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三种身份间的悠游───访平面设计师赵清

  • Update:2013-08-29
  • 采访、撰文:赵华
  • 来源: 《装饰》杂志第8期
内容摘要
编者按:赵清的瀚清堂在平面设计业界的成功并非源自成熟的运营体制,而是它能在专业层面发出自己的声音,靠作品说话,获得了国内外多项专业奖项。2010 年,赵清成功加入AGI(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同时,赵清身兼20 多年出版社美术编辑,他还是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和汕头大学客座教授,从事着设计教学工作,在视觉传达和书籍设计方面,赵清一直在做着实验性的探索。三种身份间的悠游,应该是赵清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在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的瀚清堂设计工作室对他进行了专访。

 

三种“身份”

赵清有一个跟随他20 多年的身份,即凤凰传媒出版社的美编。书籍设计对他来说是最初的工作,也是引领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的基石。如今,书籍设计也作为他自己的公司瀚清堂的重要部分,多年来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他希望带给大众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并在有限的空间里将设计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创办于2000年的瀚清堂已是非常专业的平面设计公司,并已有11 本书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他还作为母校南京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致力于实验性书籍和平面设计教学的探索,每年创作十余本面向大众的实验性书籍,研究设计形态,引领行业潮流。在三种身份中间悠游,应该是赵清理想中的状态。20 年的积累,他于2010年成为AGI 会员,成为了设计的推广者与教育者。而通过课程教学,使他自己对于过往的设计理念有了一定的梳理。设计者、教育者、编辑者,这三者之间其实是相互平衡、相互交融、彼此促进的。

 

装饰:大家都知道您是三种身份的交织,这个我觉得其实是很特别的,您为什么始终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身份?您在设计实践的第一线,又没有脱离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这其中有什么联系?

赵清:我们刚才谈到城市的感觉,或者谈到我个人整体的气息,我并不是能够一直冲在前面的人,相对来讲还是比较中庸的。我自己开了公司,现在也在大学做一些兼职的客座教授,带学生,但我没有离开凤凰传媒作为美编的原工作单位,这个工作跟我的专业是完全是相关联的,还是做基础的书籍设计。我1988 年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迄今为止二十多年,我给自己的定义是一个持续、创作型的设计师,我希望自己是一直在创作的状态。每年还是有用心投入的设计作品,一方面我经营公司,它要正常运营,需要面对商业项目,另一方面还要坚持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希望设计能发出一点声音。人永远是在这两点之间徘徊,一直在平衡这两点的交集。

装饰:这几种身份之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吗?

赵清:是的,我做设计这么多年,我也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有第一线的实战经验,而且和年轻的学生们在一起,我们相互之间也有一个互动,可以把我的一些设计思想传授给他们。中国现阶段的设计教育有些脱离实际,很多老师自己也不在第一线接触实际的设计案例,只讲单纯的教学。我觉得如果真的想要继续在这个行业而且还要做出一些新鲜东西来的话,自己必须坚持在设计的前沿,一方面可以接触大量的设计案例,无论是商业的还是文化的,另一方面要在每一天思考设计,面对一个个非常实际的项目,你怎样来完成你的想法。我总是开玩笑讲,无论是做公司还是做老师,都是我的业余,我真正的工作是在出版社做美编,那是我的正职,跟我的专业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我在平面设计中最拿手的也是海报和书籍设计。而且凤凰传媒这个品牌在业内也是比较强的,它所做的书的内容和我的设计风格也是契合的。装饰:我们“第一线”这个专栏做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接触了很多活跃在设计前沿的独立设计师或设计公司,而您的个案也很有代表性,因为您同时还在院校从事设计教学。

赵清:在设计第一线,我会发现一些实际的问题,然后在教学中予以面对。比如关于书籍设计教学这部分,学生们首先要做的是概念书、手工书,然后他们会面对实际的设计案例,这样他们在毕业以后能够在面对一堆不尽如人意的素材时,知道怎样去处理,怎样与对方交流,怎样把这些素材整合、设计完成一本书,而不只是会做概念设计。还有,文本这些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应该让学生们熟悉的,就是怎么样来实实在在地做出一本书,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非常好的题材,你如何对这些东西梳理出线索,找到你设计的亮点,我觉得这是我希望教给他们的实在东西。这是两个思路:一方面是跨越时空的所谓概念,即如何做形态,但是另一方面最基本的还是要做成一本书,你得在先具备基本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跨越。我也做过大量的海报设计和带有试验性的设计书籍,我也很主张这些,但首先还是要先解决最基本问

题,让学生知道会走了才可以跑得更快、更好。

装饰:翰清堂这个品牌有自己的个性,它的设计定位是什么?

赵清:别人看到我们的作品后,很明显的是觉得你们做得太文气了,不够商业。而我们把这种品牌形象一直保留,我们希望在商业中间能够做得文化感强一点。毕竟我们的利润来自于商业,而我们自己做这些书真的是不赚钱的。这两年我特别专注于做一批书,也做了一些展览,都是这些年的积累。我们在北京的办事处也已经做了一年半,主要做的是艺术家画册,我希望设计作品跟画产生互动,也可以形成一个展出空间。如《人皆英雄》是画家沈敬东的展览画册。为符合作品气息,我们在书籍的设计上采用红、绿二色搭配,调动一切元素,表现了文革时期的感觉和当下的时尚气息,用比较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那个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

 

9 .《混设计》

10《阿海》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