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伊犁维吾尔民居门窗中的俄罗斯文化特征

  • Update:2014-05-25
  • 李文浩 新疆师范大学
  • 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4期
内容摘要
近代以来,伊犁地区维吾尔族受邻国俄罗斯移民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民居门窗造型、装饰、色彩审美等方面融合了部分俄罗斯建筑文化元素,逐渐形成有别于新疆其他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门窗的装饰艺术风格,为维吾尔民居门窗装饰艺术增添了新的区域艺术特色。

自近代以来,伊犁地区维吾尔民居门窗装饰艺术受来自俄罗斯移民文化影响,其造型、图案、色彩等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特征。伊犁地区维吾尔民居门窗所折射的融合文化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民居门窗艺术在新疆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区域文化特征。

一、移民文化背景下的伊犁民居
伊犁自古就是各民族往来迁移频繁的地区,在世居的13 个民族中,维吾尔族和俄罗斯族是较晚迁入伊犁的民族。清统一新疆后,为解决伊犁地区戍边官兵的粮食问题,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开始从南疆喀什、阿克苏、库车等地区陆续迁移维吾尔农民到伊犁地区进行垦殖,今日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多数是他们的后裔[1]。俄罗斯人是1871 年沙俄占领伊犁后开始大规模移居伊犁的最后一个外来民族,到20 世纪40 年代为止,因政治、经济、战争等多方面因素,已经有大约两万名俄罗斯人定居在伊犁河畔的伊宁及其周围地区,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维吾尔族和俄罗斯族移居伊犁地区的同时也带来了原住地的文化习俗。从19 世纪末至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新疆伊犁成为当时中俄两国交往的热点地区,随着俄罗斯势力在伊犁的扩张,俄罗斯人欧化的建筑艺术也遍布伊犁地区。俄国人修建了教堂、学校、医院、民宅、办公楼等各种建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公共设施,对伊犁民居甚至新疆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具有南疆地区传统生活习俗的伊犁维吾尔族在衣、食、住等方面也表现出欧化的现象。[2]。民居建筑融入了不少俄罗斯建筑文化元素,俄式坡屋顶、壁炉、壁柱、檐托、线脚、山花、门窗楣等装饰元素在伊犁维吾尔民居中被广泛采用,使伊犁地区维吾尔民居呈现出独特的融合性文化特征。

