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站上奥运领奖台——国产运动品牌成长之路

  • Update:2015-12-21
  • 张 明
  • 来源: 2015年第9期
内容摘要
我国国产运动品牌虽发展时间较短,但在奥运会的契机和全民运动的风潮下成长极快,经历了快速扩张期,迅速形成了一批全国性的品牌,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但由于品牌自身积淀与市场开拓的速度脱节,终端渠道扩张过度,国产运动品牌于2012 年集体遭遇了危机,被迫进行了较大的结构重组,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伴随着全民的健身热情、良好的社会环境,若能进一步了解本土市场,开发兼具专业性与外观的产品,建立多层次销售渠道,国产运动品牌终将获得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我国的国产运动品牌兴盛得较晚,发展时间短,历史最长的无疑是1989 年4 月注册成立的李宁公司,是由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李宁退役后所建立的同名体育用品公司,至今也不过25 年的发展历程。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国产运动品牌不仅迅速地成长起来,完成了大面积的市场推广,建立起知名度,还经历了快速扩张期、收缩期、调整期等一系列发展历程,日益成熟壮大。

说到国产的运动品牌,创建于1927 年的回力鞋也不可回避,回力商标注册于1935 年,早在1948 年的“全运会”上,“回力”品牌就在上海江湾体育场内设置大型广告牌,打开了品牌的知名度。在我国一直缺乏运动品牌的几十年里,回力作为唯一的运动休闲鞋类,让无数年轻人魂牵梦绕。2000 年胶鞋公司破产,回力公司重组成立,因这一品牌产品类型单一,与综合性的国产运动品牌差异较大,故本文不将其合并讨论。
 
一、发展期
21 世纪的最初十年,是国产运动品牌发展的黄金时期,最直接的契机为2001 年7 月北京成功申请到2008 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一事件无疑在整个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爱国热情,引起了运动风潮。运动品牌作为直接相关的行业,率先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销售额高速增长,门店数量急剧扩大。在此契机之前,虽然我国的体育用品需求量极大,市场广阔,但大多为国际品牌。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大量的体育用品工厂在不停生产着贴牌的产品,代工所得的利润压制了自身的品牌意识,虽有改变的愿望,但并未找到突破口。申奥成功之后,对体育用品的需求量激增,生产商们也受到爱国情怀的激励,开始寻觅自创品牌的发展之路。如李宁公司便于2002 年时确立了全新的品牌价值观:“李宁,一切皆有可能。”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与定位有了清晰的面貌。
另外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国产运动品牌亦均在此十年中涌现。成立于1994 年的安踏最初以运动鞋为主,2001 年推出服装系列,开始产品的多元化;同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专卖店,开始大规模全国性品牌推广;2005 年提出“Keep Moving 永不止步”的品牌理念。创立于2000年的鸿星尔克,于2007 年提出“TO BE No.1”的品牌主张。特步在2001 年成立之前,是一家完全进行贴牌生产的工厂,成立公司后以品牌差异化为战略,强调“非一般的感觉”,推行时尚、叛逆、特立独行个性的品牌文化。成立于2003 年的361°,以“多一度热爱”为品牌价值观,短短六年便在香港上市。随着李宁在举世瞩目的200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独特的方式点燃主火炬,国产运动品牌的高速发展在2008 年奥运会时达到顶峰。截至2011 年末,李宁品牌店铺在中国境内总数达到8255 间,并且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开拓业务。
在这十年中,可以看到国产运动品牌的品牌塑造意识在慢慢地苏醒。品牌刚刚起步之时,为了迅速扩大影响,出现了蜂拥聘请娱乐明星代言的情况。无论是内地还是港台,无论娱乐明星的形象与运动是否相关,一时间大街小巷充满了明星的大头像,头像边围绕着运动品牌的名称。慢慢地,国产运动品牌开始意识到要回归运动本身,努力建立目标用户群,将自身特色固定下来,具体手段为大力赞助特定的体育赛事,迅速在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单项赛事中建立知名度。安踏自2002 年开始赞助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李宁在2009 年4 月签约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时,已与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体操队、中国射击队、中国跳水队五支金牌梦之队签约。品牌代言人也转为邀请相关领域中处于顶尖地位的体育明星。
同时,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产品,宣传只是营销的手段。产品的设计起步更难,也更慢,从更多考虑外观设计转向注重于产品本身的功能与科技含量,所花时间更长,投入也更大。但各品牌均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于未来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建立技术开发部门和研究中心。如李宁在2004 年8 月成立香港设计研发中心,安踏于2005 年成立国内首家运动科学实验室,鸿星尔克也喊出了“科技领跑”的口号。
 
