3c m, 直 径 19.2c m, 武进县林前公社南宋5号墓, 常州市博物馆 


         嘉兴民间,名工辈出,戗金大师彭君宝,雕漆巨匠张成、杨茂, 以及他们的后代张德刚、杨明都是此地人。存世的唐宋元三代漆器以素髹为多。不施纹彩的漆器自古有之,起初,漆灰的使用并不普遍,木胎纹理尽显器表,难免粗糙简陋,稍后,虽用漆灰却往往打磨不精,也不得光润质朴的美感。因此,素髹往往与制作简便相联系,是漆器中大路货。 经唐入宋,随着制胎、炼漆工艺的发展,牵连着清隽典雅新风尚的确立,不少素髹器制作极精,它们不仅是帝王生活的点缀 (《归田录》卷 1),也每每出土于士大夫阶层的墓葬。江苏、浙江、 湖北等地发现的宋代素髹漆器,造型或起棱分瓣、或简洁洗练, 每颇考究,胎体精薄轻巧,漆质坚实致密,虽无纹饰之美,更显造型、材质之妙。(图 15)据研究,这些漆器虽历千年而弥新, 除去适合的墓葬环境,制胎工艺的进步功不可没。与传统木胎的斫、旋、卷三种做法不同,宋代流行圈叠胎,是将“木片裁成条,水浴加温,弯曲成圈,烘干定形后,一圈圈累叠,胶粘成形”,经打磨后,再上漆灰,并裱糊麻布。圈叠法可将各圈接口错开,分散了木材的应力,使器物不易变形。蒙元艺术虽追求精丽华贵,但帝后亲贵对漆器的兴趣不大,其发展也大抵不出宋文化传统,宫廷仍在使用素髹器,高贵之处仅在髹涂的红色和时时出现的“内府官物”铭记。

15. 菱花形黑漆盒, 南宋, 高 8.5c m, 口 径 12.4c m,江阴文林公社十五大队宋墓出土,江苏省常州市博物馆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