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百年浸润的城市文化——伦敦的设计博物馆

  • Update:2014-01-12
  • 蒋红斌、李一舟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12期
内容摘要
设计博物馆不是陈列馆和展览中心,而是聚集城市文明和时代魅力的基地,设计博物馆的建设,亦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普照与拓展,是面对下一个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阐释,伦敦如何依托一个个看得见的设计博物馆,获得一个个交流的场域,并由此通过各种“无形的文化专题力量”的大量聚集,将设计的影响力渗透至伦敦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由此,延伸为一种国家影响力,持续放大到全世界。

伦敦的魅力,在于穿行在每条大街,转进每个小巷,你总能发现之前没能发现的风景。正如英国著名文学家和批评家,编撰了世界第一部英文字典的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所说:“如果你厌倦了伦敦,那你就厌倦了生活。”英国生活,似乎可以围绕着城市文化而展开。对于当代设计的影响,伦敦绵延200 年的设计与创意文化,在不遗余力的建设下,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如何理解设计、把握前沿动向的翘楚之地。每年,英国政府不惜重金维护和发展遍布于伦敦全城的几百个博物馆,形成以设计博物文化为核心的设计文明探索之地。“设计博物馆”已经与伦敦,乃至英国的文化、公共教育和创新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成为扩大国家影响的重要因素。伦敦对于设计游客的魅力,已经不在于那些泛舟泰晤士河,漫步河畔时浏览的建筑群,而是享受夜色下苏豪区星罗棋布的餐厅和个性化小店,还有那走过的一条条静宜小巷,踏入一间间拥有百年时光的老书店,之后,把自己留在海德公园的长椅上,思索一天中领略到的“经典”,在回味中提炼伦敦给予的、透过那些城市博物而浸润出的文化精髓。

1. 伦敦的设计博物馆示意

一、设计博物馆:一个可以被放大成为城市文化影响力的专题
作为全世界留学生的首选城市之一,伦敦的设计讯息和博学空间正如同tripadvisor 网站所推荐的最佳世界旅游城市一样知名。近几年来,伦敦的设计体验越来越好。其中,重要的举措就是免费开放所有的博物馆、公园和景点,加上西岸的音乐剧和热闹繁荣的街头市场,由城市所营造的充满浓郁体验的大博物馆文化围绕身边。这些构成伦敦魅力的元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个强大的城市体系下互相协同、共同发展的。其中,由公共艺术、设计、建筑、绘画雕塑、戏剧和音乐会等构成的层层文化圈,支撑了它的活力。
为了形象地呈现这个文化圈,我们绘制了一张由“实体设计博物馆”和不断透过设计教育、设计文化、设计推广、设计机构等活动,以及将各种形式的设计作品、信息、理念、价值观传达给社会的“无形设计博物馆”的示意图。以期反映伦敦如何依托一个个看得见的设计博物馆,获得一个个交流的场域,并由此通过各种“无形的文化专题力量”的大量聚集,将设计的影响力渗透至整个伦敦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由此,延伸为一种国家影响力,持续放大到全世界。

