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徽派民居中铺首衔环的艺术特征

  • Update:2014-05-25
  • 胡晓洁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4期
内容摘要
铺首衔环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本文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带领读者欣赏徽派建筑中的铺首衔环,并且研究它立体、丰富的结构特点,饱满、优美的纹样装饰,亲切、质朴的民间材质,精巧、细致的装饰工艺,以及巧妙、讲究的安装方式等方面的艺术特征。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是指古徽州地区(今安徽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的徽派古建筑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带着对民居建筑中铺首衔环的好奇,笔者走进了徽州,在古徽州的民间小巷里细细品味当年的繁华。

一、关于铺首衔环的由来
铺首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哀帝纪》记载:“孝元庙殿前铜龟蛇铺首鸣。” 唐代颜师古注:“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说文》金部铺字条下曰:“铺,著门铺首也,从金铺声。”古代的史料告诉我们:铺首指代的是和建筑相关的门上的构件。
铺首衔环是中国门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铺首造型来源于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它象征着安全、坚固和保险。门铺以威严的感觉诉诸视觉,具有除灾避难,驱鬼避邪的功能。

1. 山西太原铺首衔环


2. 黟县雕花楼铺首衔环
3. 江西瑶里铺首衔环
4. 江西沱川铺首衔环
5. 江西瑶里铺首衔环
6. 江西瑶里铺首衔环云纹的变形:单体→组合( 图2、4、5、6 的线描稿)


