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我们需要的是“品牌宣言”——观“中国制造”广告有感

  • Update:2010-01-13
  • 大志
  • 来源: 博客

        近日,一段商务部全球投放的“中国制造”广告视频(http://you.video.sina.com.cn/b/26448336-1665350507.html)在网上传播甚广。消息指出,这则广告着意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首个品牌宣传活动。

        诚然,这则广告的播出是一件好事,其对于提升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知度大有帮助。但是细看之下,我却觉得其中有些认识上的问题需要澄清。

        说实话,在网上刚看到这个标题,颇有些迫不及待的想打开看看,想了解目前中国从政府角度对“中国制造”的宣传到底是怎样的。但看过之后,却颇有些失望。广告的拍摄与剪辑无可厚非,看得出大制作的气势,但关键是广告的目标定位有些问题。本希望看到广告对于“中国制造”这个品牌在品质上的优势的承诺,但实际上却成了对“中国制造的身影无所不在”这种现象的一个表现。贯穿整个广告是“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也就是广告最后出现的“Made with China”这个字眼。乍看起来气势如虹,但细一琢磨——“中国制造”似乎只是围绕着世界各国的品牌、科技和时尚生活打转转,只是一个合作伙伴。至于自身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要“中国制造”而不要“印度制造”、“马来西亚制造”……?却并没有说清。就算是中国制造业目前已完全有实力制造高端产品、完全可以紧跟时尚潮流……那它不仍旧仅仅是一个加工厂?而且这个加工厂的优势何在也并不清晰。

       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融入世界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但是,在成功地走向世界之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现出什么?这才是这样一则在国外媒体上播放的广告所应该讲述的东西。现在的这个广告实际上是在向世界展现一个早已经存在的事实,只是进一步指出或者明确了这个事实。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吸引来一些合作伙伴,但是并不会增加国际上对“中国制造”这个品牌的印象分。

    这段时间正在看一本名为《德意志制造》的书,书中把“西门子”、“博朗”、“施德楼”、“莱卡”、“蔡司”、“妮维雅”、“阿迪达斯”等等著名品牌的故事娓娓道来,将德意志的设计之美、工艺之精、建筑格调传达得妙肖毕至,不由得不令我们反思德国制造的成功之道。其实,就如同“日本制造”、“芬兰制造”、“英国制造”等等一样,这些发达国家在贴上本国制造的标签之时,实际上也是在向消费者传达一个可以信赖的信息,传递着对产品品质的坚定承诺。而反观自身,目前国际上对我国制造产品的不良印象却主要集中在品质问题上。“精品”的概念很难与“中国制造”之间画上等号。这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近年来,也有许多设计业的专家大力宣传以“中国创造”、“中国设计”的口号代替“中国制造”。但是无论“中国创造”还是“中国设计”,都需要文化、艺术、科技发展的深厚积淀。而中国制造业首先要解决的,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品质的问题,脱离了这个基础,无论搭出多好看的设计架子,也都无法扭转“中国制造”的印象。换句话说,只有“品质”才能造就“品牌”。

       完成这个目标可以说任重道远,但至少我们应该明确这个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样,中国制造的广告才不会沦为现在这样的“招商广告”,而成为真正的“品牌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