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水穷云起”——杜大恺艺术作品展开幕式

  • Update:2012-09-14
内容摘要
时间:9月16日下午14:00
地点:中国美术馆

 

“山是平凡的,无论高低,无论远近,从不拒绝观看;水是平凡的,江海涛涛,溪流潺潺,人近之而声重,人远之而音稀,遂人有无;……因为平凡,故有恒长,”这是著名画家杜大恺先生“心近平凡”的七十自语。2012年9月16至25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水穷云起——杜大恺艺术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亮相。本次展览以突出杜大恺先生最新的水墨画创作成果为主,精选水墨画作品约150幅,并有书法作品和以文献形式展出杜大恺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壁画、公共艺术及连环画手稿等,较全面地呈现杜大恺先生从艺四十余年的探索历程及代表性作品。
杜大恺先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建设部园林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78年,杜大恺先生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祝大年先生,曾得到张仃、庞薰琴、雷圭元、郑可、吴冠中、袁运甫诸先生教诲。杜大恺先生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多才多艺,且善于思考的艺术大家,在壁画、雕塑、设计等领域成就斐然。曾参加过首都机场壁画,中央政府赠送香港行政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中华世纪坛《中华千秋颂》壁画等创作活动。他创作的壁画《唐宫佳丽》、《理想 意志 追求》、《江南情歌》、《丝路英杰》等等,风格卓然,颇受好评。杜大恺先生还创作并出版了《鲁班学艺》、《崂山道士》、《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连环画三十余种,并在壁画、公共艺术及中国画艺术理论方面颇有研究。
因心性使然,自觉“装饰艺术囿于空间人事,终有不能尽兴之憾”,自1990年,杜大恺先生开始水墨画创作。杜大恺先生的水墨画个性独特,以块面结构为主的绘画语言、崭新的风格样式、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影响了中国画坛。杜大恺先生的水墨画擅长江南水乡、山水和人物创作。江南水乡的韵味和隽美充满魅力,他在研究中国古典绘画中却发现很少有这类题材的作品,受制线描为主的中国画传统语言,难以充分表达江南水乡的情景。杜大恺先生别开生面,大胆选择体、面语言,以自己的方式,创作了《水乡入梦月正圆》、《吾乡月影重》、《江南此时秀色多》等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杜大恺先生对山有格外的偏爱,“画山”是杜大恺先生水墨画创作的另一主题。杜大恺先生深知中国绘画山水画的成就最高,给人以高山仰止之叹。他把山作为心灵的寄托,更作为信仰或人格的一种喻示。在山的精神指向上杜大恺先生有自己的选择,他喜欢阐释山的崇高、伟岸、壮丽和永恒。其代表作有《与山相喁》、《天光云影山明晦》、《我或识云山》、《一山一势胜千势》、《一山独峙天地间》、《千峰拔地复其绝》、《此山我所有》、《最爱西山向晚晴》、《山影暗远峰》等。这些作品以山为载体,抒写了他别样的人文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杜大恺先生创作的水墨人物,多以人体为主,虽只取人物各种姿态或局部,却用空白经营画面,使人感叹于他巧于构成的布局。杜大恺先生笔下的花卉、蔬果,更被赋予了画家诗意的写景寄情,呈现出他多年西画创作经历而产生的独特视角和对中西绘画语言融合互补的深刻理解。诸法杂揉,不拘一格,以人所不为而为之,与时风迥异,风格鲜明,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杜大恺先生曾把自己的艺术追求概括为“当代的”、“中国的”、“我的”三个层次。“当代”是指历史序列中的即时性;“中国”是指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脉络的薪火承传;而“我”则是生命个体对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追问。杜大恺先生写山、写水、写人文景象,充分映照了他的这种坚定执著的艺术理想和追求。
本次展览一同与公众见面的还有《杜大恺水墨作品集》。作品集收录了杜大恺先生自1990年创作水墨画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和花卉,共计250幅。《杜大恺水墨作品集》一书,不仅展现了在画家深邃目光关照下的世界,同时也忠实地记录了画家数十年来,为寻找个性语言和独特风格而艰苦求索的历程。
 

开幕式及展厅盛况

 
 

开幕式后的研讨会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