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陈国明和佐伯聪子:库优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Update:2012-08-13
  • 采访:方晓风 汪芸;撰文:汪芸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7期
内容摘要
库优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坐落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与复兴中路交界的一座公寓楼的一层。透过临街的窗户,可以看见墙面上清晰简洁的字样KUU architecture,清新低调。步入室内,好像走进了一间实验室,一些造型特别的木制桌椅,灯具和建筑模型散落在各处,充满了材料与手工的趣味。

回到日本

库优并不想做成一家特别大的事务所,在他们看来,大的项目不一定需要大的事务所,根据他们的经验,在国外,六个人就可以完成一个大项目。不过在中国,业主总是觉得小规模的事务所不能做大事。库优不认同这样的想法,而倾向于目前这种工作方式。有意思的是,库优在今年或者明年可能会回到日本去完成一项前往日本拓展业务的中国客户的委托。这可以算是他们国际化实践的一个反应。

《装饰》:你提到许多中国建筑师在看你们作品的时候觉得差异性在于你们是外国人,但你们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思维的定式?
库优:在中国,许多建筑师认为我们是“室内”设计师,而在日本,建筑也包括室内,在美国或欧洲,建筑师也往往做室内设计。所以这样的看法( 将库优归为室内设计师) 对于我们来说太狭窄。在中国,行业内有这种观念,客户可能也有这些想法,沟通的时候会存在困难。而当他们看到库优的家具的时候,又会认为我们是设计家具的。

《装饰》:实际上,设计不应该有这些分界线?
库优:因为设计的思想就是设计的思想,要用同样的思想去考虑怎么做一张椅子,一盏灯。在我们工作室空间里的一些家具是用剩下来的木头拼接起来的。拼接的方式,也可以在我们的空间处理方式上看到,就是用不同的空间进行组合。我们用同一种思维来考虑家具,也可以包括窗帘,灯光设计。而在中国,就分得很清楚,建筑师做一个外形,然后室内设计师负责购买家具、窗帘并把它们装进去。
在中国,库优以低调的方式工作,知道他们的人并不多。偶尔回到日本,库优进行讲座或参加建筑类的活动,日本的建筑界对他们的实践表示了兴趣。如前所述,《日本建筑》(Japan Architecture )杂志选择了50 位建筑师表达50 个针对新市容展开的想法,库优就是其中之一。去年还在日本获得了2011 年第27 届的“新建筑”奖。
由于近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在本土获得项目的可能性少。而建筑师在中国有更多的机会,这也是库优来中国的重要原因。但是,他们明白许多的机会带来的弊端是中国的年轻建筑师没有时间去思考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而日本建筑师则因为没有这样的机会获得了对建筑进行深入思考的时间。权衡利弊,库优明确了他们的实践必须存在于国际化的空间,以全球化的角度思考,不仅仅为了项目而做项目。

10-12. 大宅,2011


13-14. 南汇别墅,2010


15-18. 安吉茶山旅馆,2012

长乐路上的改造项目

库优的客户中一大部分是二三十岁的年轻的中国人,他们接触过全球文化和国际化的生活方式,有些有在海外生活的经历。中国的年轻人在变化,他们对于新的生活方式持更开放的态度。不会仅仅因为在外的名声或技法而盲目地寻找一位国外的设计师。他们目光敏锐。
这样的变化始于3 年前,而库优的实践与这一个社会群体共同生长,因为这个群体变得越来越成熟,有的时候他们处于公司内部重要的位置,有能力授权库优进行设计。而老一代的中国人还是沿袭老的方式,对于创新理念的接受度并不高。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喜欢经过验证的事物,以传统的方式界定孰优孰劣。他们还是会常常提起安藤忠雄或是贝聿铭,或是一些“大师”的建筑。经过多年的实践,库优可以感觉到中国人,无论是年长还是年轻人对于真正的创新,也就是从零开始而不是已经出现过的所谓的“创新”的畏惧。
库优的实践探索之旅还在不断地展开,从他们的作品来看,总体上还是倾向使用一些传统的材料来做设计。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首先,这样的材料比较容易操作,其次,库优目前的项目规模并不大,操作时需要的数量并不多,有时候是20 件,有时候是5 件,所以不会用特别的材料。务实是库优的策略和态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