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工艺美术·再生产” 专家座谈会

  • Update:2014-01-14

苏丹——逆工业化为工艺美术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苏丹:

工艺美术再生产是在工业化生产基础上的一个新命题,“再”是重新开始的意思,但一定要有所改进、有所变革。

我先不从工艺美术这个角度,而是从我专业的角度来讲。工业化之所以具有巨大的能量,能够征服人、征服消费者,就是因为它的精密性和复杂性,能够把过去不可能被分享的东西,做到被整个社会分享,这是工业化最大的一个特点。自从有了工业以后,整个世界基本上摆脱了饥饿,也部分地解决了住房问题。工业化创造了复杂的机器,它所具有的巨大能量让社会开始能够分享一些过去不可能的成果,包括像艺术品、工艺品这样的东西。艺术品限量版的编号方式,是一种逆工业化的表现,但是我认为限量版这种东西,在工业生产中也有,比如菲利普·斯塔克的东西,或柯布西埃在更早以前设计的椅子——椅子这种东西是不能够完全工业化生产的,它要靠匠人去操纵机器,不是纯粹复制出来的东西。菲利普·斯塔克做了台灯,这是可以工业化的,但是出现了编号,有编号它的价值就高。工业化产生以后,到了后期就呈现出一些逆工业化的倾向。

工业化依赖于批量化的复制,产品与产品之间是一模一样的,但是逆工业化的倾向是让拥有者感觉到产品是独一无二的,尽管产品间的区分很微薄,类似于编号或者菜单式选择。比如大众汽车,前年他们从德国过来给我做过一个访谈,是全球抽样调查,我代表一类人。他们提到,大众汽车最新的销售模式,是在销售厅的LED大屏幕上展现11的真车模型,让消费者挑选内饰和所有的构件,这是一种消费的多样化,但是这个选择还是有限的。这是世界制造业的新趋势,意识在发生变化,更进一步3D打印这种东西就出现了,把过去工业化的生产还给了社会、还给了更小的机构。工业化实际上是把人类的需求简单化了,工业化生产通过建立大的制造业,使得过去的一大批作坊、民间手工艺消失了,但是在过去没有工业化之前,很多产品具有精致和无法比拟的特性,让消费者感觉神奇和不一样。

今天我们提的“再生产”有点像以前谈的“后现代”、“后工业”,实际上是一种去工业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我认为在今天是存在的。从消费市场的角度看,人们普遍倾向于认为,工业化的整齐划一和今天所的提倡个人化、个性化定制有冲突。设计界现在都开始提倡“为个人服务”,不再提“为人民服务”,人民太抽象了,实际上人民是建立在所有具体的个人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手工艺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时期。人们开始对工业化产品腻烦了,工业化体系开始自我反省,并创造出多元化的选择,这就为工艺美术的再生产提供了一个契机。但是接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手工艺过去的生产模式过于陈旧,还是农耕文明时的状态,包括其品牌意识、传播方式、消费模式可能还停留在上上个世纪,因此要谈再生产,我觉得有必要全方位地去考虑这些因素,而不仅仅只考虑到手工制造这一个环节。

“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做的是一种尝试。这个项目是2008年我在南通发现的,当时跑到唐闸镇,一看就觉得有点怪,后来跑到大生纱厂遗址一看,就觉得有内容,我觉得这个地方如果打造好的话,可以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手工艺基地和品牌活动的空间。工业遗产的保护,这是一个命题,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比如全国五一勋章获得者、那些老劳模就反对,认为过去的东西都被毁掉了。我就开始给他们描绘未来的图景。后来就挪到了油脂厂和造纸厂,因为这个产权能控制,就开始动手改建。但是做什么业态很重要,过去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大多数失败是因为没有内容。空间是内容的载体,这个内容要能够自我运行,一定得是一个系统。仅仅进驻几个非遗项目、手工艺项目,还是活不下来。生产是一个系统,今天所有的生产,如果不解决销售就完蛋,百雅轩就是个例子,一开始设想一年销售1个亿,后来资金链就断了。

