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三枪》的“跨界”

  • Update:2010-01-13
  • 大志
  • 来源: 博客

今天终于看了近日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三枪拍案惊奇》。这部片子的影评早已在网上泛滥,其中不乏一针见血的观点(比如韩寒的影评),在这里我不想再过多地评述影片本身,只想写下就该片延伸出来的一些想法。

    早就听说三枪的剧情改编自科恩兄弟84年的处女作《血迷宫》,尽管这兄弟俩的片子看过不少,比如《大保龄绑架奇案》、《老无所依》、《阅后即焚》等等,但这部片子却是从未看过。今天看完《三枪》回来后,马上从网上找到了《血迷宫》这部片子。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对这两部片子产生了最直接的感触:科恩兄弟的原作太简约、太纯粹了,已经近乎于古典主义的叙事手法;而老谋子的改编版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后现代时尚产物,说它是个“跨界”作品丝毫不为过。

    《血迷宫》这部影片本身尽管故事曲折多变,情节跌宕起伏,但影片本身却并无太多花哨技巧,完全以最基本的情节变化来撑起整个故事,包括人物形象以及对白。可以说导演把影片的拍摄手法简化到了极致。而这样做的直接效果就是令观众完全沉浸在曲折的故事之中,思维会不由自主地会随着跌宕的情节而起伏不已,不断思考着情节的未来可能走向。编剧的张力在其中得以完全体现。而25年之后的张版《三枪》却加入了无限多的时尚新元素,观众的注意力在观影过程中会不断被这些新元素所吸引或转移,比如前半段波斯商人和赵本山的喜剧效果、擀面条时的二人转炫技,以及后半段小沈阳夸张的肢体语言、程野和毛毛之间的“辩论”对白。套用韩寒的话说,“喜剧元素,西方元素,时尚元素,春晚元素,二人转元素,网络元素都齐了”。至于故事本身,反而游离于这些元素之外。这种做法听起来很耳熟,看起来很时尚,很流行,可称“跨界”是也……

    “跨界”,英文称Crossover,原意是跨界合作,指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近年来,“跨界”作为设计界和品牌营销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好的跨界,可以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会,给人一种全新的面貌。杂志社前段时间曾经在选题会上考虑过这一选题,但因考虑对“跨界”的概念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而暂时搁置。而实际上这也是今天看完《三枪》之后,这个概念再次涌上我心头的一个原因。“跨界”,不是简单的拼凑、混搭,而是一种在某些关键点上进行的融合。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核心、一个主线。也即是说,跨界跨出去的是你的腿,而不是身体和大脑。失去了主线的后果就会直接引起机体各部分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排斥,从而影响整体的结合效果。

    张艺谋的《三枪》跨出去的这一步本无可厚非,但该片的问题在于:一步跨出去之后,身体的各个部位和机能没有协调好,颤颤巍巍地走出了像小沈阳一样的8字步。想看情节的观众总是被滑稽的动作和对白打断,而想开怀大笑的观众又不得不亦步亦趋地随着宿命压抑的情节一起走,总也笑不痛快。张艺谋这次玩的“跨界”,既不艺术,也不时尚,最多算是赶时髦。这样的“跨界”,不应提倡,应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