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工艺美术·再生产” 专家座谈会

  • Update:2014-01-14

尚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生产由官府主导达到了较高的设计水准

尚刚:

我真是不知道什么叫头脑风暴,所以我就按照我的理解,说一下工艺美术的情况。

前一阵子开过一个会,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工艺美术的概念具体指什么。以前尽管有不少先生都写过《工艺美术概论》,但是“工艺美术”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含义,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后来专门用了两次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基本上采用了我的讲法。我是怎么做的定义呢?就是“采用手工业方式的造型艺术”,这是一个初步的定义。然后大家也做了一些完善,即它的设计、制作、材料会随着时代变化等。

因为我做的是古代,近几年才开始接触现当代,因而就简单说一说。现当代由郭秋惠、陈彦姝老师去做更权威的解说。

先说一下古代工艺美术的生产模式。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情况,它们的具体生产过程我们缺乏了解,但可以知道组织性是不强的。进入阶级社会,也就是从夏代以后,逐渐分成两大系统,一个是官府的,一个是民间的。

官府的工艺美术生产,制作和产品的完成是在官府的作坊里面,很要紧的是设计问题。工艺美术在现在看起来,随着时代的改变,它的实用性在不断衰减,大多数人可能用不起工艺美术品了,用的都是当代的工业产品。但在古代工艺美术主要是生活用品,这和中国古代的社会性质有关系。官府的产品主要是为封建的政治和礼教服务,所以人们的穿着、器用、居住是有严格的限制的。比如在唐代,人们穿着使用的材料、色彩、图案,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它的设计是由官府甚至是皇帝亲自主导的。当时的设计人才都是一些既有文化修养又有绘画才能、而且还懂制作的人。比如唐代的窦师伦、王定都是这样的人,二人在画史上都可以查到的。窦师伦做的是丝绸,王定主持的是中央最重要、最核心的手工艺生产单位。由于设计者本身有艺术才能和文化修养,而且图案是由中央甚至由皇帝钦定的,所以古代工艺美术最好的产品,往往都来自于官府。这种产品对古代的民间影响巨大,一方面体现在高级的产品容易被模仿、被学习,另一方面跟生产有关。对古代官府的制度,以前我们做艺术史的都是不大关心的,后来发现其实在古代,工匠不是永远为官府干活的,他只是一年中在一定的时间里为官府服务,在其余的时间里,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生产工具,利用自己的生产材料,做出产品自己去卖。由于熟悉官府产品的设计,所以在制作商品的时候,也可能模仿官府的样式,只要是不违禁,不违反当时的等级制度,他就可以做。各朝各代不断地下禁令,不许造这个,不许造那个,而且这些禁令隔一段时间会再颁布一次,说明还是有人会造这些东西,还是有违禁的。在古代的工艺美术生产里面,官府的设计对民间的影响是巨大的。

现在我们过于看重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朴素、泼辣、大胆,其实这个事大家都没想明白,民间产品的朴素、泼辣和大胆,其实都是由低廉的价格决定的。一个杯子卖5毛,它会是仔细加工的吗?它只能泼辣,只能大胆。一个杯子如果能卖200元的话,你看它是不是还那么泼辣,还那么大胆。我们老是过分的把民间制作由于价格限制带来的草率认为是风格。把产品都放在一块儿,一件20块钱的产品,一件2毛钱的产品,你看老百姓会挑哪个,一个精细的,一个粗的,你看他挑哪个。我们现在老把这个事无限的放大,纯粹是胡说八道。

现在有些这样的问题。一个是制作。现在很少有人真正愿意学一点手艺,大师是风光无限,他们的收入是历史上最高的水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大师。现在报纸等媒体宣传成功的途径,把它变得那么简单。比如宣传某人中彩票了,一下中了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可是他不想想彩票是谁赚钱,多少人赔钱,多少人买了一辈子彩票一次都没中过,他不说这个事。很多人总想着一下子发财,就没人做事。手艺现在是个问题。另一方面是设计问题——制作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有些人还有手艺,第一要解决的实际是设计问题。自大清亡了以后,再没有中央性的设计机构了。我先说到这儿。

陈岸瑛:能否再简要谈谈古代的贸易状况,比如远程贸易(与欧洲、中亚的贸易)对中国工艺美术生产的影响?

尚刚:在古代中国的工艺美术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发明是丝绸和瓷器,这是世界工艺美术史上最早的。丝绸和陶瓷不太一样,在很长时间内,中国的丝绸外销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在古代,丝绸由于珍贵,可以当作实物货币来交换,就像铜铁可以用来制造武器一样。古代科举考试曾经出过这么一个题,一帮吐蕃的使臣到了边关,他要拿丝绸带回去,题目就是让应试的人判断,到底是该让他拿走还是不该让他拿走。陶瓷不一样,陶瓷现在很值钱,但是在古代不太值钱。所以这两个东西的作用不一样。

中国古代外贸的体制,除去民间的贸易以外,官府贸易主要是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大概是这样的,中国自认为是天下的中心,认为自己的皇帝能够统治世界,总希望域外的国家来向我们效忠,来向我们进贡,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招揽外国人到中国来朝贡。来朝贡的外国使臣都是带了一些当地的产品,都是当地的好产品,中国皇帝需要它们,但是并不看重它们的经济价值,中国的皇帝还对进贡国大量的回赐,回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进贡的价值。所以在中国古代,经常会出现一些假使者,他自己是商人,但是冒充使者。最好玩的是,萨珊波斯650年就亡了,可是到了公元9世纪还有人号称是波斯国的使者,就是来骗回赐的。

民间贸易是比较麻烦的。麻烦在于,在早期的时候,主要是靠往西的丝绸之路。可是丝绸之路不仅路不好走,还经常有匪患,于是就有一些其他道路作为丝绸之路的补充。北边有草原之路,但是草原之路太冷,而且把持着北方草原的那些权势集团和部落,和中国政府的关系有的好有的坏,这样走草原之路也很难。东南有海道,外国人来中国,中国人去外国,中国商品到外国去,外国的东西进入中国,早些时候有不少是走海道的。中国的远洋事业长期不发达,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南宋后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鉴真和尚去日本。日本离中国多近啊,鉴真和尚去了多少次?如果海道发达的话,他一下就到了。又因为中国比较富足,所以那时候很多人对外贸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外贸在早期的时候主要操控在西方人的手上,尽管他们的海船也不行,可是人家是贴着海滩走,没准就能赚到钱。到了元代以后,中国的远洋事业开始发达,中国人自己用的还不多。明代有海禁,倭寇也老是在闹。到了清初郑成功还在台湾的时候,还有海禁。所以走海道的时候,中国基本上是不占主动权的,都是靠外国人来。外国人来中国贸易的有几类,最简单的一类就是有什么买什么,比较复杂的一类是定做,这在陶瓷上尤其突出。有时候他们会出些图纸,有的时候甚至会出图样,出图样则要求极严格,从造型到装饰,一个图样上全有了,你就照着做,中国的丝绸也是这样的。中国的很多产品在西方影响很大,但未必是中国制造的,比如我们去欧洲看到很多铜器,看着图案特别像中国的,但是觉得哪儿又差一点,尤其是不能看它们的款,字全是错的,字一错的话,肯定就不是东方人干的。很多东西是非东亚文化圈的人制作的,但这说明中国的东西影响很大。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