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用”到“赏” —中国古代漆工艺

  • Update:2012-03-12
  • 韩 倩,故宫博物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中国人制造漆器的历史至少有七千年,此间,出现过两次高峰。战国、秦汉,漆器是日用器皿的最基本类型,在社会生活和时代艺术中的地位无可比拟,此后,虽渐次退出日用的主流,却朝着技艺和欣赏一途前行,品类日益丰富,用料愈发考究,技巧臻于完美, 并在明清达到巅峰。
关键词:中国、漆器、实用、欣赏、技艺


         今见的唐宋元珍贵漆器品种远不如明清,时代早留存少, 技法又欠成熟,当然是原因,作品属性的因素更不容忽视。传世明清漆器不少宫廷器用,它们出自官府作坊,生产拥有雄厚的资财,可以占用优质原料,驱役高手匠师,制作自然精细考究。已知唐宋元漆器多为民间制品,既要考量经济利益,又受等级制度的制约。例如,漆器历来贵红,不仅国家祭祀、赏赐进奉、宫廷日用多以朱髹,朝廷还有明确的禁朱漆法令(《宋史》 卷 153)。又如螺钿,可充当大臣结交权贵、图荣固宠的礼物,还在帝王标榜俭德、禁断奢侈时,被当众焚毁。显然同产品的珍稀程度和由此体现的使用者身份相联系,两宋剔红和螺钿尚无出土。至于蒙元,剔红造作于不受政府控制的元末的江南, 当然不必顾忌等级;螺钿价值不菲,民间于是出现了鱼骨镶嵌的假螺钿。[6]

        明清漆器夙称发达,品种之众多、技法之变化、造型之丰富、装饰之繁复均为前代不能比拟。两朝成就可以一部《髹饰录》为代表,它是现存唯一的中国古代漆工艺专著,作者和注者是明晚期的著名漆工黄成、杨明。王世襄先生据此书的分类,将明清常见漆器概括为一色漆器、罩漆、彩绘、描金、堆漆、填漆、 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戗金、百宝嵌共 14 类。时人偏爱技巧,一件器物往往结合多种工艺,黄成称其为“斓”、 “复饰”、“纹间”,它们绚丽多姿、富于变化,“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髹饰录 · 原序》)。
         品类的丰富牵连着用料的考究、技巧的精湛,执著于材料和技巧,往往又揭示着非功能上的需要。不妨以器形做个对比, 纯粹的陈设品暂且不论,日用容器中,饮食器和存贮器是比较重要的两类,它们对实用的要求不同。前者,用时置办,用毕收纳,用是暂时,收纳是长时,因而“用”重于“赏”;后者, 置于几案间,盛容贮物,随用随取,用是常态,所以“用”“赏” 并重。换言之,奁、盒等存贮器比碗、盘等饮食器,承担了更多的审美需求。明清日用容器中留存最多的,正是各式各样的盒,上述主要漆工艺技法,几乎均可在盒中觅到,其造型之多、技艺之精,难以备述。若反观战国、秦汉漆器,奁、盒固然也是变化较多的形式,但不计其数的碗、盏、杯、盘,或是充当同样功用的其他器形,可谓比比皆是,原因无它,漆器是那时日用器皿的主流,承担着各种实际的生活需要。如此,不至于引起异说的观点,明清漆器的典型作品,审美价值已远高于功能需求,这样的追求指引着它们登上技艺的巅峰。
         官府制作是时代的主导。明代的宫廷漆器作坊归隶营缮所, 它初设于永乐,地点在北京北海金鳌玉栋桥西的果园厂,人们通常简称果园厂。宫廷漆作的产品以雕漆为主,数量最多的是剔红,新出现的是剔彩。永乐、宣德的果园厂雕漆仍与张成、杨茂风格相似(图 22),大多堆漆肥厚,刀工圆润。这与时代接近有关,还因永乐时主持宫廷漆作的张德刚,正是张成之子。 嘉靖剔红已不重藏锋,花纹边缘渐生棱角,据说,这是云南漆工带来的做法。到万历,则图案趋于琐细。剔彩的风格与同时代的剔红接近(图 23),只是漆层颜色不同,可依图案需求剔刻显露,正是高濂说的“深浅随妆露色”,它的出现不晚于宣德, 嘉靖以后明显增多。

22. 剔红观瀑图漆盒, 永乐, 高 7c m, 口径 23.5cm,故宫博物院


23. 剔彩云龙纹漆盒, 万历, 通高13c m, 口径 30.8c m, 足径 26, 故宫博物院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漆器制作的黄金时代,养心殿造办处的产品(有时造办处仅制样,外派地方成做)代表着最高水平, 它们几乎无施不巧,无作不精,在技艺上很难挑剔,并且,出现了与瓷、玻璃等工艺相结合的制作。漆工艺的全盛不仅体现在小件制作,大量几、案、椅、宝座(图 24)、屏风等家具也以繁复的髹漆为饰,同样创造了中国家具史的黄金时代。那些金碧辉煌宫殿内的陈设,常以金漆彰显等级,唐至元的金漆是天然漆的一种,[7] 明清宫廷则以金箔髹造,格外光彩夺目、华美异常。康、雍、乾的宫廷漆作各有侧重,康熙时为螺钿、填漆、戗金等,雍正时为描金、彩绘、瓷胎漆等,乾隆时代,宫廷漆器制作最盛,除延续了康雍时期的大部分传统品种外,雕漆和百宝嵌的制作更极一代之盛。乾隆耽爱风雅,不少典厚无文的朱髹、黑髹也是宫廷优雅生活的重要附丽物,皇帝还会为之赋诗。如菊瓣式朱漆盘(图 25),外底有“大清乾隆仿古”款, 里心刻乾隆三十九年御制诗《咏仿永乐朱漆菊花盘》:“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比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既道出了仿古的对象,又对脱胎工艺赞叹不已。据研究, 这类漆器是造办处制样,由苏州织造成做的。[8] 乾隆以后,造办处的漆器制作逐渐衰微。

 

24. 剔红云龙纹漆宝座, 雍正, 通高108 c m, 长231c m, 宽125 cm,故宫博物院


25. 菊瓣式朱漆盘, 乾隆, 高 3.7c m, 口径 16.6cm,足径 11.3cm, 故宫博物院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