7. 圆形、长形和六边形铺首线描示意


8. 江西瑶里铺首衔环


9. 安徽西递铺首衔环


10. 安徽南屏铺首衔环


11. 安徽屏山铺首衔环


12. 安徽宏村铺首衔环

二、徽派民居中铺首衔环的艺术特点
我国的民宅门饰艺术一直到清末时期,才摆脱了封建形制的束缚而逐渐丰富。徽派建筑由明清时期留存下来,以民居类居多,在满足功能的需求基础上,融合了人民大众的审美意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礼制、求福的民间传统观念和文化内涵。不少建筑中原始的门环早已不复存在,铁制的大都锈迹斑斑,讲究的住户直接就将它取掉不用了,也有人将其换成新式的兽首门铺,其中也有少数青铜质地的,制作精美,随年代的推移和主人的触摸还散发着幽幽的光泽。
1. 立体、丰富的结构特点
目前所保存下来的民居建筑的铺首衔环,结构上无非是平面和立体两种,平面的多出现在山西(图1),徽州则基本都是立体的形制。徽派民居中的铺首衔环,多有半球体的突出面,有极强的立体感。两只铺首衔环分别钉于两片门板,关门时呈对称状排列,环多为圆形,偶见方形和多边形,无门簪。而山西的铺首衔环门铺呈单层平面状,体积较大两片门关合时门铺能结合为一整圆形,多采用镂空的简单装饰, 门铺上镶有两排( 共8 个)小圆环,上面一排用来插门簪,下面一排用来衔门环,门簪较长。
徽州的铺首衔环多为双层或多层,这一点比较其他地区的单层铺首衔环来讲,结构也略显复杂。不少一眼望去是单层的铺首,仔细观察会发现局部是高出的一层,由于与下面的一层在凸起的造型和形状上一致,故不易察觉,其间有一个单层的厚度,诸如此类,有的铺首会有多层叠加,愈显丰富。正因为层次的丰富,所以徽派的铺首衔环在整体造型上变化多样,阳光下越发显得有深度和内涵。
2. 饱满、优美的纹样装饰
装饰纹样需要适合装饰的目的,正所谓“符”与“物”的巧妙结合。这在徽派铺首中一样随处可见,受到门铺的几何外形限制,古人通过地纹填充轮廓空白使之适合于它,或者将纹样组直接转变为具有适合形态的造型。在徽派的里,“适”和“巧”的完美结合是不容忽视的。明清时期的古徽州,其铺首衔环形式多样丰富,但一般均以“铺”的形式为体积最大,造型最为美观多样。
1)门铺的纹样造型
明清时期,铺首的形制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装饰题材也不能随便选用,纹样仍然以植物纹和几何纹为主,兽面纹极少出现。在徽派的门铺中最常见的有莲花纹、云纹、水纹、八卦、如意等纹饰,纹样的组织可以说是别具匠心,不仅形式上紧凑饱满,美观大方,而且还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常用云朵形纹饰象征高升和如意,明清时期各地均有云纹为装饰,形式多样, 有灵芝形云、如意头云、风带如意云、蝌蚪形云、“壬”字形云等。如图2、4、5、6 这四件铺首衔环都有用到云纹,但却有少许差异。为了方便理解,笔者以上四图为例,做了一组线稿抽取图,从单体的抽取到旋转成为圆形的适合纹样。因在平面来看,图3 和图6 的外环单体是相接近的,但内部结合的纹饰不同,含义上则差异极大,故在线稿中只出现一次,并特指为图6。图6 为如意头云纹的凸线浮雕造型和放射型纹饰的结合,象征太阳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图5 为“S”形云纹的旋转流动式排列,8 朵云正好组合为一个圆环,托起中间的半球。整个形体完整流畅,动静结合,与圆形的门铺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图2和图4 形体初看很相似,但仔细一看,图2 的云有莲花尖,尖朝外,图4 没有,而且图4 的云纹单体的扭曲幅度更大,更显婀娜,图2 总共8 朵云,图4 有9 朵云,图2 中心部位的半球体体量明显大过于图4,以至于给了图4 婀娜的云纹更多的发展空间,故总体感觉图4的云有着更加流畅的视觉感受。如上述云纹一般,在徽派的门铺中我们能找到许多相同主题,但不同形式的门铺,再结合纹样的组合方式的不同,暗刻、线雕、堆塑、浮雕等不一样的装饰工艺,也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门环实体。
莲花纹也是常见的纹饰,图3 就是经典案例,层层的花瓣排列,组合为一朵绽放的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别属性与人世间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己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相一致,保持洁净,以便顺利进入净土佛国。因此,莲花受到人们的喜爱,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民居的铺首中也很常见。在安徽的西递、宏村、屏山、南屏、雕花楼等处,大门门铺基本全是圆形,而在非主要活动场所的地域,如柴房、厨房等门上的门环明显简单许多,多为单层的圆形或方形、菱形作为铺首,衔一小环。可是在江西婺源和沱川,则多见竖向的长方形铺首。依此可见门铺除大多为圆形外,还有部分长方形、菱形、六边形、八边形的。(图7)
八卦纹是一种典型的带有道教信仰的宗教纹饰,相传伏羲创八卦图,八卦分据八方,居中的则为太极图。八卦中的八种卦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后来慢慢被引申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八卦纹大致创始于元代,因为道教鼎盛所以一度十分流行,明代早期佛教盛行,八卦纹曾一度衰减。但到了明代中期又渐渐兴起。由此可见,铺首的装饰纹饰题材跟当时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宗教信仰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图8 是笔者在江西瑶里寻到的唯一一对八卦纹的门铺。
关于铺首的工艺,也有单层、双层、多层等不同的处理,显而易见,单层的工艺最为简单,多层的则相对讲究。具体表现在层次的处理上也有些不同,如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朝向上也各不相同,有的是铺首看起来整体类似于一个半球体,饱满,层次间只能看见单层铁艺或青铜的厚度(图9、10),而有的则有意反转,在光影下越发层次丰富,更加富有内涵。(图11、12)
2)首的造型
仅次于铺,徽派民居铺首衔环的“首”的造型同样很丰富,相比较同期鼎盛的晋商民居的首,尤其值得一提。对于首,山西一带只是用几个圆环,起到穿插插销的作用,而徽派民居中的首则明显融合了更多的想象力,从侧边来看,它有单圈(图9)、双圈(图10、11)、一物一圈(图12)、兽首(图4)等。一物一圈中的“物”可是花、动物(蝙蝠、蝴蝶)、鼓、手、翔云、如意、兽首等。当然,也有少量长方体的“首”。(图7)
3)环的造型
