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设计已从策展开始: 意大利米兰设计博物馆展览模式

  • Update:2014-01-12
  • 周艳阳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12期
内容摘要
2007 年揭幕的意大利第一座设计博物馆,设立在米兰重要的文化交流机构“三年展博物馆”中,开幕至今共举办了六次展览,每年一次展览的内容都是“意大利设计”,然而主题却差别迥异,形态各具风采。展览效果的精彩,绝不仅仅来自展示设计,而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策展工作所给出的明确定位及缜密的研究成果。
* 本文得到以下项目资助: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Z03 攻坚专项“当代国际设计展览机制对创新经济和文化产业的推动研究”(课题编号2011THZ0); 北京市支持中央高校共建项目—青年英才计划“体验性展示设计方法系统化研究”(课题编号YETP0152)。

面前有一个杯子,我们把它拿去展览吧!为什么?
因为器型特别,可以讲述这个器型的由来,是历史演变而成还是突发灵感;
因为颜色亮丽,可以讲述这个颜色为什么会出现在杯子上,对功能有什么影响;
因为历史久远,可以讲述它的经历,从哪里制造,被什么人用过,又怎么到了这里;
因为名人设计,可以讲述它是如何体现出名人的设计理念、关注点、样式风格。
这些都是杯子的特性,但是到底讲述什么,谁来决定?
策展人!

2007 年揭幕的意大利第一座设计博物馆,设立在米兰重要的文化交流机构“三年展博物馆”中,这是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Michele De Lucchi 历时3 年在三年展博物馆的二层空间中改造而成。开幕至今,共举办了六次展览,每年一次展览的内容竟都是“意大利设计”,然而主题却差别迥异,形态各具风采。纷繁多样的意大利设计作品、论著、人物、事件,每年由不同的策展人以截然不同切入点重新梳理,演绎成展。“意大利设计”作为设计博物馆的永久陈列,却如此千变万化,是来自博物馆的对不断创新的雄心。博物馆表示:通常在人的一生中,会去参观一座博物馆的永久陈列一到两次。但设计博物馆要挑战的是把观众带回展厅一年一到两次。这座博物馆要求自己的永久陈列不要凝固静止下来,而是要与时代同步地不断重读自己的设计文化与历史。每一次展览都鲜活而充满热情,不断激发着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知欲。然而展览效果的精彩,绝不仅仅来自展示设计,而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策展工作所给出的明确定位及缜密的研究成果。

1-2. 米兰三年展博物馆

第一次展:2007 年12 月7 日至2009 年1 月25 日
主题:意大利设计的七种顽念
策展:Andrea Branzi
展示:Italo Rota
展览是依托意大利设计历程中的重要文献、事件、争论来诠释何为意大利设计。这些素材由著名的建筑电影导演彼得·格
林纳威(Peter Greenaway)组织成视频影片《意大利2000年来创造力》环绕在设计作品周围,用以展现意大利设计的七种顽念:一、“光的精神”:灯、光线、非物质的现实,从巴洛克风格到今天;二、“超舒适”:以大众舒适为宗旨的精心定制;三、“未来主义的活力”:对动态,速度,临时性的研究;四、“积淀出的民主”:对体系的研究;五、“灵性的剧场”:从庞贝到当代的道具;六、“极简”:从早期基督教到原型的当代研究;七、“大资产阶级及豪华中的神圣”:意大利的设计及其拜占庭留下的神圣奢华的记忆。

3-7. 第一次展

第二次展:2009 年3 月21 日至2010 年2 月28 日
主题:系列于系列之外
策展:Andrea Branzi
展示:Antonio Citterio and Partners
展览勾画出了意大利设计的当代图景,从实验性的研究到批量化的生产,从小型作坊到全球企业,伴随着手工艺材料和先进的科技成果的交替应用。展览的题目“系列于系列之外”
直指供给意大利急速运转的设计产业链,是来自最先锋的独立实验和高度自主的研究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能量在系统的产业链之外也自成体系,出现了很多探索的原型和具有前瞻性的孤品。在展陈设计上,极力体现动态和临时性。展览选取六位当代设计师和以声音为对象的作品,通过一个以声音维度的系统阐述产品和品牌的角色与价值。

8-11. 第二次展

第三次展:2010 年2 月27 日至2011 年3 月27 日
主题:哪些是我们
策展:Alessandro Mendini
展示:Pierre Charpin
策展人Alessandro Mendini 认为,在意大利这一国度中,存在一个庞大的、无限的、与设计基本制度分开且平行运转的世界。一种无形的,非正统的设计形态。将观察点游走于历史与从单件物品中流淌出的故事之间,把展品一一对应,彼此相邻。营造出一个彼此关联又相互进退的网,以及一个失衡甚至偏移,但却充满情感和惊喜的风景。精选出的大师、艺术家、青年设计师的作品进入乍看起来似乎没有“系统”的对话。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从新的角度来看,是以矩阵的排布方式呈现那些可以证明意大利创造力的,却尚未公布的证据。这些可以帮助人们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定义和挖掘意大利设计的身份与精髓。

