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公布主题为“重新发电”

  • Update:2012-02-17
  • 来源: 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内容摘要
时间:2012年2月6日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2012年,上海美术馆将从跑马厅迁至2010上海世博园城市未来馆,更名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并于10月1日作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场正式开放。与新场馆改造和重启的新定位相契合,本次双年展将主题定为“重新发电”,旨在探索新环境下的能源供给,并超越废旧资源再利用的实践层面,尝试对整个城市生态进行反思和重新设计,强调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国际命题。2月6日,主办方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北京站)。
       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能源的获取坚持对外掠夺式,不停地探测、圈地、开采、分配、消耗,使得自己被迫陷入未来学狂热与末世学焦虑的极端情绪中。我们必须尝试发掘新的能量来源。城市不但是能量的接受者与消耗者,更是能量的输出者,而城市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在其中的携带不同身份、记忆和感性方式的诸多个体所形成的城市共同体的相互关系中。本次展览不是关于思想能源的诗性阐释,而是希望通过展示艺术家对共同体中新能量的探索成果,启发人们建立全民共享的生态模式。当旧电厂(新场馆前身为南市发电厂)重新启用时,它所输入我们社会网络中的,并非传统的电能,而将是一种激活共同体内在能量的精神脉冲。
本次双年展的主题展将由“溯源”、“复兴”、“造化”和“共同体”四个板块组成,分别关注作为社会动员者、作为历史的重访者与重写者、作为能量的变压器与转换者以及作为社会组织者的对话和交往的艺术,并最终形成主题链。策展团队采取三级结构,由总策展人邀请国际策展人形成联合策展团队;当涉及城市馆和特别项目时,还将邀请国内外策展人负责分项目策划工作。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会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主任李向阳主持,上海文广局艺术处处长沈竹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邱志杰以及三位联合策展人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扬斯•霍夫曼(Jens Hoffman)与张颂仁参会。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景效果图。新场馆选址于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南市发电厂。

主题展
主题展将由“溯源”、“复兴”、“造化”和“共同体”四个板块组成。这四个板块分别关注作为社会动员者的艺术,作为历史的重访者与重写者的艺术,作为能量的变压器与转换者的艺术,以及作为社会组织者的对话和交往的艺术,以此形成一条主题链。
1、Resource 溯源
这部分是关于文化与思想资源的回溯与转型。主要关注各地的艺术教育、开放学院、教育戏剧、以及作为教育者、动员者的艺术家的个体工作。这些发电机一般的艺术活动成为社会转型的原动力。
2、Renew 复兴
这部分是关于文化和历史遗存的涅槃与复兴。将主要聚焦于废墟再生,各地工业遗址和社区改造、手工艺复兴和乡村建设等,展示世界各地对历史的重访和重塑的努力。
3、Reform 造化
这部分是关于当代生活和文化生产的转换与化成。艺术家把自身的工作转变成能量生灭、聚散、转化的检测仪与变压器,他们在末世学与未来学的张力之间,如同改造哥亚号舰艇一般,从未停止。他们的工作,成为与造化平行的过程。
4、Republic 共和
这部分是关于文化交流中所有人群的共振和共和。共和是能量的联网、共振,将关注艺术家和艺术家、艺术家与普通人之间如何构建活力共同体、互相滋养和周济,展开共同劳动与创造。这种鲜活的自我组织重构了社会的基础。
特别展
1、《上海方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肆迫害犹太人,慑于纳粹的淫威,欧洲多国拒收犹太难民。而在此刻,上海向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使近3万犹太难民在上海躲过了艰难岁月。这些二战避难犹太人拍摄的上海老照片,包括避难犹太人中的画家大卫·布鲁赫的作品展,将展示人类如何在灾难中相依为命。这个特别展是对主题展中“共和”板块的呼应,同时也是对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致敬。
2、《中山公园计划》
此次纳入上海双年展框架中的中山公园计划,将先于上海双年展正式开幕时间,从闽西客家祠堂开始,在这里展示海外华人艺术家的家国记忆,然后向东到达闽南漳州、厦门、泉州城市群的各个中山公园,分别展示台湾艺术家和文化人在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不同领域的创造能量。再向东穿越海峡,在台中、台北等城市的相关机构展示大陆艺术家的创作。最后在上海双年展举办期间回到上海中山公园。这个中山公园计划是对沿途城市人民记忆的采集和对于族群认同的古典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反思。它对应着主题展的“共和”与“复兴”中对历史回访的重要性的强调。
城市馆
城市馆模式的采用是本次上海双年展的重大举措,并将为此后的上海双年展探索作为常规模式的可能性。此次将城市馆模式纳入上海双年展的框架,是上海双年展固有的问题线索的逻辑推进,同时也是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所提供的物理可能性。