1. 院门


2. 院门线稿


3. 门窗楣


4. 门廊


5. 屋顶天窗


6. 民居庭院


7. 院内立面线稿


8. 临街立面线稿

二、民居门窗中的融合文化特征
1. 院门
维吾尔族较俄罗斯人先移居至伊犁地区,在民居风格上保持着原住地南疆地区的传统文化特征,重视庭院大门在生活中的作用。但由于逐渐受气候环境和俄罗斯文化的双重影响,伊犁维吾尔民居院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与原住地风格上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一是院门顶部形式的变化。俄罗斯建筑屋顶多为陡坡形式,表面覆盖绿色铁皮,防雨雪,利于排水。伊犁地区气候湿润,雨雪较多,与俄罗斯气候相仿,因此,俄罗斯建筑的这一特点,成为伊犁维吾尔族建房时学习、借鉴的形式,民居的屋顶、院门也采用了斜坡造型,风格上与传统平屋顶造型迥然不同。二是维吾尔族和俄罗斯人在建房时都重视用花砖装饰房檐部位。传统维吾尔族建筑文化中,檐部砖饰以二方连续的龛形或凹凸相间的棋盘格式图案为主,而伊犁俄罗斯人的建筑房檐部位的装饰,是在水平檐线下面装饰竖向排列的砖结构檐托,檐托为欧式建筑典型的结构部件。伊犁维吾尔族民居的檐托被设计成上大下小,形似钟乳状的造型,其做工精细,既起支撑上部屋檐的作用,又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图1、2)伊犁维吾尔民居院门其他装饰基本保持传统,在门扇、门框等部位以雕绘、拼贴、镶嵌等手法层层饰以不同的几何纹、花卉纹、藤蔓等植物纹样,繁密而有层次,凸现出厚重的视觉装饰效果。
2. 门窗楣
伊犁维吾尔民居门窗在注重保温、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没有忽视对门窗外在形象的装饰,外层的木门、木窗扇多以矩形、菱形等几何纹装饰,朴素大方。民居门窗装饰最为讲究的是做工精细的门窗楣,也是最能凸显来自俄式建筑文化影响的特征之一。俄罗斯传统民居木屋的门窗框上都装饰有三角楣饰或流水图案,窗台宽大,可以摆放鲜花。伊犁与俄罗斯都盛产木材,俄罗斯移民将本国的木屋及其门窗装饰也带到了伊犁地区。维吾尔族学习了俄罗斯门窗楣装饰风格,在门窗上方装饰三角形门窗楣,门窗楣主要以贴雕手法装饰锯齿纹或二方连续的龛形纹、石榴纹和忍冬缠枝纹等,形态各异,美观大方,很有特色。(图3)在门窗楣两端有檐托结构,其上装饰俄罗斯建筑洋葱式穹顶的圆雕造型,这种样式与伊斯兰建筑穹顶较为相似,往往被居民误作为伊斯兰文化的象征符号。伊犁民居三角形门窗楣是按照门窗的宽窄和组合方式而变化的,造型独特,讲究和门窗大小比例上的协调性,不同于俄式门窗楣的独立式结构,这也反映出维吾尔族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主动的创新。
3. 门廊
门廊指建筑物门前突出的,有顶盖、有廊台的过渡空间,也称为雨罩、雨蓬等,是屋门口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北部传统民居多为木屋,木屋的门前是长方形的门廊,门廊下一般有四五级台阶。要想进入木屋,首先要走上台阶,经过门廊,才能进门。通常门廊顶部为“人”字形,廊柱间有宝瓶柱围栏,门廊较地面高,夏季可避雨,冬季可防大雪封门,是一种适应俄罗斯气候环境特征的建筑形式。传统维吾尔族民居屋门口不设独立门廊,而是采用回廊,主要功能是夏季遮阳。而伊犁维吾尔族民居则采纳了俄罗斯门廊这种既实用又贴近本民族文化习俗的建筑形式,在造型和装饰风格上加以变化,形成一种具有混合式风格的门廊。伊犁地区气候潮湿,多雨雪,为隔绝地面湿气,建筑地基多高出地面或带有半地下室,因此,门廊一般高出地面4-5 级台阶,也显得很气派。民居门廊除顶部采用俄式的“人”字形结构,还有半圆弧结构。俄式门廊通常只在正面采用浮雕山花,而伊犁民居门廊侧面也会装饰图案,不留空白,采用贴雕手法装饰各种本民族传统图案。此外,门廊廊下部位结合柱子装饰为龛形,并雕饰精美花纹,进一步体现出维吾尔族伊斯兰文化特征和装饰繁密的艺术风格。(图4)
4. 天窗
伊犁民居屋顶都开设有精致的天窗。天窗俗称“老虎窗”,在传统欧式建筑中十分常见,它有顶,有侧壁,就像一间小房间嵌插在坡屋面上。天窗在倾斜的屋面上形成一个小山花,丰富了建筑的立面造型和层次感。天窗是伊犁地区维吾尔民居受俄罗斯文化影响的又一典型特征。这种天窗与俄式建筑的天窗在功能上有所区别,俄式建筑通常带有阁楼,天窗具有采光和通风的双重功能,窗户多为木格玻璃窗,不做过多的装饰处理。而维吾尔传统民居多为单层的平屋顶结构,因环境变化和受俄式建筑的影响,伊犁维吾尔民居在原有平屋顶上增加了斜坡式结构,天窗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屋顶木结构受潮而变形,起到通风的作用,而不具有采光的功能。维吾尔族是一个酷爱装饰艺术的民族,天窗天然用料简单,以铁皮为主要材料,却能将铁皮镂刻出精美的几何、花卉图案,以正负形相间的手法,再分别施以蓝色、绿色、红色、白色等彩绘装饰,既省料又美观,极富民族特色。(图5)