从平视的角度,徽派铺首衔环中几乎都是圆形的环,类似于在婺源和瑶里发现的少量长方形铺首,它们的环则如同自身铺的外形而做些许变化,不再使用单纯的圆形。(图7)从立体形态来看,环的截面有纯粹圆形的,也有菱形、长方形等,装饰手法上,有排列很密的竹节,有更密一些的竹节,有的还添加了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
作为铺首衔环的一个部分,环并不是最重要的,它主要起到叩门、挂锁的作用, 以功能为主。即便如此,它也未被忽视,恰如其分的装饰让它不卑不亢地久久存在着。
4)环钉
徽派建筑中的铺首衔环与晋中的结构不同,不像晋中的门环叩门时,金属相接触,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徽派建筑中的铺首衔环中的环钉的存在也许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功能性的问题。与环接触的门钉并不是每扇门都有,在笔者所搜集到的资料当中,有门钉的并不多见,具体什么原因还有待查证,但有门钉的则以青铜材质较多见,制作均较精美。部分精美的门钉还有门钉座子,形状主要有菱形、莲花形等,座也有单层和多层之分,为多面体。(图5)门钉的出现为徽派建筑中的铺首衔环描上了点睛的一笔。
3. 亲切、质朴的民间材质
铺首衔环的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使用。门铺不仅仅让门环有处生根,还使得门铺的装饰具有除灾避难、驱鬼避邪的功能。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徽商开始称雄中国商界长达二三百年历史。此时,由于徽商集官、贾、儒三位于一体,也出现了大批的官僚。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门可用兽面及摆锡环;三品至五品官大门不可用兽面,只许用摆锡环;六品至九品官大门只许用铁环。”其门第、等级作用一目了然。从笔者拍摄到的徽派民居建筑的图例来看,铁质的门环为拍摄主体,青铜的比较少见,多出现在大户人家,或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富裕住户。随着年代的推移,青铜质感的是越摸越有光泽,铁质的表面都有一层氧化的锈迹。客观讲,不管是何种质地的铺首衔环,都有制作精美的作品。
4. 精巧、细致的装饰工艺
从奴隶社会到唐朝,只有官府和庙宇才享有门饰,平民百姓的宅门是没有装饰的。据考证,唐末宋初以后,才开始有民宅门饰。宋、元、明、清时期,民宅门饰艺术开始显耀,“铜蠡”门环的形式发生了演变,无论是铁还是铜,主要是对皇宫、官府以及寺庙的门饰等不断地借鉴和改进,汲取新样式,形成了吉祥的艺术形状,但是民宅门饰仍不能用兽头门式。必须七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拥有兽头门环装饰。
关于铺首的装饰工艺无外乎以下几种:叠花(内叠、外叠),注重叠花的层数,以及叠层的方向;造型上采用浮雕的层次处理;使用雕刻、镂空的装饰手法;局部填加半球体钉状装饰物。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可看出汉唐以来我国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的传承脉络,同时也反映出徽州文化中其他艺术门类。对于古徽州建筑门环的装饰手法来说,也用到了浮雕、镂空、线刻等雕刻艺术。浅浮雕以其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在徽派的铺首衔环中运用极其频繁。
镂空装饰手法在徽州门环中也很常见。镂空表现手法技艺精湛,外观质朴,注重于功能性。线刻装饰手法,一般阳刻手法使用较多,也许是材料的原因,只在青铜材质的铺首上能发现一些。它往往与浮雕或镂空艺术配合运用。通过互相搭配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但也很注意细微的变化,既可远看,也可近赏。线刻在造型方面讲究直线刚劲有力,曲线柔美圆滑。在与浮雕镂空的结合上,它的长短、曲线度等都极其讲究艺术性。
5. 巧妙、讲究的安装形式
徽派建筑中一模一样的一对铺首衔环,安装在左右门上的时候却多是一高一低排列,有的高低错落比较多,有的高低相差不大,也有一样高的。鉴于其满足实用性的特点,笔者做过实验:选择在安装上同等高度的和不同高度的两组铺首衔环,挂上锁头,比较哪组更为好用,结果是一高一低的明显好用。究其原因,一高一低的排列更有助于两只环的相互接近。笔者在考察中发现,使用青铜材质的门环,安装上更规整,高度也一致,相反越是铁制的,越是造型讲究不多的,安装上高低相差也会更大一点。在方向上,为了方便挂锁,两只门环互相往内倾斜。这种安装,在我们今天看来,铺首有点互相对望的意思,门环也自然靠拢了。

结语
建筑门饰铺首衔环不仅体现为一种历史的情结、表现和确认自身的历史性,而且也体现为一种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体系。徽派建筑中铺首衔环清新委婉的艺术风格体现出自我和民族的文化形象。徽派建筑铺首衔环装饰艺术与功能的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的艺术特点,是非常值得我们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借鉴的。但是这种借鉴并不是说丢弃其文化背景,将其符号化之后盲目地对其外形进行临摹复制,而是用心体会并借鉴它的装饰与功能完美结合的设计思维及艺术特点。

*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0q142 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铺首衔环研究,黄冈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13020903 徽派民居建筑中的铺首衔环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俊:《徽州古民居探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金爱秀:“试论铺首的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1。
[3] 蓝先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系列:门》,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欣主编:《中国古建筑门饰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5] 刘森林:《中华装饰:传统民居装饰意境》,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葳、李海冰:“也许会消失的历史形象——浅析门环装饰艺术”,《装饰》,2003.10。