本次双年展我们将优先考虑所邀请的城市和上海本身的关联,同时也会关注这些城市和“重新发电”这一主题的关联性,甚至一些名声未必显赫的小城市也可能纳入视野。操作模式上将采用和相应城市的文化组织机构合作的方式,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开辟城市馆展区,或落实在上海其它艺术场馆空间。目前,这一构想已经得到不少重要城市的相关合作机构的积极响应,如:孟买、伊斯坦布尔、德黑兰、香港、台北、伦敦、巴塞罗那、乌兰巴托、柏林等。
开幕表演《触电》
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紧靠黄浦江畔,置身世博园江南广场,是一个完美的剧场。开幕当晚和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多媒体表演将把这里变成感性互动、能量共振的剧场。出现在美术馆主入口立面的超大型多媒体3D Mapping投影表演,将追溯这座建筑的前世今生。从洋务运动中上海南市的第一盏电灯到发电厂,到世博会和当代艺术博物馆。然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多种戏剧、现代舞、行为艺术、多媒体迷幻灯光秀、互动表演等同时进行,将把这里变成一个汇聚各种视听盛宴的集市,勾连起一整代人的工厂记忆。这个表演中尚有大量目前不便公开的亮点,将给从专业人士到普通市民的人群带来惊喜。
教育项目《圆明学园》
本次双年展的主题,已经内在地包含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将各类国际双年展中常见的理论研讨会、讲座、交流编织在一个短期学院的框架中。它将是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秋季学院,将从上海双年展布展期间开班。
“圆明学园”的课程设置将包括:面向青年艺术家的“跨媒体艺术大师班”、与上海各社区合作的“生命教育与艺术治疗社区课程”、“儿童创造力开发班”、“大众媒体艺文记者培训班”等。
筞展团队
本次双年展框架丰满完整,项目多样,因此策展团队较为庞大。策展团队采取三级结构。由“总策展人”邀请国际策展人形成“联合策展人”团。这是本届上海双年展的智库和艺术家提名团。
此外,多种多样的城市馆和特别项目,还将邀请国内外策展人担任项目策划人,具体负责展览的实施。
总策展人:邱志杰
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总体艺术工作室主任。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导师组成员。作为活跃的艺术家。邱志杰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方式,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和收藏。他的主要个展包括:2009柏林世界文化宫,2009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08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等等。他参加过的主要群展有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后八九中国新艺术等等。
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Efimovich Groys)
鲍里斯·格罗伊斯1947年3月19日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媒体理论家和哲学家。他目前是纽约大学的全球特聘教授,从事俄罗斯和斯拉夫研究,兼任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卡尔斯鲁厄)的高级研究员。他一直担任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艺术与媒体中心的美学、艺术史及媒体理论教授,同时,他还是美国和欧洲若干其他大学的客座教授,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及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蜚声国际。
简斯·霍夫曼(Jens Hoffmann)
简斯·霍夫曼1974年出生于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是一位作家和展览组织者。自1997年以来,他组织了多次展览,目前任旧金山加州艺术学院沃迪斯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从2003年至2007年,他任职于伦敦当代艺术研究院,担任展览系主任一职。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在全世界策展了30多场展览。2009年,他合作策展了波多黎各第二届圣胡安三年展,2011年与阿德里亚诺·裴多沙(Adriano Pedrosa)合作策展了第12届伊斯坦布尔国际双年展。
张颂仁(Johnson Chang)
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汉雅轩画廊艺术总监,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联合创办人,国际艺术批评家委员会(AICA)香港分会联合创办人。张颂仁坚信当代艺术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责任和命运,他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以何种方式对世界做出回馈。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的文化思考与策展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