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手工艺的传统——对传统手工艺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再认识

  • Update:2011-12-09
  • 徐艺乙 南京大学历史系
  • 来源: 装饰杂志2011年第08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中国的知识体系,一类是以文字为媒介的知识体系;一类是通过行为方式或其他非文字记录方式传播和传授的知识。传统手工艺之本体所体现和依托的知识体系属于第二类,具体涉及到手工艺产品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工艺和形态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与器物的选择、使用、维护、保存等的社会生活常识,以及与之有关的品质、规格、配置和传说故事等方面的内容。在当代,传统手工艺主要是指在前工业时期以手工作业的方式对某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施以某种手段(或多种手段)使之改变形态的过程及其结果。长期以来,为了方便传承和传播,人们将与之相关的专门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制作工艺和器物使用的范式、程序、口诀以及故事等,并通过传统手工艺的父子、师徒、作坊和社会生活等的途径进行传承和传播。历史上各种手工艺的实践证明,在传统手工艺的实施过程中,对材料、工艺和形态等体系化的专门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在继承传统、恢复和重建中国手工艺文化的进程中,应当对传统手工艺之本体所体现和依托的知识体系予以重新认识,并且在传统手工艺的实践、传承或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和把握。
关键词:手工艺传统、知识体系、材料、技艺、形态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能否继续传承发展?当代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传授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这样的问题已经摆在了传统手工艺(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面前。在深入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手工艺之本体所体现和依托的知识体系进行再认识。
      中国的知识体系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以文字为媒介的知识体系,如中国历史上的“三坟五典”[1] 以及各种“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槃盂”[2] 和后来的书籍文献等的用文字记录的登堂入室的知识;一类是通过行为方式或其他非文字记录方式传播和传授的知识,如民间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常识和专门知识。(有的虽然刻印成书,但也只是在坊间闺阁中流传,或是于同道间秘传,从来不登大雅之堂。)传统手工艺之本体所体现和依托的知识体系属于第二类,具体涉及到手工艺产品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工艺和形态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与器物的选择、使用、维护、保存等的社会生活常识,以及与之有关的品质、规格、配置和传说故事等方面的内容。长期以来,传统手工艺的从业人员一方面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传承,一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知识体系。
      传统手工艺之本体所体现和依托的知识体系之性质,是由其特质和传统所决定的。在当代,传统手工艺主要是指在前工业时期以手工作业的方式对某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施以某种手段(或多种手段)使之改变形态的过程及其结果。长期以来,为了方便传承和传播,人们将与之相关的专门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制作工艺和器物使用的范式、程序、口诀以及故事等,并通过传统手工艺的父子、师徒、作坊和社会生活等的途径进行传承和传播。久而久之,形成了“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3]的状况,传统手工艺的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历史上各种手工艺的实践证明,在传统手工艺的实施过程中,对材料、工艺和形态等体系化的专门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在继承传统、恢复和重建中国手工艺文化的进程中,应当对传统手工艺之本体所体现和依托的知识体系予以重新认识,并且在传统手工艺的实践、传承或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和把握。

1-2. 刻辞卜骨 商代后期 安阳市殷墟小屯南地出土


3-4.“曾子伯”铜盘 春秋 桐柏县月河出土 河南省博物馆


5.《三五历记》书影。《三五历记》又作《三五历》,为三国时代吴国人徐整所著,内容皆论三皇已来之事,为最早完整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一部著作。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