2.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仿造的巨型太阳


3. 背靠泰晤士河拍摄的设计博物馆全貌

二、伦敦:打造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实体设计博物馆
设计艺术类博物馆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其不同的呈现形式。伦敦,作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祥地,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庞大的博物馆,而其中的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泰特博物馆、设计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最为引人注目和让人流连忘返。在伦敦生活过或者通过旅行等机会穿行于伦敦的大街小巷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整个城市的包容性,新老建筑不相冲突,利用结构、材料和巧思,新颖的设计形式总是可以嫁接在几百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上,相得益彰。而密布于整个城市的大大小小的公立和私人的博物馆,则维系着这个城市的文化高度。虽然从经济角度看,英国已经逐渐衰落,但是从设计艺术和文化角度来看,英国一直保持对于设计艺术和创意产业领域的高投资,力求从文化角度保持英国的一流地位。为了说明这样的理解,下面我们列举几个典型的著名设计博物馆。
1.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最好的艺术设计史博物馆
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号称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史博物馆,拥有极为丰富的设计藏品。与大多数散布于伦敦市内和周边的博物馆一样,大部分藏品对
所有参观者免费。同时,每年都会有精选的特别展,成为功勋卓著的设计大师和艺术家以及崭露头角的新秀们展示其才华的地方。1851 年,第一届水晶宫万国博览会成功举办。英国开始以其强大的文化综合实力和创新活力在世界范围内被推崇。维多利亚女王则专门拿出世博会收入的一部分对南肯辛顿(South Kensington)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文化+ 艺术+ 科技+ 博物馆”的改建。此后150 多年,位于此范围的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音乐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等,一同成为支撑起整个英国文化交融发展的栋梁。
博物馆一开始的经费来自万国博览会的盈余,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王子负责筹办。大约也是由于世博会的影响,这个博物馆的主导思想一开始就与传统的博物馆不同,而是面向生活的。它总在导找人们生活的热点,举办一些对现代人生活有影响的展览,作为博物馆干预社会生活最有实效的典范,2003 年它被评为“欧洲最佳博物馆”。
藏品的收藏标准向来是博物馆水准的重要表现。V&A 博物馆的收藏品并不以“古老”或者“珍稀”等传统的标准来进行收藏,而是强调社会意义、生活意义。其展示空间共分4 层楼,146 个展览厅室,专门收藏美术品和工艺品。其中欧洲服饰发展史展厅和摄影艺术馆比较著名。1858 年就举办了第一个摄影展。馆中藏品约300 万件。V&A 的陈设主要按照不同地域文化和年代进行划分,同时还有一些特色展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在内的东方展区,古希腊、罗马等在内的西洋艺术展区等,以及古代乐器展厅和时装设计展厅等特色展厅,还有现代艺术和设计的专门展厅。
V&A 是一家关注当下,同时又面向未来的博物馆,其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比如,在整个2012 伦敦设计节期间,V&A 持续举办不同的活动,有超过60 个的互动项目都在V&A 的不同时间段和地点展出,包括伦敦奥运会火炬和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师赫斯维克(Heatherwich)的工作室作品展,来自皇家艺术学院学生的“Design for the Future”展。“Bench year”项目则邀请了多位设计师将他们设计的长椅直接置于博物馆宽敞的中庭。来自日本Nendo 工作室的Mimicry Chairs 项目则是将一把优雅的白色金属椅子以各种方式和结构变化置于博物馆各处,形成了一个跳跃的连接面。可见,V&A 博物馆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收藏和展示,而是让这里成为一个世界文化、先锋艺术和人文情怀碰撞交流的“场域”。因此,V&A 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如此的推崇实在不足为奇。
2. 泰特美术馆——传统绘画混搭现代艺术,面向年轻人的新颖博物馆
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 and Tate Britain)位于伦敦中心区域。1955 年,泰特美术馆从国家美术馆完全独立出来,现在已成为由英国政府通过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事务部资助
的19 大国家博物馆之一。如今,泰特美术馆已发展成为4 个美术馆:位于伦敦的泰特英国美术馆和泰特现代美术馆,以及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和泰特圣艾弗斯美术馆。值得一提的是,从2000 年开始,泰特每年都要挑选一名艺术家,创作一件装置作品并在美术馆的涡轮大厅展出。由于该厅空间很大,所以艺术家带进来的作品也往往体量惊人,让人过目难忘。在这个空间里,泰特向世人展示过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的巨型蜘蛛,哥伦比亚艺术家桃瑞丝·沙尔塞朵(Doris Salcedo)在美术馆制造的长达167 米的裂缝,还有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仿造的巨型太阳。在伦敦所有的博物馆中,泰特美术馆是参观者平均年龄最小的。年轻人是这里的主要目标群体,泰特美术馆因此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年轻人。

4.“V&A”最初作为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图书馆使用


5. 由皇家艺术学院100年前完成的V&A 的内部展示设计图稿


6. 来自皇家艺术学院学生的优秀设计亮相“V&A”

3. 伦敦设计博物馆——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博物馆
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有一些诧异,太直接了。而亲身来到博物馆门前,又会再惊讶一次,因为大名鼎鼎的设计博物馆实际上只是坐落于塔桥附近的一座3 层小白楼,如果不是特意关注,人们很有可能忽略它的存在。当然,一定要说,展览空间还包括在建筑物主体之外一个大小约三立方米,称作设计馆箱的透明展览空间。要论气派,设计博物馆与泰特美术馆、V&A 和其他重要博物馆简直没有可比性,那它到底凭什么可以称为“设计博物馆”呢?设计博物馆所在地区原本是一个码头,附近的建筑在百年前都被当作仓库使用。建筑本身原来是一座储藏香蕉的仓库,经过大改造之后,成为现在的模样,并于1989 年对外开放。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以设计命名和作为主题的博物馆。目前伦敦设计博物馆每年接待的参观者超过20 万人,除了专业人士和设计学子,也吸引了很多对创意有兴趣的普通人。建筑内部的导视系统设计得很有特色,一楼的盥洗间则是著名设计师马克·纽森所设计。
设计博物馆与伦敦大部分免费博物馆并不一样,由于这不是政府经营的,所以必须依靠门票来维持运行经费。由于展览水准在业界有很高的口碑,如果不提前订票,一些特别热门的展览,当天是很难买到票的。而且,与一般博物馆不同,该博物馆并没有常设展,场地依照当时展览的规模及性质来划分,并依此设计展览空间,每期皆是混合不同领域的展览。因此,在不同的时间来看展,会发现整个空间都会经过完全革新的设计,每次开展都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博物馆每年都会进行世界范围内的设计评比,英国设计博物馆 “年度设计奖”(Designs of the Year)也被称为设计界的“奥斯卡”。

