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学习希腊,成为罗马—古罗马建筑的创新路径

  • Update:2013-08-28
  • 方晓风
  • 来源: 《装饰》杂志第8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欧洲建筑传统的主流是希罗体系,即希腊—罗马体系。古罗马的建筑是古罗马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其集大成者,体现了古罗马人征服世界的勃勃雄心,开放地吸收一切有益经验的胸怀。古罗马的建筑演进过程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其创新的路径:从吸收希腊的经验开始,将之理论化,但从没有忽视自己现实的需求和征服一切的雄心,不放弃自身传统的空间模式,不断地使用和改进新材料和新技术,最终实现了对学习对象的超越。

 

坚固、适用、美观: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实用精神是古罗马人的一个特质,这可能也是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能保持自主性的一个因素。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第一书第三部分“建筑学的部门”中提出了“建筑还应当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2]。坚固和适用都属于实用的范畴,美观则与精神世界相关。在维特鲁威的书中,他显然也是按照这种理解来安排内容的,书中所述涉及了多门学科和大量技艺,对选址、气候、地基处理、材料和构造等等都有详尽描述,当然他也十分推崇希腊神庙的美,包括柱式语言的介绍。

《建筑十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系统性的建筑学专门文献,书中所提到的三项原则高度概括而影响深远,这些原则可能并非维特鲁威的首创,但肯定是当时知识状况的反映,是作者对相关知识和观念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也是今日我们了解古罗马,甚至古希腊建筑的宝贵资料。后世对维特鲁威的评价有不少分歧,由于其所处的年代是罗马共和晚期,其后罗马建筑的真正辉煌还未到来,同时此书又是献给奥古斯都——致力于建设大理石罗马的皇帝,维特鲁威对混凝土技术、穹顶技术未曾涉及,但其中仍然反映了当时的罗马人在希腊化的同时谋求自身创新的种种努力,是这个时期的重要见证。

维特鲁威心中理想的建筑师是通识型人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技术、艺术和哲学,这也可视为他对理想建筑的一种理解。第七书的序言中,讲到图书馆时作者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博学者阿里斯托法涅斯担任一次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委,提出不曾受到市民喜爱的那位诗人才应获胜,因为只有他朗诵的是原创作品,并验证了剽窃行为。故事未必真实,但生动地说明了博学的重要以及崇尚原创的价值观。[3]“维特鲁威的书,就像许多罗马共和晚期文化一样,流露出一种自信的、综合性的折衷主义,它尊重所继承的传统,有选择地欣赏外国的成就,深信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将这些外来影响熔于一炉。”[4]

 

空间的核心地位

罗马对希腊文化的仰慕是有目共睹的,《建筑十书》中的第三和第四书都是关于希腊神庙的总结,后世对维特鲁威的批评也大多集中于此,认为他表现了保守的倾向。这一评价未必准确,维特鲁威身处希腊化时期,希腊的经验如此优秀,无视这些经验难道就能创新?继承何尝不是创新的一个基础条件。

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文化,包括宗教,罗马神庙在形式上与希腊神庙十分相似,但其空间关系却是保留了自身的传统,与希腊的神庙有着显著的差异。希腊神庙是环廊式,内部空间不发达,宗教活动往往在外部围绕着神庙进行。因此,希腊神庙往往位于场地的中心,并且四周都有台阶,在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是个典型,没有明显的正立面。罗马神庙在平面关系上延续了伊特鲁里亚的传统,是前廊式,往往有两到三个柱开间的前廊,而后半部则是神庙内室,台阶也只出现在前廊正面,形成明显的正立面,并强调了空间的轴线。为了在形式上达成希腊神庙的美感,罗马神庙在后半部的内室外壁做了壁柱,仿如环廊式的希腊神庙。罗马神庙也不再是位于场地中央,而是处在一端。[5] 尼姆四方庙(Maison Carree, Nimes)是奥古斯都时期的建筑,是保存完好的罗马神庙,由于空间区位的变化,罗马神庙也刻意抬高了基座的高度,使纵向的序列得以加强。罗马神庙的这种改造方式显然也是出于实用的考虑,伪环廊式在形式上向希腊神庙看齐,但就宗教仪式和活动而言,这种布局争得了更大的室内空间,适于在室内活动。更晚的,也更为著名的罗马万神庙(PantheonRome)是一座圆形神庙,但保留了一段希腊式神庙的前廊,尽管外观上不甚协调,但在空间上仍是罗马神庙传统的延续。这种略显粗率的拼接或许也是罗马实用精神的一个写照。

希腊和罗马都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希腊的雅典卫城是光辉的代表,但罗马对于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重视显示了其作为一个大帝国的不凡气度,因为这些建设可以展现伟大的权力。罗马的城市建设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可能出自要塞的需要,一般都是有东西、南北两条主路构成十字形构架,在交叉点附近布置柱廊式广场。这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布局方式,同时秩序明确,成群的重要公共建筑物围绕广场。“罗马广场取代了希腊和希腊化时期大会场的地位,成为城市生活和设计的主要中心。”[6] 如果比较希腊与罗马的广场,希腊的广场在空间结构上要松散得多,更像一个利于市民生活的公共活动中心,而罗马的广场则体现出了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因而是整饬和强有力的。

 

3. 罗曼努姆广场复原透视。

4. 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群平面图。从恺撒广场到图拉真广场,罗马式广场的形制逐渐成熟,空间系统趋于丰富和完善。1. 恺撒广场;2. 奥古斯都广场;3. 和平圣区;4. 涅尔瓦广场;5. 图拉真广场;6. 图拉真市场;7. 罗曼努姆广场东北角;8. 图拉真神庙;9. 乌尔庇亚会堂;10. 艾米利亚会堂

5. 奥古斯都广场复原图。主体建筑为战神庙,内按伊特鲁里亚神庙的传统供奉三个神像,分别为战神、恺撒和奥古斯都。

6. 图拉真广场复原鸟瞰图。1. 图拉真神庙;2.图拉真纪功柱;3. 图书馆;4. 乌尔庇亚会堂(大巴西利卡);5. 主广场;6. 纪念雕塑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