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塑造城市文脉的节点——地铁公共艺术品《生旦净丑》设计制作构思

  • Update:2014-03-17
  • 冯 烨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内容摘要
《生旦净丑》是北京地铁站内公共艺术品之一,位于6 号线车公庄站。本文以《生旦净丑》为案例,从“地铁空间里雕刻城市文脉”、“采集文化精髓塑造视觉空间”、“融汇传统技艺,建构清新视觉”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北京地铁6 号线站内艺术品的整体设计风格,解读设计中呈现的独特的老北京文化风貌。

 在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成为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本人有幸主持了北京地铁新建6 号线车公庄站内《生旦净丑》艺术品的创作活动,现结合创作实践,谈一谈设计体会。

1. 东京地铁壁画

2. 伦敦地铁壁画


3.《生旦净丑》艺术品设计图


4.《生旦净丑》艺术品站厅效果图


5.《生旦净丑》艺术品站厅实景


6.《生旦净丑》艺术品局部实景

一、在地铁空间里雕刻城市文脉
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是指物质实体所界定、围闭的空间;心理空间则是指物理空间的位置、大小、尺度、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等视觉要素所引发的空间感受。在公共空间里设置的艺术品承载着传播文化艺术观念并与审美受众互动的功能,同时还象征了公众的权利与生活状态,地铁壁画就是彰显这一特征的公共艺术品。
近几年,轨道交通迅速在北京城内蔓延、交织,地铁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和生活场所。为提高地铁公共区域的文化品位,许多供观赏的艺术品被设置在地铁通道内,成为地铁站内亮丽的景观。人们经过此地,短暂驻足观赏、留影,为平淡的乘车过程增添了文化情趣。
就像方言一样,文脉是城市的记忆,让我们不时从传统化、地方化、民间化的内容和形式中找到自己文化中熟识的温暖。地铁在联络城区各个交通节点的同时,也串联起了城市的文脉。当今的城市极尽奢华,刻意高端,缺少对市井生活的细致关照,使得北京的传统文化逐渐消逝。在地铁这个流动感很强的公共空间里,巧妙地注入属于北京的“乡音”,可以增强空间环境的感染力,让人们在匆忙之中感受那被不断稀释的北京文脉。
2012 年底通车的北京地铁6号线,是贯通北京东西的城市大动脉,地铁沿线文化古迹、名人故居很多,老北京风貌保留相对完整,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特色。地铁6号线艺术品就设计理念上,充分利用北京地域文化特征,发挥古城优势,注重区域文脉渗透,体现公共设施与公共艺术品的和谐统一,以现代、简洁的装饰手段诠释历史文化。在风格上强调“以灰城砖为材料的老北京宫殿”式内部环境。其中,车公庄站位于北京地铁6 号线中段区域,站内设置两幅艺术品,杜飞先生的《彩韵》和本人的《生旦净丑》。《生旦净丑》艺术品把主题内容定位于京剧人物造型。京剧最能代表北京传统文化,地标性建筑梅兰芳大剧院、国家京剧院正好也坐落在车公庄站附近。京剧便成为车公庄站公共艺术品的主题,使站内艺术品与地表剧院上下呼应。艺术品依据6 号线整体设计风格,将京剧人物造型、传统吉祥图案与北京传统建筑语言相结合,以现代视觉表现手法诠释戏剧艺术和传统审美。
《生旦净丑》地铁艺术品的表现风格定位在剪纸与砖雕的视觉组合,以京剧四大行当的剪纸人物造型为主题造型群组,结合戏剧舞台的装饰元素和传统建筑的砖雕图案,运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现代设计理念,将地面的古城文化风貌注入北京城的地下世界。
二、采集文化精髓塑造视觉空间
设计者希望通过朴素的剪纸、青砖墙和吉祥图案等视觉传递,与观者在文化情感上相互沟通,唤起人们对老北京文化的重视。艺术品人物形象源自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画面横长25 米、竖高2.5 米,由左至右按生、旦、净、丑的顺序依次排列。群组化的构图在地铁通道环境里形成持续的主题表达,使观者经过时形成一个连续性的注视过程。《生旦净丑》在整体风格上借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阳刻语言,采集民间戏剧及京剧人物剪纸的表现方法,同脸谱造型结合起来,对京剧人物形象进行了再创造,使艺术品的表现语言更加通俗化。设计者在刻画京剧人物细节上保留了角色造型的轮廓线,特别注重形态不同的“月牙”、“锯齿纹”等剪纸表现元素,精心刻画人物表情、结构角色服饰,使艺术品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和装饰性。京剧四大行当的造型在画面构图中由四个群组展开,每一个行当的造型都挑选行当里最有特点的“亮相”身段,或者是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舞蹈动作完毕后的短促停顿,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具有很强的雕塑感。“生”行群组,画面选用了1 个老生全身人物造型和5 个生行的头部造型,表现庄重、气宇轩昂的行当特点。“旦”行群组以青衣、花旦、武旦为全身人物造型,配上3 个旦行头部造型,表现旦角的婀娜与秀美。“ 净”行群组,选用了1 个花脸全身造型和4 个头部造型,表现气魄与威严。“丑”行群组,画面选用了1 个站立的文丑与2 个丑行头部形象,表现丑角的灵动与诙谐。这些人物造型或站立、或舞姿、或正面头像、或侧面头像,高低错落的排列组合方式,把京剧艺术的造型美充分表现出来。