二、调整期
但遗憾的是,品牌的发展速度、研发速度赶不上行业扩张的速度,急速增长的生产规模直接导致了产品同质化、质量不过硬的问题。十年过去,市面上可见的大多数国产体育用品均面貌雷同,夸张一点地说,若是遮住标签甚至无法分辨所属公司。产品长期无功能创新,大量生产同质化产品、质量无提升,疯狂扩展市场、无限制地开发门店,人工成本和仓储成本持续上升,销售额下降,最终引发了危机。在此期间,国外大量休闲品牌进入中国,不少以平价著称,给年轻人以更多选择,抢占了不少国产运动品牌的市场份额。加上国际运动品牌的不断冲击,零售渠道中不断堆积的大量库存终于带来了国产体育品牌的“寒冬”。2012 年,国产运动品牌不约而同地遭遇了关店潮。
危机十分严重,并非仅仅来自于品牌自身,国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萎缩,国际运动品牌纷纷将战略目标瞄准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低端市场,直接参与了与国产体育品牌的竞争。国际体育品牌常常历史更为悠久,市场经验更为丰富,因此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国产运动品牌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的竞争激烈,脱颖而出愈加困难。休闲品牌、户外品牌均在不断侵占运动品牌的市场。在这十年间,淘宝创立,电商兴起,习惯于线下直营销售的国产运动品牌,面对新兴的交易模式无所适从——如何在网上推广、交易及布局,线上线下价格体系如何协调等问题一时都得不到解决。而转向网络购物的大量年轻消费者不再迈进实体店铺,关店潮无可避免。
 
三、成熟期
这场寒冬,暴露了我国国产运动品牌的问题所在,然而危机背后带来的是机遇。国产运动品牌从一味追求迅猛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被迫进入了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阶段。经历了寒冬而依旧成长起来的品牌,不再如最初一样脆弱,而是进入了发展的“成熟期”。目前国产运动品牌经过长达一两年的消化库存、变革经营结构,积极开拓线上渠道,开发新市场如童装领域等,调整趋于平稳。然而危机并未消除,产能供给依旧过剩,产品创新依旧不足。虽然门店的数量减少了,但促进了盈利能力的上升,从以数量、面积占领市场的格局转向思考品牌长久之道,转向深入了解消费者、尽力完善产品功能、做好做精的可持续之道。
 
四、未来
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国产运动品牌的未来发展十分乐观。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体育总局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全力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从微观角度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意识均不断增长,对款式、风格、质量、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于愿意花两倍甚至更多的钱购买更好的产品。国产运动品牌若大力投入研发,能够做出针对国人身体特性的功能性产品,将有可观的预期回报。甚至从每个消费者的角度去看,从“微信运动”中争先恐后的步数比赛,到社交媒体上各类“晒肌肉”、“晒马甲线”、“晒跑步路程”,健身热潮风靡整个网络,成为国产运动品牌绝佳的发展基础。
具体而言,当下资讯如此发达,借鉴国内外各大品牌的成功之路并非难事,总结起来无非沉淀品牌价值、突出品牌个性;专注研发,提高产品性能;细化消费者群体,从价格和款式上精准定位;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市场需求;提升服务,增加用户黏度;优化企业结构和管理流程,多渠道整合经营,降低运营成本。难的是在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的情况下如何深入了解各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洞悉本土消费者,提高创新力,以情感的诉求加上过硬的产品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国产运动品牌也终将如穿着它们的奥运冠军一样,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