我们对1895园区的空间设计,设想的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包括手工艺汇聚的集市,然后有上游的投资过来筛选项目。但是挑中的项目一定得有潜力。我认为像手工艺这种东西,过去的那套体系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部存活下来,随着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一部分会自然淘汰掉,现在的非遗也好,手工艺也好,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要和风投接轨,让有眼光的人去选择一些有可能研发、升级的项目,这时候院校的力量、研发的力量就可以介入。台北故宫原来做过一个事情,他们找了一批建筑师,把博物院的一些版权出让,然后那些人做了一些衍生品,后来在全世界的好多商店都能够看到,他们做的是全新的东西,也还是手工,并不完全是机器生产。所以这里面一定要有一批专业的人去挑选,然后有资金的扶持,再进一步对它进行推广。知识产权向设计、制造的转化,在中国也做了好多年,十几年前广州就做过一次,但没成功。我认为那个时候没成功是因为有点早,人们对它的要求还没有达到现在这个程度。这个转化过程也是挺复杂的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要升级,还要满足于新的消费观点。

现在有一个华人的时尚品牌,是台湾的夏姿·陈,是华人唯一做到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品牌,它把苗绣保留下来了。他们35周年的店庆我参加了,我认为相当不错,给一个非遗项目、一个存在于民间的东西,提出了新的要求,让那个东西高级起来、精致起来。那次在银泰中心的柏悦酒店里做店庆,不单盛大,而且有水平,包括展示方式、活动安排都非常好。后来有些国内品牌也想做类似的事情,有一次在深圳他们问我,如何跃升为世界一线品牌。他们在沙滩上做了一个活动,问我做得怎么样,我没多说,我认为差距很大。前面那个展场全是他们推出的不同时期的最好的服装,和苗绣结合的那些款式。开幕酒会,进去后大幕拉开,全是苗族的小姑娘在唱歌,没有扩音系统。整个活动的策划,非常懂得今天的消费。我认为所有门类的产品,消费群体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的,除了研发,还需要有市场感觉的人。我认为今天做研发的人本身应该有市场感觉,你的东西一上手,应该知道是哪个阶层用的;还得注意,这个东西研发出来以后,怎么能符合现在流通的方式,而且研发出新的东西以后,要使它的版权可以交易,可以进行股份化。我觉得今天的生产,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过程,环环相扣,甚至要求每一个环节的人关注的东西也是全方位的,不能每天只是关心制造,如果制造了消费不出去也是问题。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我认为是在消费领域发生的不可阻挡的变化,就是个人主义的兴起。个人主义带来的是要求产品的差异性,这是和工业时代不一样的。工业时代追求得更多的是技术上的精良,它要求的是我买的东西像你的一样好,今天的人很尴尬的一件事情是,你我拥有的东西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今天消费文化发生的变化。在制造业领域,去年4月份,比萨已经通过3D打印,打印出一个房子了。

尚刚:能住吗?

苏丹:原理出来了,这是重要的。房子基本的模型、尺度都有了。下一个问题就告诉你,这个东西无所不能,房子的样式变了,因为高分子的东西不需要过去那种结构方式搭建,它给你展现出了过去没有的可能性。我们从制造业本身的反省和它的变化,能看出手工艺也是一样。上上个世纪的那种生产模式必须在今天面对复杂的局面,全产业链包括各种环节,包括品牌的培育等等。品牌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所以经常是东方不理解西方,意大利不理解法国,但最终法国的奢侈品牌做得很好。你会发现他在做一个小事的时候,如果是一个大品牌的话,那个小事他不计成本,他让你感觉到一种态度。我就先说这么多。

陈岸瑛:谢谢苏丹老师。本次南通会议的“再生产”这个主题,就是苏丹老师倡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