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三种身份间的悠游───访平面设计师赵清

  • Update:2013-08-29
  • 采访、撰文:赵华
  • 来源: 《装饰》杂志第8期
内容摘要
编者按:赵清的瀚清堂在平面设计业界的成功并非源自成熟的运营体制,而是它能在专业层面发出自己的声音,靠作品说话,获得了国内外多项专业奖项。2010 年,赵清成功加入AGI(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同时,赵清身兼20 多年出版社美术编辑,他还是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和汕头大学客座教授,从事着设计教学工作,在视觉传达和书籍设计方面,赵清一直在做着实验性的探索。三种身份间的悠游,应该是赵清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在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的瀚清堂设计工作室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间”状态

南京作为赵清的故乡,对他而言,影响是深入血液的。无论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还是书籍设计的渊源,南京都有独特的本土气息和不温不火的中庸氛围。南京的一些书籍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也在业内享有盛誉,屡屡荣获中国和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在赵清看来,这块土地是很适合他的“慢设计”生长的,相对于他本人非黑即白的酷酷的个人形象,他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思维则像南京这个城市一样,介于某种自由的“中间”状态。

 

装饰:您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那么故乡对您在设计上的影响和意义是不是很深?

赵清:影响太深了。我曾经做过一个展览,与南京的20 名设计师在一起,其中有10 名平面设计师、10 名其他行业的设计师。我叫他们每个人写一句对南京这个城市的印象,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状态:很悠闲,很中庸,很随性,同时也比较实在。既没有杭州、上海那样纯江南的感觉,也没有北方的那种浑厚,就是属于中间的状态。从地理位置上,也是介于南方与北方之间。南京就是属于这样一个中间的介质状态,带来一整套的定位和这样一种整体的闲适气息。

装饰:您说这个中间状态,我觉得是东方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精髓的部分,甚至说它是一个暧昧的层面,我们往往说非黑即白,但事实上不论人性还是文化,黑和白中间的过渡都更为丰富,可进可退。您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赵清:是的,我希望就是这样一种中间介质的状态,可以沉下来做些事情,从整个公司的运营,到城市的特色,到我以个人设计师对外的面貌都是属于这样的。我觉得骨子里很契合,所以说我还坚守着南京这片土地。南京也有一批平面、书籍设计师,也是这样的状态,就是很安静地在这个有着厚重历史传统文化,但既不是一线也不是三线的城市里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设计,坚持自己的想法。

装饰:南京的书籍设计一直享有盛誉,有包括您在内的一批书籍设计师,很多书籍设计获得了中国和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与您刚才讲的故乡的味道有什么联系?

赵清:江苏这块地方是传统的书乡,江苏的一批装帧设计师都很强,也许正是这样的气息契合了“最美的书”的评选标准。没有南方的过分的细腻,而要一些恰当的留白,有时候甚至看上去略显粗糙,但却有触感气息和整体的感动。其他城市也各有特点,如北京的包容性,上海的商业感,杭州的精致等,而南京介于它们之间,有着不温不火,厚重而缓慢的节奏,这也正是做设计应该有的状态。我觉得任何事情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一种平衡和一种多重际会的整体契合。对于瀚清堂的公司,我们也没有冲到行业的最前端来引领这个行业,但是我们也没有落在最后,没有就是为了经营公司而只做一些商业性的设计,我们就处于这种中间状态,可进可退,默默地做自己的创作。

 

1-8.《吃在扬州》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