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日本建筑家团纪彦访谈

  • Update:2011-12-05
  • 采访:朱美臻、内原英聪, 翻译整理:朱美臻
  • 来源: 装饰杂志
内容摘要
朱美臻:法政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
内原英聪: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日本建筑家团纪彦访谈

设计师简介
      团纪彦(Norihiko Dan),日本建筑家、城市规划家。1956年生于神奈川县,现居东京。1979年本科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学科,并升入同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师从日本著名建筑家槇文彦。1982年取得东京大学建筑硕士后留学美国,1984年取得耶鲁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1986年于东京创立了团纪彦建筑设计事务所。
      1997年团纪彦与建筑家隈研吾、竹山圣共同完成了 2005日本爱知世博会“生态城市与生态公园”的申办设计方案,并成功申请到举办权。然而之后日本政府废弃了这一设计构想,改用大规模新建住宅开发等经济利益更高的破坏环境型方案。团纪彦强烈坚持不对“海上林区”进行人为改造的最初设计方案,与博览会协会意见分歧,中途退出。
      除了进行设计,团纪彦还提出了许多具有主导性的建筑思想和城市规划理论。例如,将土木与建筑融合的“万能形式(Universal Form)论”、关于老建筑与街道改造再生的“新町屋论”等。近年,他因设计了台北桃园国际机场、台湾日月潭向山游客服务中心,以及主持指导了东京日本桥室町东地区改造工程而备受注目。

      7月,团纪彦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两次采访。他平易近人又幽默健谈,我们索性放弃了采访前准备的问题而任由设计师本人畅所欲言。(图1)

1、7月,团纪彦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两次采访。中,团纪彦;左,内原英聪;右,朱美臻。 

从环境出发的设计
《装饰》:我看到您设计事务所的网站,主页上放置的是台湾日月潭向山游客服务中心的实景照片。从1980年代末至今,您设计了很多优秀作品,为什么从中选择了这张照片呢?
团纪彦:台湾日月潭向山游客服务中心是最新完成的项目(图2、3)。另外我认为,这个设计是可以表达我至今的各种思考,尤其是关于建筑与环境的思考的集大成之作。就是出于这两个原因。

2、3、台湾日月潭向山游客服务中心暨风景管理处


《装饰》:从日月潭项目的照片资料看,建筑物整体和大地融合为一,在湖光山色中丝毫不显突兀。高空俯瞰时则形成两个相对的“V”字,与日月潭本身的形状非常相似,这让我联想到日本文化中非常广泛使用的“见立”这一艺术表现手法。
团纪彦:确实是有联系的。20世纪被称为“现代主义”的建筑手法,归根结蒂源自工业革命以降西方的近代合理主义。20世纪中期,这一文明与美学席卷世界;至20世纪后半,在取得了优良成果的同时,其负面特征也逐渐显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地域性、建筑与风土等这些问题,毋宁说是现代主义破坏而来的。进入21世纪,在对西方发源的现代主义进行再吸收的同时,让与之相对的东亚地区文化、中国文化、中东文化等固有文脉以活生生的形态在建筑文化中得以复苏,也成为重要的课题。
《装饰》:针对现代主义,20世纪70年代也出现过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团纪彦:后现代主义也是对现代主义反思的一种现象,然而它陷入了表面的样式主义。今天我们寻求的,是在更深层面将建筑与环境、以及与各自文化的关联进行重建。后现代主义以降,如同说“现在流行这个”一样,建筑设计逐渐走向一时性且变得短命。今天它成为一种“时尚”般的存在。但是,这种短期的流行就像水面涟漪,转瞬即逝。新的建筑应该诞生在更加猛烈的海浪中。
      所谓的现代主义为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扩展到世界各地?追溯到17世纪,以及18、19世纪,为什么出现了现代主义?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省,并思考21世纪新的建筑设计将为何物。如果只是盯着水中的小涟漪,那必会看不到大浪潮。
团纪彦:我们建造建筑物的时候,在起伏的地方建起物体,也即是抢夺了那块地面。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传统的建筑有很多是更多考虑到与地形、风景等因素的协调而造的。
      中国的文明规模宏大,往往会被理解为与西欧文明一样,将自然视为征服的对象。这确属误解。正是中国,留下了立足环境、千姿百态的多元化文化原型。司马迁在《史记 蒙恬列传》中记述到,大将蒙恬认为修长城万里必然挖断了地脉,这当是自己唯一的罪过。过度地改变地形在当时的中国已被归为大罪,这个细节十分耐人寻味。在东亚,山、地、风水……还有如何取景造景,非常微妙、精巧的感觉成为文化构建的基础。然而自从现代主义袭来,这些全部被合理主义破坏殆尽。爱知世博会的项目中,我和日本政府对立的中心问题就是关于自然破环。(图4)

4、EXPO2005国际博览会 (爱知万博/政府原案)


团纪彦:我们再回到日月潭的话题。日月潭原来分日潭和月潭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引地下水到山上,水位上升两湖连在一起就成了日月潭。因为温度较低的水被引上来,所以湖上朝霞暮霭、云如游龙,风景绮丽。来这里的大陆游客也非常多。在这里要建设风景区管理处,如何不破坏风景而完成建设计划成为项目的课题。
提到顾及环境,常常会听到“没有建筑物是最好的”这种意见。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反省。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建筑来优化某一场所,那么建筑物无论在哪儿都将成为破坏自然的象征。让建筑成为地形的一部分,对场所取长补短,日月潭项目就是按照这样的构想设计的。(图5)

5、台湾日月潭向山游客服务中心暨风景管理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