三、门窗之于民居的文化审美意蕴
伊犁维吾尔族民居门窗艺术是环境与文化双重影响的产物,已经融合了欧洲人生活方式的维吾尔族,注重生活环境内在和外在的形象展示,凭借门窗的形式与功能赋予了建筑更多的人文气息。传统绿洲经济文化环境下形成的维吾尔族,十分注重庭院文化建设。移居伊犁的维吾尔族每户都有较为宽敞的庭院,院内搭有葡萄架、棚架,种植各种果木、花草,并采用绿篱、花架等分割、组织空间,环境优雅,意趣盎然,几近今天所说的花园别墅。(图6、7)在伊犁地区,民居往往将坐凳与院门整合在一起,设置在门柱下方。院门区域成为居民休憩、做家务、邻里间交往的重要空间。正因为如此,伊犁的维吾尔居民十分注重沿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效果的处理,院门入口常和主体建筑统一成为沿街立面造型的组成部分,将沿街门、窗和檐部的设计和装饰视为自己无言的形象代表,在修建院门时还往往不惜财力,以木雕、砖雕、彩绘并用。(图8)伊犁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受俄罗斯人生活习俗的影响,使民居很注重采光与通风,门窗多大而敞亮,为最大限度提高采光性,门窗洞都采用内“八”字形。窗内常常挂白色纱帘,摆放各种鲜花,生活气息浓郁,以此表达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维吾尔族传统色彩审美观念中崇尚黑、白、红、绿、蓝等色彩,在建筑门窗中,常用绿色、蓝色为主色调装扮、点缀,以此丰富和陶冶心灵。伊犁的维吾尔族建筑门窗以蓝色调为主,蓝色本身在伊斯兰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而民居中的蓝色门窗习俗,还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俄罗斯族文化中对蓝色情有独钟,喜欢蓝色礼品,认为蓝色代表着友谊”[3]。俄罗斯人喜欢用蓝色装饰建筑门窗,室内的家具、墙面、织物等也都喜欢蓝色调,蓝色体现出宁静、清爽的感觉,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氛围。伊犁的维吾尔族生活习俗已经融入了较多的俄罗斯文化,维吾尔族对蓝色的喜爱已经超越了原有的审美概念,蓝色的门窗更能折射出移民伊犁的维吾尔族好客、注重友谊的性格,也象征着维吾尔族追求幸福、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

结语
一个民族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是同成长的文化环境成正比的,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取舍的方式则取决于该民族的基本精神。维吾尔族是一个崇尚装饰艺术的民族,在传承自己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也会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融入新的装饰元素和审美观念。维吾尔族在吸收和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是经过筛选和扬弃的。[4]伊犁的维吾尔族民居门窗在借鉴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同时,不仅注重门窗与建筑各造型比例之间的统一性,而且善于将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有机地相融合。从伊犁民居门窗艺术所透露出的俄罗斯文化信息,显示出维吾尔族在吸收、接纳、筛选和取舍方面既开放又有创造性的一面,最终形成了伊犁维吾尔民居门窗有别于新疆其他地区鲜明的审美艺术风格。

* 本文为2013 年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重点学科“美术学”招标课题“新疆维吾尔传统民居门窗艺术区域性特征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XSQZ0509

注释:
[1] 苗普生:“清代伊犁地区维吾尔居民的迁移与流动”,《新疆社科论坛》, 1990.4。
[2] 赖洪波:“伊犁历代移民开发与世居民族的形成”,《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3] 张新泰:《中国新疆民俗大观》,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乌鲁木齐,2008,第172 页。
[4] 伊明江·阿布都热依木:《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研究》,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乌鲁木齐,2007,第16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