7.UK design council 简洁大方、内容丰富的网络平台


8. 伦敦地铁150 年重要节点的信息图表

三、作为设计文化教育的基地:设计博物馆已经延伸成为伦敦
面向公众,实现城市文化开放性资源的核心举措设计博物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藏品性质。若要挑选优秀的设计作品进入馆藏,必定涉及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生活习惯、生产条件等,且作为趋势风向标,设计博物馆需要随时关注新锐设计师、观念、材料工艺、表现和陈列形式,还要兼顾展览策划和设计评论。这一系列与设计相关的环境,实际上已经被融在了英国设计学院的教学之中。我们以英国最具悠久历史的艺术设计学院——皇家艺术学院为例,来看看设计博物馆和设计教育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V&A 最初作为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图书馆来使用。最初的绘画系学生的画室现在依然是博物馆的一部分,但功能早已改变。学校刚刚建立的新专业“服务设计”的教室也设在V&A 里面。从这就可以看出,博物馆和学校在100 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教学和研究的互动。也正是得益于这种良性互动,大量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作品直接成为了V&A 的藏品。这种良好的互动甚至表现在博物馆的大量建筑立面和实际的景观设计中,它们都是由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来完成的。也即是说,博物馆和学校更像是一种共生关系:博物馆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设计作品和学生作品陈列空间,学校则不断丰富博物馆的藏品,也为博物馆进行从内到外的各种策划和设计。
在2012 年的伦敦设计节中,V&A 承办的60 多个设计活动中就包括了皇家艺术学院信息体验设计专业学生的大量实验作品,以及来自交互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优秀作业展。在
V&A 进行展览,对于从事艺术、设计创作的人来说,是一个至高的荣誉;对于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则是一门合作课程。这样的机会无疑是博物馆给学校的一个很好的反哺机制。除了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还密布了包括伦敦艺术大学等世界一流的设计院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学子每年花费昂贵的学费来求学。但每一个成功求学归国的学子都可以默默算一笔账:几年求学下来,多少次流连于各种博物馆和展会,并因此打开灵感之匣,而大部分的博物馆都是免费的,展览也只收取低廉学生票价。这么一算,学费也就不显得那么高了。

9. 纪念伦敦地铁150 周年的海报


10. 俯瞰Old Street,一片不大的区域却聚集了大量的创意和互联网公司


11. 著名的本地设计商店Mint,售卖大量最新的设计作品和收藏品

四、作为伦敦城市文化的博物馆:各种方式的设计促进组织和推广活动,全城皆是博物馆
1. 英国设计委员会:一个设计公共政策的最佳实践者
近年来,由于亚洲价廉物美的家电和电子机械产品的涌入,英国产业界单靠原有的制造业无法维持。因此,英国实施了一个利用设计、创意和艺术性来增加出口的战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设计推进政策的聚光灯下的国家,英国设计委员会(UK design council)也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设计委员会。从历史维度来看,英国设计委员会60 余年的发展史,可说是伴随着英国当代设计发展的60 年。从产业政策层面看,英国设计委员会有其特殊性,它作为介于英国政府、企业、设计机构和设计师个人、教育、科研等一系列领域之间的一个实体平台,有机地将设计领域内的诸多因素相联系,对推动英国设计产业化进程来说,功不可没。例如在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中,大量的组织工作都是通过英国设计委员会来进行协调,其中包括奥运官方设计说明书和之后的火炬、奖牌、领奖台和服装等遴选协调也都由此机构负责。