青砖建造的影壁、石窗、花门是老北京城市建筑重要的审美元素,这些元素渗透于北京的大街小巷、阔府民宅。设计者把传统吉祥如意图案和戏楼中的戏台围栏等元素,都融入砖雕的图案化表现,构成朴素的青砖图案造型群组来营造《生旦净丑》画面的视觉层次。砖雕不仅具有雕刻精致、层次丰富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和浓厚的民间韵味。砖雕图案配合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人物造型形成4 个造型群组,朴素的砖雕背景造型与洗练的京剧人物剪纸造型相呼应,黑白相间、层次清晰。剪纸、砖雕、灰砖墙等设计元素的组合,既丰富了主题内容,也增强了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和观赏层次,使乘客在行进间能欣赏到一组组完整的艺术品;同时契合了6 号线中段站厅建筑“以灰城砖为材料的老北京风格”主题装饰特点。
三、融汇传统技艺,建构清新视觉
地铁6 号线中段建筑空间呈现出的老北京灰城砖风格,让人拾起胡同的记忆,感受到青砖墙与雕花的温暖。《生旦净丑》设置在地铁联络通道处,艺术品与建筑墙合为一体。设计者把青砖和剪纸两种文化形态融合到艺术品的整体视觉表现中,用灰砖为背景,衬托剪纸人物造型,亲切、朴素、简洁,契合了6 号线中段“以灰城砖为材料的老北京宫殿风格”的内部环境诉求。
艺术品在地铁通道里长期放置,乘客随手可触,极易损坏,而剪纸形式镂空处较多,常以线条组合画面,肌理在公共空间里难以固定和还原,必须用耐久材料去仿制。京剧人物剪纸造型、汉字、适合纹样等均要考虑其坚固性。《生旦净丑》采用金属板水刀镂空雕刻、佛碳漆整体着色的制作方法去还原剪纸的视觉味道。
青砖塑造力很强,可精可简、沉着质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维系着人们的历史情结、延续着传统建筑文脉。青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艺术形式。为配合地铁6 号线整体的青砖风格,设计者利用青砖构成艺术品的背景造型,背景里的京剧戏台围栏和传统如意装饰图案都采用砖雕进行个体式刻画。这些个体的设计元素以砖雕的独特形式融入青砖墙内,呈现出浑然一体的墙面装饰效果。
将青砖、金属有机结合的工艺改变了单一取材的方式,使公共艺术品与周边环境、内部装修风格相得益彰,同时还凸显了独立的艺术价值。色彩沉稳、层次丰富的砖雕背景墙衬托着浅色的清晰剔透、造型流畅的剪纸京剧人物,凸显了《生旦净丑》的艺术效果。
京剧人物造型、适合纹样都被制作成独立的个体,便于搬运、安装。每一件造型高度在1 米-2 米之间,为了不使过长的金属板材变形,视觉上不单薄,在金属板边缘设计制作了立墙,加上金属板自身的厚度使每一个京剧造型显得饱满洗练。砖雕是以规格40 厘米×40厘米的砖为单位,雕刻艺术品画面中的戏台围栏、窗棱、装饰图案,安装时以砖为单位分块组装而成。为了让金属板材工艺与砖雕工艺恰当地组合在青砖基础的墙面上,收到壁画设计的预期效果,设计者设计了几组工艺对接方式,如剪纸造型与金属板转换、青砖和砖雕定位、青砖和砖雕磨对安装、剪纸造型金属板安装等施工工艺,最终在《生旦净丑》的设计构思与施工工艺之间建立起默契的视觉语言。
公共艺术是过程的艺术,是艺术家与公众互动的产物,它注重的是作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它是一种交流,是有文化的公共空间和人的交流,是艺术品作者和观者的交流。这其中,一种文化的语境也印刻在观者心中,让人们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对文化的关照,在生活里更多一份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爱、对人权的尊重以及对一切文化没有偏见的珍视。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入阐释《生旦净丑》艺术品的创作内涵,充分表达设计师的文化情感和审美理念,并期待更多同行的关注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李维立:《身边的艺术——英国公共设施的形与色》,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2008。
[2] 周成璐:《公共艺术的逻辑及社会场域》,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10。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4。
[4](德)鲍里斯•格罗伊斯:《走向公众》,苏伟、李同良译,金城出版社,北京,2012。
[5] 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李明德:《胡同门楼建筑艺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
[7] 徐跃东:《民居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
[8] 华炜:《中国传统建筑的石窗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