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李群:民族性:新疆民居形制的文化传承

  • Update:2010-09-21
  • 装饰杂志
  • 来源: 本站首发
内容摘要
2010年全国艺术设计教育论坛主题发言

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生土建筑是延续了两千多年历史的一种古老的建造技术,并早已成为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吐峪沟麻扎阿勒迪村生土民居的研究,来审视吐鲁番地区生土民居建筑形制文化的传承现象。


吐峪沟麻扎阿勒迪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维吾尔族聚落,堪称为“中国第一土村”。这里的“原生态”民居呈现了当地生土建筑历史的演化过程。我们可以从村落的建筑形制体验到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居民在营建过程中,自觉传承了当地民族古老的建造模式和与多元文化的融和。


一、“复制”是人类建筑文化传承的最基本方式
 据古建筑学家考证,四千多年前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初民就有“挖穴而居”的习俗,而生土建筑就始于人工凿穴,这是人类最早和最为普遍的建筑遗风。在建筑历史的更迭过程中,人们采取“复制”的方式将生土建筑的营造体系一直传播至今。新疆吐鲁番地区距今两多千年前的苏贝希文化圈---交河故城遗址就是最好的实证。


二、“迁徙”是建筑装饰构件传承的重要路径
吐鲁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流动的地区。“这里先后有车师、塞人、月孜、匈奴、汉、柔然、突厥、回鹘等众多部落和民族活动过。从麻扎阿勒迪村民居建筑中的门、窗装饰符号中,发现了中原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渗透。在民居建筑中,“门簪”装饰构件的传播、“窗”与“牖”的运用是多民族文化内涵交汇融和的集中体现。
 

三、“地域性”是本土建筑空间形制的有效传承
麻扎阿勒迪村地处吐鲁番火焰山中段南麓的峡谷中,这里夏季炎热少雨,气温最高曾达到49.6℃,地表最高温度达到80多度。而冬季气温低下十分寒冷。因此,民居建筑形制的建造既要防暑,又要防寒。他们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和生存需要,拓展出“米玛哈那” (客房)与“高棚架式”,以及“土拱平房”与“房屋集中式” 等形态各异的空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