2. 伦敦设计节
伦敦设计节始于2003 年,是全球设计界最瞩目的年度盛事之一。伦敦设计节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设计节的各种展览和开放的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还会与每年一度的探知知名建筑内部的“open house London”、引领前卫风格的“伦敦时装周”等结合在一起。伦敦设计节既包括设计庆典,也包括一些贸易展会,由超过200 个活动和展览,约160 个合作伙伴共同组织而成。伦敦设计节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设计动,而是一场文化盛宴,一个推动全球创意产业相互激荡和促进的节日。几个常规大展,包括每年在伦敦西区的Earls Court 展览中心举行的极具影响力、呈现当代家居设计潮流的百分百设计展(100% Design);在东区的红砖巷(Brick Lane)的老杜鲁门酿酒厂(Old Truman Brewery London)举办的Tent London 和Super Brands London 的联展;在New Oxford Street 的前皇家邮局分拣站举行的,在去年基础上规模持续扩大的“Designjunction”展都不容错过。这些展览充分利用实体博物馆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展示。伦敦设计节期间,行走于伦敦的大街小巷,如同步入一座巨型的城市设计博物馆。每年的展会都经过精心准备,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整个伦敦都被浓浓的设计氛围占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厂商、设计师、学校都希望在这个世界最具影响的设计活动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3. 地铁:移动的设计博物馆
国内有一个词叫“视觉污染”。如果你问伦敦的市民,可能他们会非常困惑,因为在这里,是不存在视觉污染问题的。相反,走在大街小巷,低头或者抬眼,到处都是精美的视觉设
计和灵巧的设计师暗语。2012 年是伦敦地铁运营150 年,很多从一开始就规划的设计和路线到现在依然沿用。地铁空间里面充满了各种广告招贴,但与国内地铁里面的广告略有不同。首先,设计的水准要明显高于国内,每一幅海报都经过市政部门的专业审查,其中包括了对于设计的质量审查,如果达不到地铁这座“移动博物馆”的审美要求,是不允许被张贴的。其次,大量的招贴来自于伦敦的大小博物馆、展会和设计艺术活动的宣传,以及音乐剧、电影、书籍的宣传,文化味道要超过广告本身的商业味。这对于一个需要保持盈利的公共交通系统来说,实际上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每年政府对于地铁运营的补助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但正是由于这样持续的投资,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地铁系统。

4. 遍布全城的创意工作室和设计商店
伦敦是世界创意设计的中心之一,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从最初的手工艺作坊,到细分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设计等公司,再过渡到新型的设计合伙人和服务设计工作室,这一系列的变革几乎都先发生在英国。虽然从金融、制造和商业整合角度,英国并不如美国和德国,因此在最终的创意转化为商业成果方面不占优势,但从设计创意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角度,英国的设计师和设计政策的制定者无疑具有最敏锐的嗅觉。Old Street 被称为英国的迷你硅谷。政府2012 年投资了5000 万英镑开发这片区域,继续践行市长戴维·卡梅伦想将其建为世界闻名的数字化创新地区的尝试,并开始了几方面的重要开拓:投资者关系、基础设施、社区建设、人才聚集和交流、身份认同和文化建立。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初创企业更是如此。硅谷传递出来的独特基因就是它的迁移效应。硅谷很容易将人们带到这个地方,每年有来自美国其他地区成百上千的公司将这里称为自己的家。Old Street 区域也在通过发达的交通系统和各种辅助服务来打造一个让创业者具有归属感的环境。比如,建立统一生态系统的社区以及分社区的工作。对这些社区的支持则来源于个人、企业以及政府。与大量的博物馆一样,Old Street 地区的很多创新工作室设有开放日,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宣传公司理念,一方面也可以吸收潜在的合伙人和员工。同时,在附近的商贸区和集市,也经常可以看到创意工作室的商店,感兴趣的人可以直接和设计师沟通并购买最新的设计产品。