12-16. 第三次展

第四次展:2011 年4 月5 日至2012 年3 月4 日
主题:造梦工厂
策展:Alberto Alessi
展示:Martí Guixé
第四次展览恰逢米兰家具沙龙50 周年之际,于是策展人将目光聚焦在从二战后至今,为建立意大利设计系统和推动家具沙龙享有世界声誉做出贡献的个人、企业以及产品上。展览一方面体现策展人Alberto Alessi 形容的“意大利设计工厂”是将工业产品的实用价值、符号价值,以及诗意的价值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还体现意大利设计强大的实验与研发能力,其中还含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那些选择在意大利设计产业链中工作的国外设计师的贡献。展览在两种气氛中徘徊:一边是近年来对上述问题精确的思辨与探讨;一边是充满了诗意性、艺术化、梦幻的讲述方式。展示设计师Martí Guixé 勾画出了一个如爱丽丝奇遇记般的场景。设计作品与设计师、伟人、企业展开一场充满了人性化的俏皮、丰富、充满感情、动人心弦的对话。

17-18. 第四次展

第五次展:2012 年4 月14 日至2013 年2 月24 日
主题:意大利图解
策展:Giorgio Camuffo, Mario Piazza, Carlo Vinti
展示:Fabio Novembre
“意大利图解”提供了一个机会用以展现那些伴随和支持了意大利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事件、人物以及现象。展览通过发掘那些曾被视为次要的或辅助性的方面,使其得到应有的重视,使人们对意大利创造力的理解更为多元。在一番调研之后,策展人决定将展览定位于意大利图形的展示,通过平面视觉图解及其历史来补充完善意大利设计进程中的关键点。这是一个机会,让我们结合过去与现在,以最大的批判意识去重审那些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旧的或新的产品和视觉文化的图像。参观流线从文化历史根基及意大利图形发展的关键时刻出发,以图形对产品的描述和其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分割展区,就此形成展览的主体结构。

19-20. 第五次展

第六次展:2013 年4 月6 日至2014 年2 月23 日
主题:设计- 流行性综合征
策展:Pierluigi Nicolin
展示:Studio Cerri & Associati
22 位意大利籍或外国籍但在意大利工作的设计师,每人设计一个新颖独特的装置或展柜用以表现意大利设计对其它文化体系抱有的开放态度,同时又具有的强大吸收和同化的能力。这是意大利设计所具备的一个典型特征,基于这一点造就出了众多经典的设计作品甚至特别的产业体系。22 位设计师被分为两组,一组的工作是每人围绕一个意大利设计大师设计一个装饰,演绎他们的个人思想、理念以及成就,如亚历山德罗·斯坎杜拉(Alessandro Scandurra)对应埃托奥·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马丁诺·冈普(Martino Gamper)对应吉奥·庞蒂(Gio Ponti)等。另一组是围绕一家意大利著名的设计企业设计一个展柜,演绎企业的定位、风格以及贡献,如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对应Alessi 公司,让·吉拉德(Ron Gilad)对应Flos 公司,帕特里夏·乌古拉(Patricia Urquiola)对应Moroso 公司等。

21-26. 第六次展

结语
意大利设计到底是什么?设计博物馆并不给出唯一的答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变成了一个生生不息、不断变化且充满创新的有机体。每年都有创新的配方,创造出新的面貌。没有
官方的说法,没有权威与成见,只有严肃的研究与解读。六次展览的策展人中有知名的设计评论家、有投身一线的设计师、有产业链里运作的企业家。这回答了策展人到底需要什么知识结构和工作背景的问题,答案是:不是策展人需要什么样的学识和经历,而是不同的结构和背景自然就会对问题有不同的关注点及切入点,从而必然策划出不同的展览。策展工作的到位,展陈脚本的完整,给展示设计带来极大方便,展示设计师们能有的放矢,尽情演绎。工作中,常有展览的委托方,抛给展示计师一份展品清单,于是设计师们就开始依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展具布置灯光,出来的展览经常是“××× 作品展”、“××-×× 年回顾展”。然而要表述这些作品的哪些内容却不得而知,造成了很多的展览语义不清,无法解读。米兰设计博物馆作为世界第一座以“意大利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同一内容,历时六年,年年使人耳目一新,是对意大利创造力极具说服力的体现。这得益于从建馆之初就确立其动态的性质,不断地自我更新,而其充沛的能量就来自于对策展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更替策展人机制。在这座设计博物馆中,不难看到对一个好展览的设计从策展环节就开始了,或者说策展本身就是一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