12. 100 年前和现在的同一块核心区域的伦敦市貌对比

五、设计博物馆式的城市文化定位:带给整个地区的战略性发展机制
2000 年前后,英国政府认为新千年庆典是增加旅游收入和吸引外国企业的好机会,于是开始整修伦敦地铁,建设和修缮新的美术馆和剧场。由于伦敦的大整容,建筑师和设计师也
获得了一显身手的舞台。泰特美术馆、千年桥、“伦敦眼”大观览车使泰晤士河边的景观为之一变。作为新的观光名胜,它们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英国的设计产业振兴政策创造了每年100 多亿英镑的出口价值,解决了130 万人的就业问题。这样的情况和今天的中国何其相像,我们用50 年的时间经历了西方国家500 年的历史进程,连庆祝的工夫都没有就要忙着赶超英美。我们能够或者需要去复制英国的创意产业发展方式么?让我们看看这背后的发展机制。
(1)世博会之后绵延100 多年的设计扶持。伦敦水晶宫世博会已经过去了100 多年,而正是那次世博会给英国带来了来自全世界的关注,也奠定了最初的用以建立整个英国的多学科交叉的设计环境的基础。在接下来的100 多年,英国政府不间断地对文化、设计、艺术、教育和音乐等领域进行投入,带来的主要效应除了可见的大量艺术设计精品、丰富的博物馆馆藏、设计学术领域的成果等等,最重要的是提升了整体国民的设计修养,完成了设计教化和民族设计品位提升的过程。这个投入如果换算成货币,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再加上时间的发酵作用,就更加难以估量了。
(2)英国设计委员会的设计公共政策体系建立。前面已经说到了英国设计委员会的重要意义,从各个角度来看,英国的重大设计事件都和设计委员会及其他的设计促进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举例来说,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的整体规范,就来自英国设计委员会的策划。在奥运会结束1 年之后,设计委员会再联合100 多位参与了伦敦奥运会相关工作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剖析其贡献和参与工作,为大众打开了一扇神秘的窗,带我们看到如此宏大的“设计项目”是如何被执行和管理的。这样的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可以想见,而且这样的工作又只能由设计委员会这样的单位来完成。因为这家机构既参与了整个过程,又对设计要素和推广方式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还具有多年操作如此复杂的设计和公共教育项目的经验。对比我国类似机构的工作状态,其专业性和实操能力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设计管理者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工作来学习如何运行一套有效的设计公共政策和教育机制。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城市这个巨大的博物馆的核心“设计创新机制”之一。
(3)城市整体美感的保持——修旧如旧,文化传承。修旧如旧是建筑上的一个基本原则,特别是对于一座有着悠久文化传承的城市,新美并不能覆盖旧美。如何让新表皮有机地附着
在饱经沧桑的建筑上,伦敦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因此,如果将城市看成博物馆,那么如何对于建筑这种体量最大的馆藏进行良好的照看就是一个难题了。城市需要发展,新的规划、交通和生活方式,各种不可阻拦的经济发展的变迁都会一次次威胁这些脆弱的展品。只有非常小心地精耕细作,持有原则地进行改造才能尽可能保持城市的风韵。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伦敦市区基本公共设施的建设速度只是中国平均速度的十分之一了。

结语
一、设计文明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增长方式中的核心力量之一。设计博物馆是社会集体意志和集体进步的一个基本文化形式和载体。对伦敦的几家设计博物馆进行解读之后,我们看到,设计博物馆不仅仅依赖于拥有顶级藏品,而是是否能够扩展成为设计的组织、协会、活动、公益事业的实际窗口。以其独特的文化性质和魅力,立体地展现城市文化的标杆与特征。
二、设计博物馆应该是动态的,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应该随着城市的战略发展而适时变化。将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动态的博物方式容纳为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将是世界级城市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英国政府100 多年以来的持之以恒,对于设计、文化、艺术等人文领域的重视与投入,集中反映在伦敦的设计动态博物馆的营造上。这种不以眼前的短期经济收益出发,注重长期维护国家文化建设,拓展时代影响力的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素养,成为学习和养成优秀设计文化素质的基地,另一方面也为整个城市造就了孕育好设计和好大学的摇篮,确保了英国作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先者地位。
三、设计博物馆是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文化名片。设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形成良性发展机制的必然之选。曾经对政策起过关键作用的英国设计委员会,近年来已经逐渐淡出了政策推动的舞台,开始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咨询机构来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伦敦的设计生态已经形成,发展机制已经成熟,不再需要政府给予专门政策来直接扶植。设计事业正在通过行业、企业、设计公司和设计者的力量,以自组织的形态来推动社会发展。这也是一个国家设计成熟的重要标志。总之,设计博物馆不是陈列馆和展览中心,而是聚集城市文明和时代魅力的基地。对于年轻人则意义更加非同一般。通过分析和整理,我们都能深刻体会到设计、科技、媒体等不同领域的进一步融合。设计博物馆的建设,亦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普照与拓展,是面对下一个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当今中国发展设计文化如火如荼,设计博物馆与设计文化、城市文化、地区发展之间的有机协同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设计与产业、生态、文化之间有十分漫长的距离,设计博物馆正是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